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伊利亚特》是荷马史诗中的一首,全篇共有24章。
据《伊利亚特》的原前言,本书叙述的是古希腊人与特罗亚人之间的一场战争。
而这场战争的原因起源于神之间的纷争。
可以归结于神明之间的争执,争执有涉及于凡人。
神明之间的纷争是据说主神宙斯从普罗米修斯那里得知,他若同女神忒提斯结婚,生下的孩子将会推翻他的统治。
宙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决定把忒提斯下嫁凡人。
在忒提斯与米尔弥冬人首领佩琉斯举行婚礼时,争吵女神因未受邀请而进行报复。
而神与人的联系来自三位女神去寻找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裁判,谁是最美的女神?后来帕里斯把美誉判给阿佛洛狄忒,女神就帮助他把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世间最美的女子海伦拐回特罗亚。
希腊人对特洛亚人和平交涉不成,后希腊人组成联军,从而开始了特洛亚战争。
全文围绕着战争展开来写,第一章写的是战争的第九年的某一天的故事,一直写到双方最后协议停战十二天。
在我阅读《荷马史诗导读》中,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发现荷马史诗具有一种严密而奇特的“环形结构”,整个《伊利亚特》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环:第一卷和第二十四卷相似对称,第二卷和第二十三卷相似对称,第三卷和第二十二卷同
样相似对称,如此推导,每一卷都有“姊妹卷”。
在全书中,有着一些特别突出的艺术特色:
插叙倒叙在文章出现,将一个个小故事插入素材中,使得整篇文章更加富有内涵和故事,如在第十四卷中,宙斯受骗陷入赫拉的爱情罗网,在赫拉气球睡眠神帮助她时,睡眠神讲述了宙斯震怒的故事,让本身的情节更加波澜起伏。
全文的细节描写十分丰富,包括环境描写等,尤其是对战争的描写。
在第十六卷,帕特罗克洛斯代友出战阵亡中,作者对战士的着装和斗争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全文也多处运用了比喻手法,把人比作动物,如“第425行诗:帕特罗克洛斯见了,也跳下自己的战车。
有如两只弯爪曲嘴的雄健老鹰在高峻的岩头大声鸣叫着凶猛厮斗……”
《伊利亚特》的逻辑性极强,其中人物关系复杂,所有这些都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能力。
这一部史诗主要的主题,我认为有一下几个:
愤怒。
全诗是以阿喀琉斯的愤怒开头的,但实际上《伊利亚特》是从阿波罗的愤怒开始的。
当中,愤怒似乎无处不在,诗人以大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如语言上的威胁、侮辱、抱怨,以及行动上的暴力和杀人,就连神明也一片怨怒。
愤怒似乎是永恒的,而人间的愤怒总是被神明的愤怒所牵连。
神明。
在我看来,这一切的不幸源于所谓的神明,是他们把愤怒牵连至凡人,使得战争不断,而凡人又不能直接与
神明抗争,只能借助神明的帮助互相对抗。
全诗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一个主题,那就是命运。
从阿基琉斯的命运中就可以看出,一切都是注定的,凡人没有任何能力与神明对抗,哪怕再努力也摆脱不了宿命。
这样就体现了旧时敬畏神明,服从命运的观念。
但是在荷马的诗中,并不像中国古时的神话小说一般,荷马所写的神明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和人一样有欢乐有烦恼,神明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也有无能为力的事情。
英雄。
全诗塑造了无数的英雄,他们不断战斗不断拼杀,一个英雄死去了,另一个英雄有出现了。
英雄大部分是神明的后裔,因此英雄也是“半神”。
他们都拥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阿基琉斯的优秀,赫克托尔的勇敢。
正因为诗人塑造的英雄大部分为“半神”,因此全诗也更加强调人与神的关系和故事,一种家族观念十分强烈。
在阅读中,有一些诗句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它们并不是有多么好的细节描写或者言语修辞多么丰富,而是因为句子本身的意义,在今天仍旧适用。
“在大地上呼吸和爬行的所有动物,确实没有哪一种活得比人类更艰难。
”这是宙斯说的一句话,在过去,人们已经认识到生活的不易,生存的无奈从一开始就存在。
“让既成的往事过去吧,即使心中痛苦,对胸中的心灵我必须学会抑制。
”这也是一句对人生认识的感慨,我们对待一切痛苦要学会自己面对,自己控制,
一切都会随着时间成为过去的。
这一篇读后感是在我阅读《伊利亚特》和《荷马史诗导读》得出的感受,在之后,留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反馈,如今的人们更多是对“神明”的一种信仰,并不是服从或迷信,所以更强调我们自己为自己的生活奋斗,不要向命运低头,在史诗中更强调一种宿命论,而如今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