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扬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扬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扬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结合扬州实际,对扬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重新修订。

扬州市区特指“城市规划区域”。

一、城市现状和总体规划
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所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1°56’至33°25’之间。

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邻,西与天长(皖)、南京、淮安交界。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广陵、江都1市3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143.3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连接长江。

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总人口459万人。

根据2016年3月发布的《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一核多组团”的现代化大扬州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市区面积由1024平方公里扩大至231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309平方公里扩大至640平方公里。

《纲要》指出在“十三五”期间,扬州将构建协调互动的城镇
— 1 —
格局,以“一带一轴”为核心,推动人口和产业向沿江城镇带集聚规模化发展、沿运河城镇轴点状特色化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市和县(市)城区为重点、重点中心镇和专业特色镇为补充,区域协调、结构清晰的城镇体系。

城市总体布局,体现主城区牵引小城镇的总体构想。

设定划分范围为:老城区、西部分区、东部分区、河东分区、西南分区、东南分区、西北分区、东北分区、港口分区、瓜洲分区、蜀冈-瘦西湖分区、扬子津分区。

根据省政府《关于调整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苏政发[2011]159号)精神和《扬州市关于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实施意见》,扬州市行政区划范围于2011年11月13日做了调整。

2013年11月又成立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位于扬州城市新中心江广融合地带,北起凤凰岛、南至夹江、西至廖家沟、东至高水河-芒稻河沿岸,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

此次市区行政区划及代管区域调整后:
邗江区:东北部以念泗路-扬子江北路-江平东路-老人沟-槐泗河-启扬高速-瘦西湖路向南-王巷涧-槐泗河-三星路向南-上方寺路折西-史可法路向南-邗沟路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分界;沿二道河与广陵区分界;沿文汇东、西路折西至新城河,向南至江阳中路,折西至润扬中路,向南至沪陕高速,折东沿沪陕高速至邗江中路,折南至仪扬河,沿瓜州镇与八里镇的区域界限进入长江与扬州经济开发区分界;南部以长江与镇江交界;西北部与高邮市毗邻,西部与仪征市交界。

行政区域为518平方公里,人口55—2 —
万,下辖6个街道、7个镇。

广陵区:东部与江都区、生态科技新城(杭集镇)交界;北部与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毗邻;从红星岛北端的京杭运河起,向南折西入古运河,沿古运河至黄金坝,转向南至天星桥,沿北护城河向西至二道河,折南沿二道河、安墩闸入古运河与邗江区分界;沿古运河折东进入横沟河,南部以横沟河、大众河与扬州经济开发区代管的施桥镇、邗江区霍桥镇毗邻。

行政区域255平方公里,人口46万。

开发区:北至文汇东、西路;东至大学南路向南入古运河,折东沿横沟河进入京杭运河,折南经夹江至长江;西至新城河,向南至江阳中路,折西至润扬中路,向南至沪陕高速,折东沿沪陕高速至邗江中路,折南至仪扬河,沿瓜州镇与八里镇的区域界限进入长江;南部以长江与镇江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133.29平方公里,人口19.40万。

江都区:行政区域1332.54平方公里,人口106.9万,下辖65个居委会、13个乡镇。

生态科技新城:位于扬州城市新中心江广融合地带,北起凤凰岛、南至夹江、西至廖家沟、东至高水河-芒稻河沿岸,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9.9万人。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南与广陵区为邻,北护城河至大虹桥路向西至念泗路;西北与邗江区为邻,西以龙尾高架桥启扬高速向东,至瘦西湖路向南至王巷涧处,以王巷涧为界至槐泗河;东与邗江为邻,沿三星路向南至上方寺路折西,至史可法路向南
— 3 —
至邗沟路折东,至古运河(与广陵为邻)向南至北护城河。

目前景区代管面积35平方公里,下辖平山乡、城北乡及瘦西湖街道、梅岭街道,总人口约16万人。

区划调整后区域面积和人口情况如附件1所列。

二、区划的基本原则
(1)以保障本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控制城市噪声污染,提高声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

(2)区划以扬州市城市规划为指导,按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用地现状确定,覆盖扬州市城市规划区域。

城市规划在3年内开展建设的以规划为指导,3年内难以实现的以土地现状确定。

(3)单块声环境功能区面积,原则上不小于0.5km2;
(4)功能区划分要便于环境噪声监督管理和治理,严格控制4类声环境功能区范围。

(5)宜粗不宜细,宜大不宜小。

三、区划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5)《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
(6)《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06年3月1日实施;
—4 —
(7)《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8)《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
(9)《扬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方案》(1995年扬州市人民政府发布,2009年第二次修订);
(10)《江都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方案》(2011年);
(11)扬州市近三年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
(12)相关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四、区划范围
本次调整范围包括规划区640平方公里(以扬溧高速、启扬高速、京沪高速、长江及夹江围合的范围),包括邗江、广陵、开发区、江都、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科技新城及规划区外主要乡镇(槐泗、方巷、杨寿、甘泉、公道、杨庙、朴席、头桥、李典等)。

区域划分调整还包括交通干线266条,包括古运河市区段至仪扬河河口全长16.7公里,京杭大运河扬州段,高水河,新通扬运河等。

详细划分结果如附件2、附件3所列。

附件:1.区划调整后区域面积和人口情况
2.扬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面积一览表
3.扬州市区声环境功能适用标准区域一览表
4.扬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图
— 5 —
—6 —
附件1
区划调整后区域面积和人口情况
— 7 —
附件2
扬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面积一览表
注:规划区范围河道面积约53平方公里,占比8.24%
—8 —
附件3
— 9 —
—10 —
— 11 —
—12 —
(1)风景游览区采用居民、文教区标准。

(2)凡客运车站、船运码头其单位边界外延100米,区域按交通干线两侧处理。

(3)工业园区或开发区统一执行3类区标准。

工业园或开发区中的大生活区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工业区中划出居民、商业、工业混杂区执行2类。

(4)交通干线两侧范围:
若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划为4a 类标准适用区域。

若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将道路路牙外一定距离内的区域划为4a类标准适用区域,使用区域距离的确定方法为:
相邻区域为1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45 m。

相邻区域为2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30 m。

相邻区域为3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20 m。

铁路用地范围外一定距离以内的区域划为4b类标准适用区域。

距离的确定不计相临建筑物的高度,适用区域距离的确定方法参照道路交通。

(5)关于纳入中心城区规划的蒋王街道及周边乡镇,已经确定的乡镇工业集中区划分为3类,镇区按照混合区来划分为2类,乡镇规划区(含乡镇工业集中区)以外的乡镇范围按1类执行。

(6)扬州古运河五台山大桥至徐凝门段(该段总长3.51公里)已经不通航,本次划分未将其划为4类功能区。

(7)此标准由扬州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 13 —
— 14 —
附件4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月5日印发
— 15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