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摘要:艺术活动发展的内在规律主要是继承和革新的关系问题,我们理解的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的。
在理解艺术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继承性和创新性既不搁浅从前,也不一成不变,保持优良品质的基础上,创新使艺术源远流长。
关键词:艺术;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63-01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功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主要的表现有三个方面:
第一、艺术内容的继承性。
艺术内容是一种宽泛的概念,既不为艺术所独有也为艺术所特有,是艺术的精髓。
艺术首先要继承文化精神遗产,这是艺术具有广泛性的原因,更要继承审美精神的内涵,突出艺术的根本性和独特性。
第二、艺术形式的继承性。
与内容相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更容易也更应该继承。
每一个艺术种类都是一个连续发展过程,高级形式总是以低级形式作为基础而发展,复杂总是以简单作为基础发展。
所以,艺术的种类结构、表现手法、技术等方面存在
着继承性。
第三、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性。
艺术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把握现实和表现现实的基本原则,创作方法对于艺术的创作来说非常重要。
艺术创作方法的形成很漫长,它需要长期艺术探索和艺术实践的积累,还要受到艺术家个人修养和艺术传统的影响。
因此,艺术创作方法在艺术创作中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他人真正理解,就必须选择恰当的“词”并遵守一定的“语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者只能墨守成规,一味的继承。
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个别新的符号,或者有意识地改变符号间的一些常规组合关系,创造出新颖动人的作品,这是创做方法创新的继承性。
继承艺术遗产最重要的是批判性原则。
批判,不是简单的抛弃或是表否定,而使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对于继承来说,要客观公正地对待艺术遗产,合理地吸收其对我们有用和有益的成分加以创新和改造,艺术史上所保留下来的是一个个相互关联的环节,这些环节织成一张大网,每一种艺术品在此都有一席之地,这张网便是传统的继承,没有传统的继承创新也便没有了根据,传统的继承是一个平台,为了每一次的跳跃。
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创新的表现:
第一、从艺术作品来说,创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创新
与艺术作品形式的创新对艺术遗产应该批判地继承,把富有生命活力和民族精神和艺术经验继承下来。
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每一次艺术形式、意识、审美经验的嬗变都是一些具有“先锋”性质的创新者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
艺术的新发展和新创造都需要对前代艺术遗产的继承,批判地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然后按照新社会新时代的要求进行革新和创造,从而促进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创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
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而不是抄袭。
第三、从创新的程度来说,创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创新。
我们既要继承艺术传统,又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有选择低吸收,转化为现代艺术的营养。
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
历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等城市形态作为完整表达建筑和城市意象的符号系统,被成片地拆除,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
尊重历史传统并不等于食古不化、拘泥于传统。
相反,有意识地保留这些传统,将使得这个城市更富有地方风味。
其实,“立新”不必“破旧”,关键在于如何以传统而又时尚的手法,创造出新旧共生的新的城市形态(符号)。
以上海“新天地”为例,“新天地”位于上海市兴业路黄陂路、中共一大会址的周边地区,“会址”对面的南地块,设计为不高的现代建筑,其间点缀一些保留的传统建筑,
与“会址”相协调。
而“会址”所在的北地块,则大片地保留了里弄的格局,精心保留和修复了石库门建筑外观立面、细部和里弄空间的尺度,对建筑内部则作了较大的改造,以适应办公、商业、居住、餐饮和娱乐等现代生活形态。
其实,在上海这个东西方文化冲击的大都市里,传统的里弄生活形态从来没有死过,“新天地”给予它的只是合理的变化和延续,留给我们的是对于继承与创新的更多的思索与启示。
创新和传统的继承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创新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的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前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更有潜力的去发展,继承性和创新是不可分割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中的创新才是可取的。
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须不可少的,但是少了继承,创新便是无源之水,这便充分的说明了其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如果将二者分割便难以成功,要即懂得发扬特色,用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成功。
总而言之,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密不可分,在继承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创新的目的,其二者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