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主要流派

社会学主要流派


符号互动论主要观点
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 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心 存在于互动之中。 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 结果。
社会交换理论
乔治.霍曼斯(创始人) 彼得.布劳
主要观点:
1.社会交换是个体之间的关系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权力 分化与伙伴群体关系、对抗力量之间的冲突与合作、 社区成员之间间接的联系与亲密依恋关系等的基础。 2.社会的微观结构起源于个体期待社会报酬而发生的交 换。个体之所以相互交往,是因为他们都从相互交往 中通过交换得到了彼此需要。 3.社会吸引过程导致社会交换过程。互相提供报酬将维 持人们之间的相互吸引与继续交往。 4.社会交往中义务不平等就会使一方获得权力,而另一 方失去社会独立性。
功能替代是指某一结构组成部分可以具有多种功能, 而同一功能也可由系统的不同部分所实现
社会冲突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科塞、柯林斯、达伦多夫、赖 克斯等。 1975年,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 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coser解释说, 冲突是价值观 观、信仰以及 对于稀缺的地 位、权利和资 源的分配上的 争斗。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功能主义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
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 帕森斯(集大成者)的抽象功能主义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主要思想观点
孔德
帕森斯
社会是由众多部分组成的互相依赖的整体; 提出有机体类比;
适应功能、目标实现功能、整合功能、模式维持功能是任 何一个生命系统都应具备的功能; 社会系统应维持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边界关系最低限度的 平衡,维持好了就发挥出社会系统的正功能; 冲突只有破坏作用;
功能主义理论 强调社会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社会稳定 (宏观)
社会冲突理论 强调社会冲突对社会巩固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宏观)
符号互动理论 强调人们总是处在创造、改变他们的生活世界的过程中(微观)
社会交换理论 强调人类行为中的心理因素
社会结构是行动者的 互动模式,吸取了现 象学和民俗学方法论 的研究成果,力图为 宏观社会学奠定微观 基础
必须建立假说—演绎 的命题系统,并从经 验上加以验证
符号互动理论
乔治.米德
在符号互动理论中,符号是基本的概念。符号是指所 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 作、物品甚至场景等。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 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大家(相关 的人们)所公认的。文字是一种符号,它是认识或使 用该种文字的人的沟通工具。语言是所有符号中最丰 富、最灵活的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口头语言、身体语 言(包括表情与体态)等人们可以传达各种意义,实 现人们之间的复杂交往。物品也是重要的符号,比如 校徽是一间学校的代表,国旗是国家的象征
不同
早期冲突论者
只是对结构功能主义进行补 主要关注宏观社会结
充和修正,认为秩序理论和 构问题,并把社会结
冲突理论同是有用的理论工 构视作外在于个人的

强制性力量
注重理论和意识形态 问题
柯林斯
社会冲突是社会生活的中心 过程,仅仅提出一种补充性 “冲突理论”不足以说明这 一过程,必须建立一门以冲 突为主题的社会学
默顿 提出新的功能分析范式;
提出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以及功能选择等新 的概念和观察角度;
中层理论(主要包括角色冲突、参照群体、社会调适性、 规范的形成、异常行为与社会控制等);
正功能与负功能是指社会结构要素及其关系对于社会 调整与社会适应是起帮助作用还是削弱作用;
显功能是被社会系统内的参与者所认识到的并有意造 成的客观作用,潜功能不是由社会成员有意造成并未 被认识到的客观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