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班组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共20分,每题1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空白处)
1.在低碳钢的拉伸试验中,试件在发生弹性变形后会出现屈服平台,此时应力
称屈服极限,然后在塑性变形达到强度极限时试件断裂。
2.金属在冷加工变形中,金属的变形抗力指标,随变形程度的增加而升高;金
属的塑性指标随变形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3.影响钢氧化的因素有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和炉内气氛等。
4.金属随着晶粒增大,塑性降低。
5.把在十分缓慢的冷却速度下得到的,反映铁碳合金结构状态和温度,成分之
间关系的一种图解称为铁碳相图。
6.轧制时轧件与轧辊表面接触的弧线叫咬入弧,咬入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称作咬
入角。
7.金属处于正向压应力状态,金属塑性最好。
8.用人的肉眼或小于30倍的放大镜观察到的钢的组织称为低倍组织。
9.在确定轧机原始辊型值时,一般热轧带钢轧辊辊型呈凹形,;一般冷轧带钢轧
辊辊型呈凸形。
10.控制轧制分为奥氏体再结晶区控制轧制、奥氏体未再结晶区控制轧制和两相
区控制轧制。
11.冷轧生产过程的基本工序为酸洗、轧制、退火、平整和精整。
12.铁碳平衡相图纵坐标是温度,横坐标是碳含量。
13.冷轧生产工艺中包括热处理工序,对钢材进行热处理操作分为加热、保温和
冷却三阶段组成。
14.金属产生断裂的种类有脆性断裂和延伸断裂(或称韧性断裂)
15.适当地控制被加工金属的化学成份、加热温度、变形温度、变形条件及冷却
速度等工艺参数,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热轧材的综合性能的一种轧制方式称做控制轧制。
16.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是滑移。
17.晶粒长大速度越慢,则结晶后晶粒越越大_。
18.细化晶粒的根本途径是控制形核率和长大速度。
19.制定产品工艺过程的首要依据是相变。
20.轧制后残存在金属内部的附加应力称为残余应力。
二、单选题(共30分,每题1.5分;在题干后选项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1. 奥氏体钢的晶格类型为( A)
A、面心立方晶格
B、体心立方晶格
C、密排立方晶格
2. 轧制产品要进行检验,其中表示钢材的塑性好坏的指标是( C )。
A.屈服强度 B.弯曲度 C.延伸率
3. 在生产实践中,常利用不同的加热和冷却的方法来改变钢的性能,其根据就是固态钢有( C )性能。
A.过冷度 B.耐热 C.同素异构转变
4. 钢经过不同热处理会有不同的表现,而经过( B )热处理后的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A.正火 B.淬火+低温回火 C.淬火+高温回火
5. 根据铁碳平衡相图和金属学分析,马氏体是碳在体心立方晶格铁中的过饱和( C )。
A.金属化合物 B.机械混合物 C.固溶体
6. 控制轧制时的轧制温度与常规的轧制温度相比,是( B )。
A.温度稍高 B.温度稍低 C.没有变化
7. 在现代轧制生产中,控轧控冷可以使( A )。
A.铁素体晶粒细化,使钢材强度提高,韧性得到改善
B.铁素体晶粒长大,使钢材强度提高,韧性得到改善
C.铁素体晶粒细化,使钢材强度降低,韧性得到改善
8. 在现代轧钢生产中,积极推广先进的控制轧制,就是( C )。
A.能控制轧制节奏
B.能控制不出现轧制缺陷
C.能提高其机械性能
9. 金属在冷加工后,产生加工硬化,( C )是属于加工硬化的特点。
A.晶格的排列规则了
B.金属的塑性提高了
C.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提高了
10. 钢在连续冷却时,冷却速度越快时,相变的( A )。
A.过冷度越大 B.过冷度越小 C.过冷速度越快
11. 当奥氏体化的钢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从高温冷却到M S以下时,过冷奥氏体转变为( C )。
A.莱氏体 B.贝氏体 C.马氏体
12. 变形温度的升高,则( B )。
A.奥氏体动态再结晶后的晶粒减小
B.奥氏体动态再结晶后的晶粒增大
C.不影响奥氏体动态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
13. 当使高温奥氏体在C曲线的鼻尖至马氏体开始转变点之间某温转变时,由于转变温度较低,所以得到的转变物质为( A )。
A.索氏体 B.屈氏体 C.贝氏体
14. 合金固溶强化的基本原因是(C )。
A.晶粒变细 B.晶粒变粗 C.晶格类型发生畸变
15. 金属组织中晶粒度与其晶粒尺寸的关系是( B )。
A.晶粒度越大,晶粒直径越大
B.晶粒度越大,晶粒直径越小
C.晶粒度与晶粒尺寸无关
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对的打√,错的打ⅹ)
1.钢的冷脆是钢中磷与铁形成的磷化三铁所致。
( A )
2.双相钢指钢的基体是铁素体相,在铁素体相内分布着不连续细微的马氏体相
A。
3.钢号Q235指的是该钢种屈服强度为235牛顿/平方毫米。
A
4.在现代轧制生产中多采用控制轧制技术,控制轧制的主要优点是提高钢材的
综合性能,简化生产工艺过程,降低生产成本。
( A )
5.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会引起体积的变化,同时将产生内应力。
( A )
6.带钢的卷取温度越高,带钢的晶粒越细,从而其机械性能越好。
( B )
7.在控制轧制时,一般都要使开轧温度尽可能的降低,但这种降低是有限度的,
尤其受到其终轧温度的影响。
( A )
8.金属中常见的晶格为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
( A )
9.金属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叫刚性。
( B )
10.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叫冲击韧性。
( A )
四、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1.氧化铁皮分几层?化学成分是什么?
2.钢的加热工艺制度有哪些内容?
3.连铸坯的铸态组织呈什么分布特征?
4.冷轧带钢生产中,热处理工序中最主要的热处理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
么?
5.热轧时采用工艺润滑有什么优越性?
四、简答题
1.答:氧化铁皮分三层,最外层是Fe2O3,中间层是Fe3O4,最里层是FeO。
2.答:有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和炉内气氛。
3.答:外层是细晶区、中间是柱状晶、内层是等轴晶区。
4.答:退火,消除冷轧产生的内应力,提高带钢的冲压成形性能。
5.答:提高钢的表面质量和成形性能,降低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