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 赤水五中 谢倩 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是在新课程标准下,设置于每单元末的一节教学内容。该课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贴切问题,让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能力的课程。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能力的不足,加强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倡积极参与、质疑、探索的学习理念,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然而,数学活动课的课堂教学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却并非易事,它有别于常规教学。本人通过长期探索,想从活动课中对学生创设情境提高参与兴趣的培养,质疑、探索身边的数学问题,重实验演示与多媒体的运用,关注对学生经验的评价方式,搭建学生能力展示平台等方面来阐述处理该课型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国家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把活动课正式纳入了中小学课程,这是中小学课程设置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最新的新课程改革计划上可以看出,数学活动课在教学当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自新课程改革计划实施以来,还有少部分的老师对数学活动课的含义不够了解,有的老师认为数学活动课的含义是课外活动;有的老师认为数学活动课的含义是数学竞赛等活动;还有的老师认为数学活动课的含义是教学当中的数学实验、测量、实操等。但事实上数学活动课的含义是由教师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训练活动达到进一步了解教学知识目的的活动。通过活动课,学生可以对教学知识有充分的了解,提升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提升数学综合素质。可以说,数学活动课是每位数学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下面我就对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数学活动课的内涵、意义 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 它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彻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它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最新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主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因此,它具有强烈的生活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数学活动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并获得直接体验。 二、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开展要点 (一)制定可行性强、细致完善的活动方案 在数学活动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出发,制定可行性强、细致完善的活动方案。要充分考虑到活动方案的实际操作性,做好活动可以良好开展基础,不要让教学活动课流于形式。 (二)数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活动课上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开展数学活动课时,教师要将活动和学习的主导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思考。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负责组织活动和指导学生活动、放松对学生的管制。 (三)重视活动评价环节 数学活动结束后的活动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实践活动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做出客观、中肯的评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表现做出评价、在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或不足,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完善 自我学习能力。 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课程活动性 数学活动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知识、培养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开展数学活动课时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课程的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思考。 (一) 重视活动课程趣味性 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课时要充分做到脱离课本理论知识的束缚,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活动方式。活动方式不能局限于以往的复习、讲课、练习、总结、作业的流程,要充分保障数学活动课的趣味性,采取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包括游戏、讨论会、故事讲座、数学竞赛、知识辩论赛等。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本人安排了一节“24点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分别抽取四张扑克牌:[1(A)—13(J表示11,Q表示12,K表示13)],其中红色表示正数,黑色表示负数,计算±24,列出算式并写出计算过程,然后公布。在游戏期间采取多种比赛方式,使学生在游戏、快乐、竞赛的气氛中感到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此外,故事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讲故事不但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学习数学家严谨、刻苦、勤奋的作风,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配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设计“数学故事会”活动,通过介绍中外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有趣的数学知识等。可以达到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重视活动课程自主性 数学活动课的一个特点就是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教师在规划数学活动课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尽可能的结合理论知识设立合理的动手环节,让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的实践掌握理论知识。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思维,引导学生从实践中理解、掌握知识,并自主的提出疑问,并利用实践解决疑问。 (三)重视活动课程愉悦性 数学活动课要是生动的、愉悦的、灵活的,数学活动的内容要充实有趣,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课中是愉悦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设计能勾起学生兴趣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寓教于乐,在快乐的心态中掌握知识。 (四)重视活动课程差异性 数学活动课不能像传统的课堂教育一样,用学习成绩为学生划分等级。在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应重视学生相互之间的差异,学生的实践成果、培养方向等等都可以存在差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课中充分发展自身的个性和兴趣,让活动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爱好。 (五)重视活动课程创新性 数学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的平台,教师要充分引导、鼓励学生在数学活动课中大胆的设想、思考,让学生自由的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对知识点做出思考和探究,并勇于提出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模式 数学活动课其本质其实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教育,因此数学活动课同数学思维模式是存在必然联系的。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思维模式中,有例如正向思维,也就是从条件推出结论的思维模式;开放思维,也就是为学生提供部分条件,让学生自由的推出结论的思维模式。除此之外还有逆向思维、举例思维、归纳思维等多种思维模式。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活动中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借助不同的思维模式,充分的培 养学生数学思维模式。吃透教材,掌握课标,准确把握数学内容特点,数学活动教学要使学生在短期内高质量获得知识,大幅度提高思维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就必须把握初中数学内容的特点。初中数学内容的特点: 一是内容方法都比较直观具体,研究的对象大多数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抽象程度不高,离现实不远,几乎直接同人们的经验相联系; 二是内容多种多样,方法应有尽有,自然分成几个部分,各个部分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三是整个数学的土壤和源泉,各专业数学领域几乎都是在这块土壤中发育成长起来的; 四是智能训练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实用价值; 五是与高等数学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是高等数学中许多专题的初等化、通俗化。初等数学具有这样的特点,不仅为编写教材提供了依据,同时对数学活动教学的模式来说也是恰到好处的。其特点一对于经验材料的数学化有得天独厚的帮助。其特点二和三对数学标准的逻辑组织化也很适宜。其特点四和五是对理论的运用。由此看来数学活动教学对于初中数学再合适不过了。 四、面向全体,注重普及 数学活动课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应当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因此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既要突出操作性,又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普及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动手做一做。 如在设计《设计美丽的图案》这一节数学活动课中,让每个学生亲手操作“七巧板拼图”及“图案设计”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课后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评比,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操品质。另外在教学《圆柱、圆锥及它们的侧面积》后,可以安排每个学生去制作圆柱、圆锥模型,这样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五、搭建学生能力展示平台 数学活动课的重点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运用能力。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汇报、个人展示、调查问卷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能主动探索和展示。并积极搭建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几点做法:(1)小组合作讨论汇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准确性、逻辑性及合作意识;(2)个人展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充分肯定和鼓励;(3)调查问卷。有一例截面图形认识的数学活动,因初一学生空间立体图形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