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之我见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之我见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之我见
红星一中李凤宇
假期开展了网上继续教育学习,这个阶段主要学习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通过学习认识到,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师是一份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师德、较强的业务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才能担负起这份重任。

认真读了教育部新印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感受颇深。

在学习中,我对专业标准的第二条基本要求印象深刻。

这里谈到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师生关系是学校里面的一种重要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而这种关系也会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是影响他们一辈子的事情,这其实是比单纯的成绩更重要下面就这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教学中师生双方的交互主体性,即师生在人格、价值、尊严上完全平等,在教学中结成互为主体的关系,没有人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与促进者。

新的教学本质观力图在实践中建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但是在目前的教育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还十分顽固地占领着部分教师的头脑,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红烛”、“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戴着这些光环。

教师的地位崇高了,教师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了。

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管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唯唯诺诺,对教师敬而畏之,任凭教师摆布。

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只要有助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一路绿灯”。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时空,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

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注意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使设计的提问或练习,并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并且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学习。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过程中,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

在进行提问时,要做到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

在教学形式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教给学生深化知识、夯实基础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变学滿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尤其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

为了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同时消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细心引导,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

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有所收获,而不会产生优等生更优,差等生更差的教育缺失了。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要尽全力做到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不仅仅是口号,而且应逐渐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我们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我们一定要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