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概括分析”过关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何孟春,字子元,郴州人。
少游李东阳之门,学问该博。
第弘治六年进士,授兵部主事。
言官庞泮等下狱,疏救之。
诏修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役军九千人,计费百余万。
抗疏极谏。
清宁宫灾,陈八事,疏万余言。
进员外郎...、郎中,出理陕西马政,条目毕张。
还,上厘弊五事,并劾抚臣不职。
正德初,请厘正孔庙祀典,不果行。
出为河南参政,廉公有威。
驾幸宣府,驰疏谏。
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
讨平十八寨叛蛮阿勿、阿寺等。
录功,荫一子,辞不受。
世宗即位,迁南京兵部右侍郎,半道召为吏部右侍郎。
会苏、松诸府旱潦相继,而江、淮北河水大溢,漂没田庐人畜无算。
孟春仿汉魏相条奏八事,帝嘉纳焉。
先是,“大礼”议起。
孟春在云南闻之,上疏请法古之名。
及孟春官吏部,则已尊本生父母为兴献帝、兴国太后,继又改称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孟春三上疏乞从初诏,皆不省。
其时詹事、翰林、给事、御史及六部诸司、大理、行人诸臣各具疏争,并留中不下,群情益汹汹。
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帝命司礼中官谕退,众皆曰:“必得俞旨..乃敢退。
”自辰至午,凡再传谕,犹跪伏不起。
帝怒不已,责孟春倡众逞忿,非大臣事君之道,法宜重治,姑从轻夺俸一月。
旋出为南京工部..左侍郎。
孟春屡疏引疾,至六年春始得请。
久之,卒于家。
隆庆初,赠礼部尚书,谥文简。
孟春所居有泉,用燕去来时盈涸得名,遂称燕泉先生云。
(选自《明史·何孟春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B.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C.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D.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解析:选B解答此类断句题,需先比照各选项,找到不同之处,然后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判断正误。
对比题目中四个选项,可以发现主要有两处不同。
第一处,“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根据句意来看,“宪宗朝”是时间状语,“百官”应是“哭文华门”的主语,故“宪宗朝”与“百官”之间应断开,以此排除A、C两项。
第二处,“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宪宗从之”的意思是宪宗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葬礼宪宗从之”讲不通,由此可排除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
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相当于副司长,郎中是正司长。
B.皇考,古代对已亡父祖的通称,也指对亡父的尊称,宋徽宗时开始禁止民间使用皇考的说法。
C.俞旨,表示同意的圣旨;旨即圣旨,是皇帝针对大臣奏事而下达的指示。
D.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屯田、土木、工程、水利、漕运等事务。
解析:选D“漕运”由户部掌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孟春恪守礼法。
“大礼”的讨论兴起,他请求皇帝效法古礼的名称,之后皇帝为亲生父母加封尊号,他多次上奏章请求遵从初诏。
B.何孟春为政有能。
他管理陕西马政,各种规章制度全都得到了实施;他巡抚云南时,平定了十八寨的反叛蛮人,朝廷记录他的功劳。
C.何孟春直言敢谏。
皇帝下诏令要修建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但此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何孟春因此上疏极力劝阻。
D.何孟春忠心为国。
清宁宫遇灾,他上疏向世宗陈述八件事;苏、松等地旱灾和水灾相继出现,他又向世宗上奏了八条意见。
解析:选D清宁宫遇灾不是世宗在位时发生的事。
文中有“世宗即位,迁南京兵部右侍郎”的语句,而“清宁宫灾”在此句之前,据此可推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正德初,请厘正孔庙祀典,不果行。
出为河南参政,廉公有威。
译文:(2)帝怒不已,责孟春倡众逞忿,非大臣事君之道,法宜重治,姑从轻夺俸一月。
译文:参考答案:(1)正德初年,(何孟春)请求修正孔庙祭祀的典章,没有实行。
出京任河南参政,廉洁奉公有声威。
[得分点:“厘正(修正)”“果行(实行)”“威(声威)”各1分,句意2分](2)皇帝愤怒不能抑制,斥责孟春倡导众臣发泄怨愤,不符合大臣侍奉君主的道义,依据法规应当从重惩治,暂且从轻处罚扣发一个月的俸禄。
[得分点:“逞(发泄)”“姑(暂且)”“夺(扣发)”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何孟春,字子元,郴州人。
少年时代在李东阳门下求学,学问广博。
考中弘治六年进士,授任兵部主事。
言官庞泮等人入狱,孟春上疏营救他们。
皇帝诏令修建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役使九千名士卒,合计花费一百多万。
孟春上疏直言极力进谏。
清宁宫遇灾,他上疏陈述八件事,奏疏有一万多字。
晋升为员外郎、郎中,出京管理陕西马政,结果各种规章制度都得到了实施。
回京后,呈上整治弊端的五件事,并且弹劾巡抚不称职。
正德初年,(何孟春)请求修正孔庙祭祀的典章,没有实行。
出京任河南参政,廉洁奉公有声威。
圣驾临幸宣府,他急速上疏劝谏。
不久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云南。
征讨平定了十八寨反叛的蛮人阿勿、阿寺等。
记录他的功劳,封赏他的一个儿子,他推辞不接受。
世宗即位,他升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半路上被召任吏部右侍郎。
恰逢苏、松各府旱涝相继,而长江、淮北河水泛滥,淹没田地房屋人畜不计其数。
孟春仿效汉朝的魏相分条上奏八件事,皇帝嘉许采纳了。
在此之前,“大礼”的讨论兴起。
何孟春在云南听到此事,上疏请求效法古礼的名称。
等孟春到吏部任职,皇帝则已经尊称本生父母为兴献帝、兴国太后,继而又改称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孟春三次上疏请求遵从最初的诏书,皇帝都不醒悟。
当时詹事、翰林、给事中、御史及六部各司、大理、行人众臣各自上疏争论,但奏章一并留在宫中不予批复,群臣情绪更加不安。
正逢早朝刚刚结束,孟春在众臣中首先陈述意见说:“宪宗皇帝在位时,百官在文华门哭,争论慈懿皇太后下葬的礼节,宪宗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这是本朝的旧事。
”于是都跪伏在左顺门。
皇帝命司礼宦官告谕他们退下,群臣都说:“一定要得到表示同意的圣旨才敢退下。
”从早上到中午,共两次传达谕旨,仍然跪伏不肯起来。
皇帝愤怒不能抑制,斥责孟春倡导众臣发泄怨愤,不符合大臣侍奉君主的道义,依据法规应当从重惩治,暂且从轻处罚扣发一个月的俸禄。
不久出京任南京工部左侍郎。
孟春屡次上疏称病辞官,到六年春才获得批准。
很久以后,死在家中。
隆庆初年,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文简。
何孟春居住的地方有一眼泉,以燕子去来之时丰盈干涸而得名,于是称他为燕泉先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赵光逢,字延吉。
曾祖植,岭南节度使...。
祖存约,兴元府推官。
父隐,右仆射。
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
(《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 ...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光逢幼嗜坟典,动守规检,议者目之为“玉界尺”。
唐僖宗朝,登进士第。
逾月,辟度支巡官,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转尚书左丞、翰林承旨。
昭宗幸石门,光逢不从,昭宗遣内养戴知权诏赴行在..,称疾解官。
驾在华州,拜御史中丞。
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
光逢持宪纪治之,皆伏法,自是其徒颇息。
改礼部侍郎、知贡举。
光化中,王道浸衰,南北司为党,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
门人柳璨登庸,除吏部侍郎、太常卿。
(《唐摭言》云: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光逢后三年不迁,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
)入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转左仆射兼租庸使,上章求退,以太子太保致仕。
梁末帝爱其才,征拜司空、平章事。
无几以疾辞,授司徒致仕。
(《唐摭言》云: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七表乞骸,守司空致仕。
居二年,复征拜上相。
)同光初,弟光胤为平章事,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
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其清净寡欲端默如此。
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时属乱离,女冠委化于他土。
后二十年,金无所归,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其旧封尚在。
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
天成初,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卒于洛阳。
诏赠太傅。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光逢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B.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C.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D.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解析:选B“擢第”意为“科举考试及第”,对应“光启三年进士”,意为赵光裔在光启三年进士及第,“光启三年进士擢第”句意完整,中间不应断开,因而排除A、D。
“季述废立”若单独断开,则主语为季述,其后“旅游江表”者亦为季述,与事实不符,故此处把“季述废立之后”当作时间状语,“季述废立之后”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C 项,故选B。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制诰,官名,掌管起草皇帝诰命。
唐朝时,以他官掌诏、敕、策、命者称为兼知制诰。
B.江表,长江以北地区,从中原看,其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C.节度使,官名。
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解析:选B“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光逢世出名门。
他的曾祖父赵植,曾经担任岭南节度使;他的祖父赵存约,曾经做过兴元府推官;他的父亲赵隐,也曾官至右仆射。
B.赵光逢谨慎镇静。
光化年间,南北司结党,赵光逢辞官到伊洛隐居,五六年断绝交往;弟弟赵光胤到家中拜访谈到政事,后来赵光逢在门上题字提醒。
C.赵光逢正直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