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1-1 细胞的分子组成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I(1)水的作用:①良好的溶剂;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③代谢的原料(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④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⑤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元素参与构成的相关化合物或作用CaCa2+与肌肉的收缩有关(抽搐与肌无力)。
Fe 亚铁离子参与构成血红蛋白,与氧气的输送有关。
Mg 参与构成叶绿素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作用: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2、糖类的种类和作用II种类单糖二糖多糖主要分布动植物细胞: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植物细胞: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乳糖植物细胞: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糖原功能主要能源物质②细胞结构成分③核酸的组成成分葡萄糖: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是最重要的能源物质纤维素:不能提供能量,是植物体组成细胞壁的主要元素。
糖类: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脂质的种类和作用I元素组成:主要:C H O 有的还有:N P包括:油脂(C H O)、磷脂、固醇、植物蜡等种类及生理作用种类生理作用油脂组成细胞的必要成分,良好的储能物质;②功能:储能、保温等磷脂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基本骨架;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胆固醇人体所必需的,但过多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动物细胞膜的成分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化学本质是脂质)油脂:组成元素:C、H、O(C、H比例高,燃烧时耗氧多,产能多);分子结构:甘油、脂肪酸油脂的种类:油:植物体内,液态,不饱和油脂脂:动物体内,固态,饱和固醇:组成元素:C、H、O;小分子物质4、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II(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
R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氨基:-NH2;羧基:-COOH;肽键:-CO-NH-(3)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2)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4)蛋白质功能:①组成功能:肌肉;②催化功能:酶;③运输功能:血红蛋白;④调节功能:生长激素;⑤免疫功能:抗体(5)蛋白质的变性:变性不可逆;变性的本质是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6)假设有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链,则: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②至少有n个氨基,n个羧基游离;③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总数-18×(m-n)氨基酸数目名称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2二肽 1 13 三肽 2 2n N(多)肽n-1 n-15、核酸的种类和功能I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核酸的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核酸的分布:①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②核糖核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包括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几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及基本结构单位,见下表:名称元素基本结构单位糖类C、H、O 单糖(葡萄糖、果糖等)油脂C、H、O 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C、H、O、N、(S)氨基酸核酸C、H、O、N、P 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单体)、核糖核苷酸(RNA的单体)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原性糖的鉴定原理:还原性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等)与本尼迪特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红黄色沉淀。
②油脂的鉴定原理:油脂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
③蛋白质鉴定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紫色的络合物。
(先加NaOH,再加CuSO4)1-2 细胞的结构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I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施旺、菲尔肖。
1、英国:胡克发明显微镜,看到细胞。
2、德国:施莱登、施旺、菲尔肖提出细胞学说。
内容:①细胞是生物体(除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意义: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细胞的大小、数目及种类:(一)、大小最小的:细菌类的支原体细胞最大的:鸵鸟蛋的卵黄(二)、数目:生物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多(三)、种类:1、依据:细胞结构中是否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细菌、蓝藻真核细胞植物、动物、真菌动物细胞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显微结构动物细胞能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亚显微结构2、细胞膜及细胞的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I细胞膜的功能是: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构:①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流动镶嵌模型:②蛋白质分子镶嵌、覆盖、贯穿于脂双层中。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即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
功能特点: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化学成分糖蛋白或结构:糖被。
细胞质概念:由细胞膜包被的细胞内的大部分物质。
结构细胞溶胶细胞器定义:真核细胞中有特定功能的结构种类: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质体、液泡、中心体、细胞骨架。
3、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I(1)线粒体: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①分布:动植物细胞,代谢旺盛的细胞含量多(如:心肌细胞);②结构: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意义:增大膜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地进行),含呼吸酶、少量DNA和核糖体;③功能: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注意:蛔虫的体细胞内不含线粒体)。
(2)叶绿体:①分布:植物绿色部位;②结构:双层膜,内含基粒、基质、色素、酶和少量DNA③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注: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3)内质网:能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分为粗面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和运输的通道)和光面内质网(参与糖类和脂质的合成,运输)。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并与核膜及细胞膜有联系②形态结构: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囊腔和细管组成的网状结构;③功能:种类及功能:粗面内质网(有核糖体):蛋白质运输通道光面内质网(没核糖体):膜上有酶,与多种重要化合物的合成有关,如:糖类和脂质合成(4)高尔基体:①分布:动植物细胞②形态结构:单层膜,由扁平囊和囊泡构成(其中扁平囊是判断高尔基体的依据)③功能:和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是物质运输系统,承担着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拣和发送的任务;和植物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核糖体:细胞内生产蛋白质(多肽链)的机器。
——最小的细胞器①分布:动植物细胞;真核、原核细胞中、一部分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一部分游离在细胞质基质。
②结构:不具膜,呈颗粒状;③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附着型:产生各种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内的酶;消化酶游离型:产生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呼吸酶(6)中心体:①分布: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②结构:不具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组成③功能: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7)液泡:①分布:主要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 ②结构:单层膜(液泡膜),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色素,无机盐,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 ③功能:与细胞渗透吸水相关,使花、果实和叶呈颜色。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叶绿体、液泡。
动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中心体,但少数低等植物也会有中心体。
如果一种生物同时有叶绿体、液泡、中心体等结构,则为低等植物细胞。
*掌握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分辨细胞器并了解各细胞器的功能。
(8) .溶酶体——单位膜包被的小泡分解衰老的、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分布: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细胞结构:单位膜各种水解酶来源: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功能:对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进行消化意义:保证细胞中其他结构的完整性。
有关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小结: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所用的实验方法为同位素示踪法。
小泡的结构为单层膜结构,其功能为运输作用。
转化中心为高尔基体。
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过程证明各种细胞器在结构上密切联系,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
在不同结构的膜之间相互转化时,以“膜泡”或“囊泡”形式转化的是间接相连的生物膜。
细胞核(调控)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II (1)细胞核的结构:①核膜(双层):将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核孔: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②核仁: 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染色质: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分裂间期呈细丝状,分裂期缩短,变粗而形成染色体。
④核基质:核内代谢场所。
(2)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哺乳动物红细胞和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无细胞核。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其行使各项功能的前提是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4)根据细胞核有无核膜包被,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主要是细菌,如蓝细菌(蓝藻)、乳酸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等。
真核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霉菌、食用菌、酵母菌)等。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具有细胞壁,但化学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
原核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叶绿体等,但质膜上有多种酶,能进行需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结构——以细菌为例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有保护和维持细胞形态的功能基本结构 细胞膜:与真核细胞相似(是细膜呼吸的场所) 拟核:有DNA 分子,控制主要的遗传现状细胞质:含核糖体鞭毛:与细菌运动有关特殊结构 荚膜:有一定保护作用芽孢:细菌休眠题,增强抗性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核糖体,遗传物质DN A(注:细、线、支、蓝、衣分别指细菌、放线体、支原体、蓝藻、衣原体)1-3 细胞的代谢1、ATP (能量通货, 直接能源)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II1.细胞膜2.细胞溶胶3.高尔基体4.核基质5.染色质6.核仁7.核膜8.光面内质网9.线粒体 10.核孔 11.粗面内质网12.核糖体 13.中心体 1.细胞膜 2.细胞壁 3.细胞溶胶 4.叶绿体 5.高尔基体 6.核仁7.核基质 8.核膜 9.染色质 10.核孔 11.线粒体 12.光面内质网 13.核糖体 14.液泡 15.粗面内质网(1)ATP的结构简式:A—P~P~P(A:腺苷;P:磷酸;~:高能磷酸键);(2)1个ATP分子中含有:A:1个;P:3个;~:2个;(3)ATP中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发生ATP的水解,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和ADP之间的转化非常的迅速,其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4)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细胞内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在绿色植物细胞内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ATP断裂高能磷酸键释放的化学能能迅速转化为光能,电能,渗透能,热能,机械能供细胞代谢直接利用(即供各项生命活动);(6)生物体内与能量有关的物质总结如下:a.主要能源物质:糖类b. 储能物质:油脂(动物还有糖元,植物还有淀粉)c.直接能源物质:ATP d.最终能源物质:光能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II(1)简单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O2、CO2、水、乙醇、、尿素、脂质;(2)易化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3)被动转运: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转运;(4)主动转运①特点:从低浓度向低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②实例: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③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5)胞吞或胞吐: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6)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因渗透失水导致质膜连同以内的部分收缩而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