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环境行为与室内设计)

第三章(环境行为与室内设计)

第三章(环境行为与室内设计)一.名词解释1.户内空间尺度:根据家庭生活各个功能空间尺度,考虑空间围合结构的特点以及建筑技术要求,综合确定的。

各个功能空间尺度由三个部分组成:1)人体活动空间尺度;2)家具设备空间尺度;3)知觉空间尺度。

2.带冰箱的厨房面积宜不小于4.5m2,带洗衣机的卫生间面积宜不小于3.5m2,小卧室的面积宜在10~12m2,大卧室在14~16m2.3.实验证明,窗户的面积小于室内地面的1/16时,则被试者很难接受。

4.起居室和卧室的窗宽均须大于90cm.5.店堂设计:根据人的商业行为特性和表现,运用各种室内设计手段,综合解决购物和销售两者的关系,创造一个适合顾客和业主各自需要的店堂环境。

6.商品的展示和陈列:根据商品的特性,人的视觉规律、行为习性,运用灯光、色彩、造型艺术等技术手段,使商品富有艺术性的展示在顾客面前,并便于选择。

7.满足大多数人行走要求的通道,最小宽度是60cm,最小高度是200cm。

店堂通道宽度约为190cm~300cm。

8.橱窗单层高度在4m以下,深度1~1.5m;货柜高90~100cm;箱柜深约50~60cm(纺织品柜要宽一些);货架有效高度为0.3~2.3m,深度40~70cm。

9.展厅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控制观众流向、流量、流速和行走方式。

10.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人自身的才智、价值、理想等实现的需要。

11.起居室个人空间距离均不超过4m,因此交往空间一般16~20m2左右。

二.简答题1.商业心理学家将顾客购买目标的选定程序分为三类?1)有目的的购物者:即,全确定型;2)有选择的购物者:即,半确定型;3)无目的的购物者:即,不确定型,“潜在顾客”。

店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吸引第三种人的购物,即“潜在购物”。

2.购物心理对购物环境的要求?1)购物环境便捷性:在商店位置的选择上,应注意商业地段的选择,尽量设在交通便捷的“市口”;在商品的选购上,应将常用的、急于推销的商品陈列在顾客进出的便捷处。

(小商店、连锁店、售货亭的服务半径不宜太大,一般不超过500m左右.)2)购物环境选择性:应具备多家商店,多种商品、多方信息的整体购物环境;商品的摆放也应将不同品牌的同一商品放在一处销售,方便顾客。

3)购物环境识别性:强调商店整体造型和装修的特殊性,以及出入口、内部空间形态等局部环境的形象打造,增强店家特色。

4)购物环境舒适性:反映在商店的周围环境上,以及店堂内部,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使顾客愿意停下来。

5)购物环境安全性:商品本身的“货真价实”,最能吸引顾客之所在;店堂空间尺度和设备、消防疏散、商品防盗上的安全保证。

3.商店的基本设计要求?1)满足顾客购物行为和心理需求;2)促进买房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3)便于商品展示陈列、收存发售;4)适应社会发展,利于城市环境。

4.如何将顾客引入店堂?1)诱导视线:店面造型完美、独具特色且识别性强,容易诱发人们的猎奇和购物的欲望;2)诱导路线和方向:商店具有吸引购物者在连续购物运动中的注意力,并导向商店购物的流线。

3)诱导空间:位于商店前沿,是最活跃且最具魅力的中介空间,形成可停留驻足的购物环境,有利招徕顾客。

5.展厅特性?空间特性:1)四维性和综合性:展馆本身就是件完整的展品,是时间和空间完美结合的四维艺术;展示空间里充满人流和信息转换,综合运用了视听艺术和信息传递的技术手段,使之成为有一定主题的展示空间场所;2)序列性和系列性:展示的规律性,使展示空间系统有着鲜明的序列性。

从展场及设备来看,也是一个完整的系列;3)开放性和灵活性:展示空间应提供一个最充分、优化的展示,最开放、灵活的观展路线,以适应观展的需求和信息交换的需要。

展示环境:1)可视性:环境应有很好的视觉条件,保证照明质量,使展品有良好清晰度;2)舒适性:环境要符合观展的行为和知觉的舒适要求;3)安全性:环境有很好的防盗、防雷、防蛀、防火的技术条件和设备措施。

展品:1)知识性:展品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等知识;2)科学性:展品内容和展品布置都应该是科学的;3)趣味性:展品内容和陈列有一定的艺术效果,能吸引观众;4)时间性: 展品内容能反映一定的时间特征,展品陈列能分类、分阶段,以免观展时间过长、容易疲劳。

6.观展行为及特征?观展行为表现:1)观看:应在观展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观众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

2)走到:为适应连续性观看的需要。

要求展品前留有足够的观众停留的空间,且同一类展品布置应有连续性。

3)休息:观展是一种紧张的学习过程。

要求展品的陈列有一定的间隔,同一类展品的展现不宜太长,以便观众停留或休息。

4)交往:观众相互间对话和议论,以及与讲解员的交往。

这是人际间信息沟通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

观展行为特性:1)秩序特性:展厅空间秩序对研究行为和空间模式有一定的作用。

2)流动特性:人在展示空间中的流动途径、方向、流线交叉的位置,这些规律,均是展示空间设计、展品陈列、导向系统设计的依据。

3)分布特性:根据人的分布行为,调整展示空间大小,或按展品性质进行功能分区。

不仅提供空间使用效率,而且满足人的行为舒适要求。

观展行为习性:1)求知性:要求展品内容选择与陈列上,是观众不熟悉的东西。

2)猎奇性:要求展品的布展有特色,能吸引观众。

3)渐进性:要求展品的选择有一个完整的内容,展示时则分段或分区按一定秩序布展。

4)抄近路:要求展品布置时,少迂回,以免观众绕道走过而不看展品。

5)向左拐和向右看:展品的陈列次序最好从左到右,方便阅读。

6)向光性:展品陈列要有足够亮度,避免眩光。

最好采用高侧光或顶光;必要时加局部照明,避免展厅环境照度水平过高影响观展。

7.观众流线控制?1)流向控制:对于逻辑性和顺序性较强的展品,或是展览中的主题馆,采用封闭性的展览空间,方向单一,加快流速前进;反之,可采用开放型的空间布局。

2)流量控制:通过控制展线通道的宽度来调整观众流量。

重点内容的展品前,空间位置留大一点;次要内容前的通道窄一点。

3)流速控制:调整展品前的空间大小,或增强导向系统的刺激强度,让观众尽快流向下一个目标。

4)方式控制:通过控制展厅的空间大小,通道宽度等方法,达到控制人流方向、流量、速度的目的,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布展方式。

8.个人需要的五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需要和对“七情六欲”等的追求;2)安全的需要:包括对身体的防护和心理的防卫;3)社交的需要:包括亲朋好友的往来和社会交际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包括人自身的人格、品德、地位等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对待。

5) 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人自身的才智、价值、理想等实现的需要。

9.爱德华.T.霍尔将欧美文化圈中的不同交往的习惯距离分为4种?1)亲密距离:0~45cm,家庭居室和私密性很强的空间;2)个人距离:0.45~1.3m,家庭餐桌上的距离;3)社会距离:1.3~3.75m,日常交谈距离,大堂休息处、会客室、小型洽谈室4)公共距离:大于3.75m,单向交流,正规严肃的接待大厅,会议室。

10.听觉距离:7m以内,耳朵灵敏,无交谈困难;大约30m,听清演讲,不可进行实际交谈;(接待大厅深度超过30m,需扬声系统,一问一答的交流。

)超过35m,难以听清喊叫内容;11.视觉距离:0.5~1km,便可分辨出人群;约100m,见到人影及具体个体;70~100m,确定个体性别、年龄、行为;(足球场内观众席布置,最远坐席到球场中心,不宜超过70m。

)约30m,可看清面部特征等细节;20m,可看清面部表情;(剧场舞台到最远观众席不宜超过30m。

)1~3m,可进行一般交谈;(常用的洽谈室座椅布置的距离。

)12.商业行为所反映的不同交往空间,有不同的要求?公共距离的交往:顾客和业主的距离大于4m,只是视线的交换。

应该加强店堂的休闲环境的设计,促使顾客逗留;社会距离的交往:顾客和业主间的距离是1.3~4m,人际关系是平等、友善的。

是业主促销的最好时机。

应该加强商品的展示,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个人距离的交往:顾客和业主的距离是1.3m以内,这是营销的关键,业主应该很好的服务,加强服务手段和方法。

除了方便顾客购物外,还应具备各类商品的价位和质量的介绍样品,供顾客挑选。

三.论述题1.商店空间划分的几种方式?1)利用家具或隔断划分营业空间其特点是空间划分灵活、自由,各空间分而不乱,保持鲜明的连续感,可根据需要重新组织空间。

2)以竖向插入空间的手法划分营业空间为使营业空间富有变化,或是扩大空间感,往往在营业厅中心部位设置较大空间,如中庭;或是使空间上下贯通,减少空间较低的压抑感。

3)利用地面、顶棚的处理划分营业空间大面积的顶棚或地面对商品展示起到烘托作用;局部吊顶、地面局部抬高或降低的手法,对营业厅实行空间限定。

2. 店堂环境氛围的创造?1)店堂的空间形态宜简捷,多为矩形空间;2)空间围合界面设计时,重点是顶棚,这是烘托店堂环境氛围的重要因素。

利用人的向光性特点,可不设或局部设吊顶;地面多采用防滑地砖或石材;墙面一般不作重点处理,要结合橱窗、货架统一考虑;3)陈列柜、货架布置,要结合通道,考虑购物行为和空间形态布置;4)室内光环境设计,要结合店堂空间的大小,商品性质,采用环境照明、局部照明和艺术照明。

5)室内色环境的创造,大多数店面宜采用冷色调,某些专业商店宜用暖色调,使顾客有温馨感。

3.餐厅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1)遵循人的餐饮行为,布置坐席、组织空间;2)根据餐饮时的人际距离和私密要求,选择隔离方式和隔离设计;3)按照人的坐姿功能尺寸,选择家具和坐席的排列;4)按照客人餐饮时的精神面貌,营造餐厅的光环境和色环境的氛围;5)按照视觉舒适性的要求,进行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空间界面装修、景观和陈设设计;6)按照环境氛围,选择背景音乐;7)按照嗅觉要求,组织通风或空调设计。

4.餐厅环境设计概念1)家具选择和设计:重点是椅子和柜台,其次是餐桌椅子要根据餐厅环境氛围设计,造型和色彩要有特色,并符合特定的文化气质;柜台整洁是其设计的原则,并配以灯光;餐桌大小依照坐席数而定,结合椅子统一设计。

2)坐席排列:错落有致,少互扰。

3)光环境设计:大众化饭店、快餐厅、咖啡厅,光线宜明亮简捷,采用自然光。

夜间采用日光灯和白炽灯结合,柜台和景点处设置射灯、束灯或壁灯;酒吧间、风味餐厅,光线宜暖暗舒适,多用暖色白炽吊灯或壁灯,以便光线控制。

或辅以烛光,渲染气氛;宴会厅,光线宜温暖明亮,采用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暖色的白炽吊灯、吸顶灯,或装有滤色片的日光灯。

4)色彩环境设计:大众化的饮食店和快餐店,宜采用明快的冷色调;(白、灰绿、玉灰)风味餐厅、咖啡厅、宴会厅,宜采用典雅的暖色调。

(砖红、杏色、金色)5)绿化布置:以耐阴绿叶为主,少有多花粉盆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