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

必修一1-1 细胞的分子组成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I(1)水的作用:①良好的溶剂;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③代谢的原料(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④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⑤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3)C 、H 、O 、N 在生物体内含量达95%以上,其中C 是生物体核心元素, O 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2、糖类的种类和作用功能主要能源物质②细胞结构成分③核酸的组成成分3、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I包括:油脂、磷脂、固醇、植物蜡等油脂: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①组成元素:C、H、O(C、H比例高,燃烧时耗氧多,产能多);②功能:储能、保温等;磷脂: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基本骨架;固醇:组成元素:C、H、O;小分子物质①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化学本质是脂质);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4、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

R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氨基:2;羧基:;肽键:(3)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4)蛋白质功能:①组成功能:肌肉;②催化功能:酶;③运输功能:血红蛋白;④调节功能:生长激素;⑤免疫功能:抗体(5)蛋白质的变性:变性不可逆;变性的本质是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6)假设有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链,则: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②至少有n个氨基,n个羧基游离;③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18×()5、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I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核酸的分类: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核酸的分布:①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②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包括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6.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①还原性糖的鉴定原理:还原性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等)及本尼迪特试剂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红黄色沉淀。

②油脂的鉴定原理:油脂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

③蛋白质鉴定原理:蛋白质及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紫色的络合物1-2 细胞的结构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I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施旺、菲尔肖。

内容:①细胞是生物体(除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意义: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细胞膜及细胞的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I细胞膜的功能是:①将细胞及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构:①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流动镶嵌模型:②蛋白质分子镶嵌、覆盖、贯穿于脂双层中。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糖蛋白。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即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

功能特点: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识别功能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化学成分糖蛋白。

3、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I(1)线粒体: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①分布:动植物细胞,代谢旺盛的细胞含量多(如:心肌细胞);②结构: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含呼吸酶和少量;③功能: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注意:蛔虫的体细胞内不含线粒体)。

(2)叶绿体:①分布:植物绿色部位;②结构:双层膜,内含基粒、基质、色素、酶和少量③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注: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3)内质网:能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分为粗面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和运输的通道)和光面内质网(参及糖类和脂质的合成,运输)。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②结构: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③功能:和物质的合成和运输有关。

(4)高尔基体: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物质运输。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拣和发送。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②结构:单层膜,由扁平囊和囊泡构成(其中扁平囊是判断高尔基体的依据)③功能:和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和植物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核糖体:细胞内合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机器。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②结构:无膜,呈颗粒状;③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6)中心体:①分布: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②结构: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组成③功能: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7)液泡:①分布:主要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②结构:单层膜(液泡膜),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色素,无机盐,糖类,蛋白质等);③功能:及细胞渗透吸水相关,使花、果实和叶呈颜色。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叶绿体、液泡。

动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中心体,但少数低等植物也会有中心体。

如果一种生物同时有叶绿体、液泡、中心体等结构,则为低等植物细胞。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所用的实验方法为同位素示踪法:分泌蛋白的转移方向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为此过程提供能量的细胞器为线粒体。

*掌握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分辨细胞器并了解各细胞器的功能。

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核的结构:①核膜(双层膜):将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核孔: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②核仁: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染色质:由和蛋白质组成,分裂间期呈细丝状,分裂期缩短变粗而形成染色体。

④核基质:核内代谢场所。

(2)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维管植物的成熟筛管细胞无细胞核。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其行使各项功能的前提是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4)根据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主要包括蓝藻、细菌(如杆菌、球菌、乳酸菌等)、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真核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霉菌、酵母菌)等。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具有细胞壁(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但化学成分及植物细胞壁不同。

原核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叶绿体等,但质膜上有多种酶,能进行需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1-3 细胞的代谢1、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1)的结构简式:A—P~P~P(A:腺苷;P:磷酸;~:高能磷酸键);(2)1个分子中含有:A:1个;P:3个;~:2个;(3)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发生的水解,形成和,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和之间的转化非常的迅速,其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4)转化成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细胞内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在绿色植物细胞内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断裂高能磷酸键释放的化学能能迅速转化为光能,电能,渗透能,热能,机械能供细胞代谢直接利用(即供各项生命活动);(6)生物体内及能量有关的物质总结如下:a.主要能源物质:糖类b. 储能物质:油脂(动物还有糖元,植物还有淀粉)c.直接能源物质:d.最终能源物质:光能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简单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O2、2、乙醇、、尿素、脂质;渗透:特指水的跨膜运输(要有半透膜;浓度差:低浓度向高浓度渗透)(2)易化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3)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统称为被动转运;(4)主动转运①特点: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②实例:葡萄糖进入其它组织细胞,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的吸收;③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5) 胞吞或胞吐: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6)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因渗透失水导致质膜连同以内的部分收缩而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此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将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重新放入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此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3、酶在代谢中的作用(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④高温,强酸,强碱均会使酶变性失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催化活性;(低温只是降低酶的活性)。

4、细胞呼吸(1)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水、2或小分子有机物,释放能量过程。

(2)细胞呼吸的本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细胞呼吸的类型: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3)需氧呼吸:①需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②场所: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主要场所:线粒体; ③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④过程:第一阶段 糖酵解(场所:细胞溶胶):C 6H 12O 6—→2丙酮酸 + 4[H] + 少酶 酶量能量第二阶段 柠檬酸循环(场所: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 + 6H 2O —→62 + 20[H] + 少量能量第三阶段 电子传递链(场所:线粒体内膜):24[H] + 6O 2—→12H 2O + 大量能量⑤总反应式:C 6H 12O 6 + 6O 2 + 6H 2O —→ 6 2 + 12H 2O + 能量[注意:产物H 2O 中的O 全部来自O 2,H 来自C 6H 12O 6和H 2O ;2中的O 来自C 6H 12O 6和H 2O ,C 来自C 6H 12O 6;]⑥相关小结:①需氧呼吸2的生成在第二阶段,O 2参及反应在第三阶段;②需氧呼吸大量能量的释放在第三阶段;③需氧呼吸H 2O 参及反应在第二阶段,H 2O 的生成在第三阶段。

(4)厌氧呼吸 ①场所:细胞溶胶;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 ②过程:第一阶段: 及需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2丙酮酸—→ 2C 3H 6O 3 (乳酸)+ 少量能量 或 2丙酮酸—→ 2C 2H 5(乙醇)+ 22 + 少量能量③总反应式: C 6H 12O 6 —→2C 2H 5 + 22 + 能量 或 C 6H 12O 6—→2C 3H 6O 3 + 能量(5)厌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典型生物类群:酵母菌和绿色植物;(6)厌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典型生物类群:人和高等动物及马铃薯的块茎,酶 酶酶酶酶 酶甜菜的块根等;(7)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异同?(8)细胞呼吸的意义: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