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水土流失预测

第七章 水土流失预测

第七章水土流失预测
7.1 预测目的
通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数量和危害进行预测,进一步明确新增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布,为此次亚泰山语湖项目的方案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7.2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
亚泰山语湖项目处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沿江街道东至蓝海路,南至侨康路,西至永固路,北至永新路地块。

项目建设区属于中低山丘陵区,植被覆盖率较高。

在项目工程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地貌并造成水土流失。

项目建设场地的平整、建筑物基础的开挖等施工活动,将破坏原有地貌和扰动原有地表,这样便使原本处于稳定状态的土地水土流失加剧。

项目工程生产建设过程中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为土地占用、植被破坏及土石方挖填。

7.3 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划分
根据本次项目地区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将水土流失区划分为建(构)筑物区、道路广场区、水域景观及绿化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堆土区5个分区进行预测,具体分区情况见表7-1。

表7-1 分区情况
7.4 预测范围和时段
7.4.1预测范围
(1)预测范围
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包括建(构)筑物区、道路广场区、水域景观及绿化区、临时堆土区等占地区域。

(2)预测面积
项目建设施工期预测,本项目区实际扰动面积为70100㎡;其中建(构)筑物区21000㎡,道路广场区13600m2,水域景观及绿化区28100㎡,施工生产生活区1900㎡,临时堆土区5500㎡。

本工程预测范围及面积详见表7-2。

表7-2 预测区的水土流失预测面积统计表
7.4.2预测时段
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按一般原则可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三个阶段。

由于本次亚泰山语湖建设项目的施工期较长,且施工准备期扰动形式与施工期相近,故本方案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主要按施工期进行预测。

水土流失预测按具体项目施工经历雨季的时间,以最不利时段进行预测。

经调查,本次亚泰山语湖项目所处地区江苏省南京市的雨季集中在6月~8月份(3个月),为水土流失最不利时段。

因此,预测时段根据施工时段占整个雨季的比例计算,超过雨季长度不足一年的按全年计算,未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依据本工程的施工进度安排及雨季的分布,确定水土流失预测计算时间。

预测时段见表7-3。

表7-3 水土流失预测区、时段表
7.5 预测内容及方法
7.5.1 预测内容
(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
(2)可能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数量
(3)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
(4)可能产生的弃土、弃渣量
(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预测
(6)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7.5.2 预测方法
亚泰山语湖项目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项目建设时期土地的基础开挖和回填以及松散表土的堆放等。

因此本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是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本项目施工区水土流失调查的成果,采用侵蚀模数法和流弃比法进行预测,并根据各项预测的具体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

(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预测
本项目建设内容对原地貌、原土地的扰动、原植被破坏情况,在所给主体工程设计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查阅资料和图面量测、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

(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
根据项目内扰动原地貌、损坏原土地和原植被面积预测的结果,经分析统计得到;对于损坏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通过对项目区查阅资料,统计得到。

(3)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预测
本项目建设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主要通过项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和原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气候等因子综合判定和计算得到。

(4)可能产生的弃土、弃渣量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弃土、弃渣量主要通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土石方平衡分析得到。

(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
结合土壤侵蚀原理,对原生水土流失量和建设期间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进行分析计算,进而得出工程建设期间新增水土流失量。

①原生水土流失量预测
原生水土流失量预测采用土壤侵蚀模数法进行分析计算:
)(∑⨯⨯=
n i
i i i
i T F M
W (公式7-1)
式中:Wi ——原地貌水土流失量,t ;
i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Mi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 ; Fi ——不同的地貌单元面积,km2; Ti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年(a )。

因工程建设扰动地表而产生的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方法和原生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方法相同,采用土壤侵蚀模数法进行预测。

②扰动地表水土流失量预测
∑∑==
⨯⨯
=
n
i j
ji
ji
ji
T
F
M
W
13
1
)
((公式7-3)
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量按下式计算:
∑∑==



=

n
i k
ji
ji
ji
T
F
M
W
13
1
) (

(公式7-4)式中:W——土壤流失量,t;
ΔW——新增土壤流失量,t;
Fji——某时段某单元的预测面积,km2;
Mji——某时段某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
ΔMji——某时段某单元的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2·a,只计正值;Tji——某时段某单元的预测时间,a;
i——预测单元,i=1、2、3、........,n;
j——预测时段,j=1、2、3,指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

(6)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预测
根据本工程的实施规模、施工工艺,再结合区域自然环境条件,预测由于项目工程建设引起新的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危害,为制定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7.6 预测参数
7.6.1水土流失背景值
水土流失预测中土壤侵蚀模数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经过调查和收集资料,结合本工程区的地貌类型、地质土壤类型、地区的降雨情况、植被覆盖情况、地面组成情况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确定项目区原生地貌侵蚀模数为200t/km2.a。

7.6.2扰动后的侵蚀模数取值
本项目扰动后的侵蚀模数拟采用类比分析法求得。

根据本工程地形、地貌、降雨、土壤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特性及预测对象受扰动情况,结合当地相似工程的侵蚀模数取值,按水土流失最不利条件来取最大土壤侵蚀模数,最后确定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

本项目建设期间的水土流失主要产生在各项新建工程项目区域。

各项新建工程项目由于工程施工而造成的地表扰动、植被破坏,将降低项目区域内土壤蓄水及保水的能力。

根据项目建设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施工工艺及现阶段施工等情况,确定施工准备期内流失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为4200t/km2·a;施工期建(构)筑物防治区的土壤侵蚀模数为7400 t/km2·a。

;道路广场防治区、水域景观及绿化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堆土防治区的土壤侵蚀模数为5400t/km2·a;临时堆土区已被剥离表土覆盖,地表不发生水土流失,为避免预测量重复,不再对地
表流失量进行预测,仅预测表土流失量。

待各项工程设施建设完毕,该区域水土流失情况相对减弱,建构筑物防治区、道路广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因已经基本硬化,在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将变得非常轻微,远小于允许土壤侵蚀模数,故该区域不做预测。

水域景观及绿化防治区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取500t/km2·a;临时堆土区施工结束后被绿化,成为水域景观的一部分,故在对该区水土流失的预测时与水域景观及绿化区一致,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取500t/km2·a。

7.7 预测成果
根据计算公式以及项目区域资料所给或查得的数据,计算得到项目区域的水土流失量。

其计算及计算结果如下表7-4级表7-5所示:
表7-4 项目区域水土流失预测表
----精品----
----精品----
表7-5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7.8水土流失造成危害预测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新增的574.22t水土流失将对工程所在区域的水土资源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其可能产生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流失使得建设区域内植被退化,项目周边天然排泄系统遭到破坏,如:项目区靠近琴水河,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在河底淤积,影响河道行洪,同时,水体受到污染,影响水质,不利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2)导致区域内水土流失加剧,区域环境受到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3)对主体工程安全运行的影响。

水土流失将影响本工程的施工建设和安全运行。

7.9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分析
本工程水土流失量主要集中在施工期。

因此,应高度重视工程施工期的水土保持治理。

方案编制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把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放在首位。

(2)对主体工程施工时期剥离的表土应因地制宜、妥善处理,减轻流失隐患;
(3)选择合理的恢复措施,对扰动区域及施工迹地进行恢复;
(4)合理的安排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尽量缩短地表裸露时间;
(5)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严格控制可能发生水土流失的各个环节,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