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二、烯烃的异构)
1. 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
(1) 分子中存在着限制碳原子自由 旋转的因素, 如双键或环(如脂环);
(2) 不能自由旋转的原子上各连接 2个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
a C b C
d e
只有a≠b 和 d ≠ e 时,才有顺反 异构。任何一个双键碳上若连接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 则无顺 反异构。
(CH3)2C=CH2 + HCl
(CH3)2CCl—CH3
(100%)
CH3CH2CH=CH2 + HBr
CH3CH2-CHBr-CH3 (80%)
CH2=CH(CH2)3CH3 + HI
CH3-CH(CH2)3CH3 (95%) I
Markovnikov规则的理论解释:
分子中原子相互影响的实质,一般可用电子效 应(electric effect)和立体效应(stereo effect)来描述。 电子效应——指分子中电子密度分布的改变对性质 产生的影响。它又可分为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 和 共轭效应 (Conjugative effect)两类。 立体效应——指分子的空间结构对性质所产生的影 响。
2. 加卤化氢 (HX)
C C + HX
X C C H
烯烃与卤化氢同样发生分步的、亲电性加成反应 不同的是: (1) 第一步进攻的是H+ ; (2) 不生成鎓离子,而是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3) 第二步X-的进攻也不一定是反式加成。
X C C +H 慢 C C H
X
快
C
C H
HX对烯烃加成的相对活性:HI > HBr > HCl (与极化度有关) 不对称烯烃 (如丙烯 )与不对称试剂 (卤化氢 ) 发 生加成反应时: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三、烯烃的性质)
1. 加卤素
C C + X2 C X C X
邻二卤代烃 卤素的活泼性次序:F2>Cl2>Br2>>I2 (不反应) Note: 烯烃与氟加成太剧烈,往往使反应物完 全分解,与碘则难发生加成反: 在反应体系中存在 Cl-、Br+、Br- 三种离子, 是哪一种离子首先进攻? Br+首先进攻
C H3C HC H 3 C H3C H C H2 + HC l Cl C H3C H2C H2C l (Ⅰ) (Ⅱ)
实验证明主要产物是(Ⅰ)。 马尔可夫尼可夫(Markovnikov)总结了其中的规律: 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等极性试剂加成时,氢原子总 是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这就是马尔可夫 尼可夫最初提出的规则,简称马氏规则。
比较标准
+I 效应
电负性 X >H >Y
特点:
1. 通过σ 碳链传递,3个碳原子后基本消失;传导过程中电性不 变;传导过程中电子云的转移方向相同。 2. 由于原子电负性不同引起的——静电诱导作用,永久效应。 3. 常见-I (吸电子)基团:
-NO2 -Br -S H -S O3H -I -C N -O Ar -C O O H -C O O R -O R -F -C l -C O R -C H=C H2
顺反异构的标记
1. 顺-反(cis-/trans-)标记法
相同基团在同侧 相同基团在异侧 cis- 或 顺trans- 或 反-
2. Z-E构型标记法
用cis或trans来命名顺反异构体时,有时难以确 定。例如:
Br H C C Cl F H3C H C C CH2CH3 CH2CH2CH3
为此提出了Z-E构型命名法。
第一节 烯 烃
一、烯烃的结构——sp2杂化 (以乙烯为例来说明)
z
1s22(sp2)12(sp2)12(sp2)12pz1
轨道杂化后电子排布
x
y
sp2杂化
2s
2px
2py
2pz
激发态: 2s 1 + 2px1 + 2py1 + 2pz1
3个sp2杂化轨道取平面正 三角形分布,与未杂化的 p 轨道垂直。sp2 杂化轨 道之间的夹角为 120o.
a
b
d e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二、烯烃的异构)
当分子中双键数目增加时,顺反异构体的数目也增加
H C C H CH2 C C H3C H H H H CH3 H C C CH2 C C CH3 H H H CH3 H3C C C CH2 C C CH3 H H
顺,顺-2,5-庚二烯 顺,反-2,5-庚二烯 反,反-2,5-庚二烯
甲 乙
C
C
丁 丙
Z型
E型
Br H
C
C
Cl F
H3C H
C
C
CH2CH3 CH2CH2CH3
Z-1-氟-1-氯-2-溴乙烯
E-3-乙基-2-己烯
Note:Z型并非一定是顺式,E型并非一定是反式。
Br F C C F H F Br C C F Cl
顺反异构体在性质上的差异
(一) 物理性质 熔点,沸点, 溶解度等都存在差异. (二) 化学性质 顺反异构体在化学性质上也存在某些差异,如 顺-丁烯二酸在140℃可失去水生成酸酐。
第一节 烯烃 (二、烯烃的命名)
2. 烯烃的系统命名与烷烃相似, 只是在选主链和编号时 要注意C=C为官能团,主链的选择必须包含官能团,编 号时官能团位次为低。烯烃英文名称的词尾为“-ene” 1 2 3 。 例1 CH3-CH=C-CH2CH2CH2CH3
CH2 CH2
7
CH3-CH-CH3
6
6-甲基-3-丁基- 2-庚烯 3-butyl-6-methyl-2-heptene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三、烯烃的性质)
三、烯烃的性质
与烷烃相似, 常温下4 碳以下的烯烃是气体, 5~18 碳的烯烃是液体, 高级烯烃是固体。
直链烯烃比带有支链的同系物沸点高。 顺式异构体的沸点比反式异构体略高。 反式异构体的熔点比顺式异构体高。
烯烃都不溶于水, 而溶于有机溶剂。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一、烯烃的结构)
头碰头重叠形成C—Cσ 键
肩并肩重叠形 成键,重叠 程度较小, 键 较不牢固,不 能自由旋转。
键: 284 kJ/mole
键键能 357kJ/mole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二、烯烃的异构)
二、烯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一) 烯烃的异构现象
相对密度都小于1。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三、烯烃的性质)
亲电加成和氧化 -H的卤代 (Cl或Br) H C C π σ C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三、烯烃的性质)
(一) 亲电加成反应(electrophilic addition reaction)
加成反应就是将双键中的π 键打开,双键的两 个碳原子上各加一个原子或基团,形成两个新的σ 键,使不饱和的烯烃变成饱和的化合物。
C C
+A B
C C A B
碳原子sp3 杂化 四面体型结构
碳原子sp2 杂化 平面型结构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三、烯烃的性质)
δ X
+
δ X
-
X RCHCH 2X X RCHCH3 RCHCH3 H2O RCHCH 3 OH OSO3H H+ RCHCH3 OH
H X δ+ RCH CH + - 2 δ H OSO3H H OH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二、烯烃的命名)
(二) 烯烃的命名
1. 简单的烯烃常用普通命名法
CH3 CH3-C=CH2
CH2=CH2 CH3CH=CH 2
CH3 CH2=CH-C=CH 2
乙烯 ethylene
丙烯 propylene
异丁烯 isobutylene
异戊二烯 isoprene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H C C H COOH H COOH
140℃
H C C C C
O O O
反-丁烯二酸在同样温度下不反应,只有在温度增加至275℃ 时,才有部分丁烯二酸酐生成。
(三) 生理活性
顺反异构体生理活性也不相同。例如,合成的代 用品己烯雌酚,反式异构体生理活性较大,顺式则 很低;维生素 A 的结构中具有 4 个双键,全部是反式 构型,如果其中出现顺式构型,则生理活性大大降 低;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则全部 为顺式构型。
CH3CH2-CH=CH2 CH3CH=CH-CH3
(官能团) 位置异构
CH3 CH3C=CH2
顺反 异构 碳链异构
H CH3 H3C H C C CH3 H
H3C H
C
C
反 -2丁烯 顺-2丁烯
顺 -2丁烯 反 -2-丁烯
mp. -106℃, bp. 1℃
mp. -139℃, bp. 4℃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CH2 C
异丙烯基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二、烯烃的异构)
课堂练习: 命名
Br C H Cl C CH3
(Z)-2-氯-1-溴-1-丙烯
(Z)-1-Bromo-2-chloropropene
H3C C H C
CH2 CH2
CH3 CH2
(E)-3-乙基-2-己烯
CH3 (E)-3-Ethyl-2-hexene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二、烯烃的命名)
例2
CH3(CH2)15CH=CH2
1-十八 碳 烯 (octadecene)
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