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篇一:《罗辑思维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罗辑思维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在接触自媒体之前,个人本身并没有对各类社会现象或者这个社会有太多的看法。
在看了罗胖的跨年演讲之后你非要说我有什么觉悟的话,我想我是没有的,因为看这个视频本非我个人的意愿。
我有的可能是学到了或者了解了一些现象,比如资本比如创业。
罗胖在资本寒冬中这样说,很多人说创业者是个疯子,我说这个时代疯子都在创业,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疯子和经营一样,都是这个时代的风向标。
创业就是机会,既然没有人给你提供机会,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创造机会,也许你就是下一个马云。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话大概是他说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他说,很多人说不要忽悠大学生去创业,说成功为零,我想反问:他本来就是无产者,成本那么低,为
什么不试试?他什么都没有,就算失败了又能失去是什么,反之他成功了他就赢得了整个世界。
在这段话中,大学生的感触可能最深,大学四年的时光飞逝而过,很多大学生自我嘲讽说毕业就等于失业,大概所有的大学生都要经历一段迷茫的时光,我毕业以后想做什么,我毕业以后能做什么。
像罗胖说的,捏着一直简历在大楼的寒风中瑟瑟发抖,最后进了格子间就是圆满吗。
我想但凡有一点抱负的人都不会这样想,既然我有好的idea,既然我有才能,试一试又能怎样。
罗胖的跨年演讲最贴近20XX的话题我觉得是o2o的看法,很荣幸我作为一个见证者,由于不太出行,所以对滴滴和快滴打车的大战不算很清楚或者说并没有享受到大战给
我带来的优惠。
在我的校园生活中,我感受到的是美团和饿了么的大战,很多商家都在两家软件进驻,那么怎么抢客户呢?看优惠程度,各种满减各种红包甚至新用户免单,只要你想的到的优惠都有,我也不知道这场大战谁赢谁输,但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希望这种大战多一点都无妨,反正我又没有损失什么。
我的看法在这几个方面比较多,其他的我倒没有觉得有什么槽点。
篇二: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刚刚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我本能的认为这是一个关于
《时间去哪了》那样的一种哲学性的教育类短片。
抱着比较平平的态度打开。
我才发现这里面大有不同。
总的来说,这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演讲。
演讲从引用达尔文物种起源,到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和最后.雄者来,我有利剑,雌者来,纳之——《聊斋志异——莲香》。
这些哲学名人名言,这些古谚古语。
都是智慧的绽放。
还有中间的ppT和视频片花都衔接的出色漂亮,都美妙美焕,令人深思,回味无穷。
但是说实话,其中很多东西和术语,例如互联网公司模式,Ip等还不是很能理解。
对此,我也只能从其中一些比较切合自身的观点来消化和理解。
一、机遇、时机很重要,及时性很重要
罗振宇在演讲中讲到IT届的几个世界大企业家(比尔盖茨、巴菲特、乔布斯)都是出生在那几年,反过来说,如果他们没有生在那几年,就算再牛,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成就。
高晓松也曾经说过,大师总是结伴而来;这个原理在很多哲学类中有过详细的证明与阐述。
中国人讲的时势造英雄也是这个道理。
这个是历史机遇,我们无力控制。
但是及时、把握时机这个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比如《穹顶之下》如果不是在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到每个普通人能感觉到的今天发布,而是在奥运会那段空气质量还不错的时间,估计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肖申克的救赎》如果那年不是和《阿甘正
片撞车,任何哪一届都是轻松拿奥斯卡多项大奖。
《泰囧》如果不是因为那年没有好的大片,比如碰到《让子弹飞》这种大片,还会那么火吗?影评如果不是发在电影刚放映那几天,而是电影下线后,再好的影评又能有多大的影响力呢?如果你是一个机遇的捕捉者,想要把握变化催生的机会,又该做哪些准备?
二、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像仙人掌似的球体结构,而不是以前的金字塔结构。
每个人只要在一个小小点钻下去,也能一根针,捅破天。
任何人都有机会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有一个特别震撼的数字,美甲师月薪18万!记得应该是平均月薪。
我真的特别怀疑这个数字的真实性,不过确实美甲师的工资特别高,只要陪过女朋友去美甲的都知道,现在一套美甲50-100元,很正常的价位。
当然我们三四线城市没那么夸张,但是相对来说每个美甲师每天都能接待6位客户,拿到的提成也是相当的客观。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做热门的事情,而是做自己擅长并不太热门的事。
只要自己做的事是稀缺的,就更容易获得更高回报,有点类似蓝海战略。
不提供简单事实,不做单纯的大事件梳理,更不会有人云亦云的俗知俗见。
把时间的维度引入到观察视角,你会发现,今天正在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可能预示着明日的危险,或者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