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化新思维和发展趋势

标准化新思维和发展趋势


郎志正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 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 “国防科技工业质量先进个人”、“全国质量管理突出贡献奖”、 “中国杰出质量人”、“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卓越推进者”、 “中国标准创新奖终身成就奖”、“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三 十周年个人贡献奖”、“上海白玉兰质量贡献奖”、“WAPI终 身荣誉奖”、“中国标准化杰出人物终身贡献奖”、“2011年中 国十大品牌人物”等。
郎志正教授现担任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副主任兼认证机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认证认 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 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151)副主 任、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质量协会顾问、中 国标准化协会顾问、中国认证认可协会顾问、北京质量协会 顾问、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品牌中国 产业联盟副主席。 作为国务院参事在国有企业改革、金融财税改革、自主 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服务业发展、信息安全、社会 保障以及民航发展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中许多方面提出 “参事建议”,获总理、副总理批示,为国家作出了贡献。
五、个性化需求将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的拓展 个性化 定制化 智能化 以上三化的需求是建立在组件、 部件、零件、元器件以及其接口标 准化的基础上的。 标准化方法中的模块化(组合化 )和综合标准化将得到更为广泛的
六、服务业标准化需求旺盛,标准化 服务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服务业标准化相对滞后,需求旺盛: 生产性服务业 生活性服务业 公共性服务业 标准化服务业应以市场需求和社 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企业,公共 服务和社会治理为重点。
标准化新思维与发展趋势
中国标准化协会顾问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副主任 郎志正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原国务院参事





标准的本质“约束”揭示了标准和标准化的广义性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将充分发挥市场引领作用 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网络环境下标准和标准化将成为互联互通的关键环节 个性化需求将有利于促进标准化的拓展 服务业标准化需求旺盛,标准化服务业面临前所未有的 机遇 “国家质量基础”的整体推进将有力地推动标准化事业 的发展 标准和标准化为品牌建设筑牢基础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将加快中国标准国际化
一、标准的本质“约束”揭示了标准 和标准化的广义性 标准的本质是约束,标准化是这 种约的实施过程。 人为的约束; 有利于发展的约束; 取得效益的约束; 特定方法和形式的约束。 约束涉及了“五位一体”总布局的 各个方面。
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将充分发挥市 场的引领作用 标准化改革的内涵和亮点是把标准分 为两类: 政府主导的标准: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 市场主导的标准:企业、企业联盟和团体 标准。 企业最接近市场,最了解市场和顾客 的需求,是各类标准中最具活力和创新
七、“国家质量基础”的整体推进将有 力地推动标准化事业的发展 计量 计量 标准化 标准化 合格评定 检验检测 认证认可 计量是质量评价的基准,标准是质 量评价的依据,检验检测是质量评价 的保证手段,认证认可提供了对质量 的信任。
八、标准和标准化为品牌建设筑牢基 础 正确认识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及其标准 化。 品质 精育 品格 精营 品德 精评 充分理解标准是品牌的基础和体现。 产品自主品牌应具有自主创新的技术 和标准。产品无国界,品牌有归属。
郎志正教授长期从事管理工程、工商管 理、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的科研、教学与咨询 工作,为我国全面质量管理、ISO 9000族标 准和卓越绩效模式以及军工产品质量管理的 推行作出了贡献,为我国服务业质量管理理 论和实践作了创建和开拓性工作,在我国率 先提出了大质量概念并作出了阐述,提出了 我国标准化两个学派之一的“约束论”,把质 量管理和标准化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我国质 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以及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 人和审定者之一。著作有《质量管理及其技 术与方法》、《质量控制方法与管理》、 《标准化工程学》、《服务工作全面质量管 理》、《现代管理与标准化》、《质量认证 实用全书》、《GB/T 19004.2—ISO 9004-2
三、创新与标准化的融合是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标准和标准化是科技创新成果所形成 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产业化的最佳途 径。 标准和标准化是体制、机制、管理创 新成果的应用和实践必然的选择。
四、网络环境下标准和标准化将成为 互联互通的关键环节 网络互联互通的接口和协议需要 通过标准和标准化来实现。 互联网 物联网 大数据 移动通信 ……
九、“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将加快中 国标准国际化的进程 互利共赢 以硬代软 实虚结合 突破围堵 质量、品牌和标准化战略 以实体项目带动计量、标准化、 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品牌等软实 力。
简 介 郎志正,男,1935年4月29日生。 195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第一机械系。 先后在南京307厂、五机部第一研究所 从事武器装备研制工作,担任设计师, 主管设计师、设计组长,1966年调入北 京理工大学任教,从事特种机械、管理 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 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8 年—2010年任国务院参事。是我国著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