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的春天

北京的春天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摆货摊;
小年:鞭炮、麦芽糖与江米糖;
小年一除夕:要祭灶、扫房子、贴对联、准备年货;
除夕:做年菜、吃团圆饭、守岁;
元旦:拜年、逛庙会;
兀宵节:看灯、吃汤圆;
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四、合作学习,交流探讨,感受作者笔下的春节
按照小组的学习方式,讨论下面几方面内容:
1文章中作者什么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什么内容写得比较简略呢?
业展览会”是说粥里的各种豆、米、干果非常多,多得好像聚在一 起开展览会。多么有意思啊!作者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腊八这天 人们的忙碌描写得如此风趣。
“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 一个“翡翠”
写出了蒜瓣的形、色,一个“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色味双美当 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美妙。
1930年夏在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任教授,利用寒暑假期写作,创作 了长篇小说《猫城记》 《离婚》《牛天赐传》;短篇小说集《赶集》, 杂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




三、合作学习,理清思路
1在朗读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记叙顺序。
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北京的春节的呢?(按照顺序找出)
腊八一一二十三(小年)一一除夕一一元旦一一元宵节一一正月十
(3)元旦
“铺户……全城都在休息。”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每个人都在 拜年,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总之都没有闲着的,都是那么 快乐轻松自在。
(4)兀宵节
“兀宵(汤圆)上市……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故事。”一
连串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家中也有
灯……叮叮地响”完全走进了灯的世界,这是一种怎样的美丽啊!
老舍先生九岁念私塾,以后在西直门两等小学堂、南草厂第十四小 学、北京市第三中学读书。1918年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市
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北京市北郊劝学员、天津南开中学教员。1924
年夏赴央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业余刻苦自学,并
开始写小说。1929年夏离英,途经巴黎等地,在新加坡滞留半年, 在华侨中学任教,创作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回到北京。
3欣
怎么过春节的呢?说说自己家的春节,大家共享过节的快乐。
明确:略(运用关键词,描述家中过节的欢乐场面)。
五、体会老舍的写作艺术,付诸写作实践
1总结一下,老舍是怎么写春节的, 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吗?
明确:老舍先生是运用详略得当的写法并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春节 的。突出了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在我们的 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除夕
“家家赶做” “到处”“男女老少都” “万不得已” “必定”“除了” “都”
“守岁”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 团圆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红红的对联” “各色的年画” “炮声日夜不绝”, 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除夕这一夜,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 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
2能否模仿老舍的写作方法, 描写一段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然
后与冋学交流。(将上一个环节诉诸笔端)
六、布置作业
上网搜索或去书店、图书馆查阅资料,搜集各地春节的习俗。
附: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老舍
腊八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
(春节前奏)(春节尾声) 热闹忙碌团圆红火祥和北京韵味幽默诙谐

学 反 思
明确:课文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元旦、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 其他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详略 得当,使读者印象深刻。
2品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体会作者描写的节日气氛。
(与同学们交流)
明确:
(1)腊八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从
“人家里,寺观里”都可以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对春节的重视。“农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备注
-t、亠AI~r -Z—-丄AA厶厶A rt口/Z—/ —/Z—j-
J

同学们,你对春节这个节日有怎样的体会呢?你们豕(或者你们豕 乡)的春节都是怎么过的?(找冋学说说对春节的印象。)每个地区
都有自己的节日风俗,每个人对春节都有不冋的感受,那么今天就 让我们跟随老舍一道,去看看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每个小组出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听读,找出朗读中出现的错误, 及时订正。

2作者简介(由学生互相补充完成)。
老舍(18991966),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
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德惠市第三中学 语文教案 八年级(上册)
课题
《北京的春节》
主讲
矫瑞
课型
教读课文
课时
2课时
1、梳理文章思路,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目标
2.了解和掌握作者笔下的北京的春节习俗。
3.通过阅读研讨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掌握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按照顺序,分析提炼文章的层次,并概括每一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8段):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第二部分(9-12段):描述北京市民除夕、元旦、年初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3-16段):描写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情况。
第四部分(17-18段):春节的结束以及新旧社会春节的不冋。
3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九, 北京都有哪些重要的年俗日子及相应的 风俗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