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B第一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道小题)1. 甲公司经常派业务员乙与丙公司订立合同。
乙调离后,又持盖有甲公司公章的合同书与尚不知其已调离的丙公司订立一份合同,并按照通常做法提走货款,后逃匿。
对此甲公司并不知情。
丙公司要求甲公司履行合同,甲公司认为该合同与己无关,予以拒绝。
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 甲公司应当承担签约后果 )2. 2001年5月5日,甲拒绝向乙支付到期租金,乙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
2001年8月,乙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0天。
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自200 1年5月5日至2002年5月5日)。
二、不定项选择题(有不定个选项正确,共2道小题)3. 陈某向贺某借款20万元,借期2年。
张某为该借款合同提供保证担保,担保条款约定,张某在陈某不能履行债务时承担保证责任,但未约定保证期间。
陈某同时以自己的房屋提供抵押担保并办理了登记。
关于贺某的抵押权存续期间及张某的保证期间的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贺某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 (C) 张某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4. 出现下列何种情形时,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A) 债务人被宣告失踪,且无可供执行的财产 (C) 债务人被宣告破产,中止执行程序的三、主观题(共3道小题)5.某商场新进一批以前未经营过的照相机,定价1880元。
售货员误将标价牌制作为880元。
顾客甲来逛商场,发现在别处要卖近2000元的照相机在此只卖880元,便一下买了两架。
此后售货员去库房再次提货时才发现实际价格为1880元。
商场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经多方查找,总算找到甲。
但甲称,这两部照相机已被他先后都转让给了乙和丙,共得款2400元,他已用此款买了一部录像机。
如果商场要追回照相机,去找另外二位买这两架照相机的人。
商场迫于无奈,只好起诉到区人民法院,请求对这一买卖关系予以撤销。
请说出你认为本案的最佳处理方式。
答:重大误解,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商店自身有过错。
6.甲服装公司产品积压,急于推销产品,便号召公司职工销售服装,并按销售量给予奖励。
该公司职工A有一位朋友B在乙百货公司当业务员,于是A找B帮忙。
按照乙百货公司管理制度规定,凡进货都得经过领导批准。
但B为了显示自己有本事,利用自己保留的盖过章的空白合同书与甲服装公司签定了一份购买甲公司7万元服装的买卖合同。
A向公司交差后,领到一大笔奖金。
不久,甲公司按这份合同给乙公司发去价值7万元的服装,并通知银行托收货款。
乙公司负责人得知此事后,认为其从未授权B购买此批货,所以他们不能对此负责,并通知银行拒付货款。
甲公司则认为,合同上盖有乙公司的章,坚持要求乙公司付款。
双方协商未果,甲公司诉至法院。
问:本案如何处理?答:表见代理,合同有效。
7.甲与乙系朋友,1988年10月8日甲因家中买房向乙借款人民币2万元。
当时,甲向乙写有借据,借据上写明在1989年10月以前还清。
到还款时间,甲未向乙还款,也未提及此事。
因和甲关系很好,乙也不好意思提及此事。
直到1994年2月,乙见甲既不还款,也从不提及此事,只好向甲说明他等钱用,希望甲尽快还他。
谁料,甲却声称并无此事。
乙大怒,遂将甲诉至区人民法院,要求甲归还借款并支付逾期归还的利息。
区人民法院在对乙的起诉进行审查后,依据《民法通则》第135条之规定,裁定不予受理。
请问:该区人民法院的处理是否正确?答:不正确,应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3条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第二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道小题)1. A、B、C、D、E 5人商定,共同投资设立一家以健身、娱乐为主营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10万元。
依《公司法》规定,这5人首次至少要出资多少钱?( 3万元)2. 甲、乙、丙共同设立一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速冻汤圆的生产。
甲以现金出资12000元,乙以自己拥有的一台机器设备出资,经评估作价10000元,丙打算用自己拥有的专利技术出资,那么,丙的出资最多可为多少? ( 18000元)二、不定项选择题(有不定个选项正确,共3道小题)3. 甲购买一辆汽车,在开回的路上,因刹车失灵而翻车受伤。
在此情形下,他可以请求谁承担何种责任?(A) 请求商家承担违约责任 (C) 请求厂家承担侵权责任4. 公民甲与乙书面约定甲向乙借款5万元,未约定利息,也未约定还款期限。
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借款合同自乙向甲提供借款时生效 (B) 乙有权随时要求甲返还借款 (D) 经乙催告,甲仍不还款,乙有权主张逾期利息5. 甲、乙两个企业于2005.1.1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在1.10.甲企业发现自己对合同的标的有重大误解。
甲企业于1.11.向人民法院请求变更该合同。
人民法院于2005.2.5.做出判决支持了甲企业的主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从变更之日起,变更以前已经为履行合同所实施的行为仍然有效,以后的行为就按变更后的合同履行。
三、主观题(共5道小题)6.1988年2月10日,8岁男童裴勇在路过天山区某一居民楼下时,被该楼居民曹斌从楼上扔下的破花盆砸中头部。
曹斌及裴勇之父随即送裴勇前往医院治疗。
2月13日该医院作出诊断,裴勇头颅顶部颅骨凹陷性骨折。
治疗半月后,裴勇基本恢复正常,曹斌为此支付医疗费四百余元。
1994年1月初,裴勇出现阵发性昏迷,此症状时有发生。
同年3月经医院作了检查后,诊断为“颅骨骨折后未排除外伤癫痫”。
1994年5月,裴勇的父亲代理其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裴勇因被曹斌砸伤后,头部未痊愈而头痛、昏倒,要求曹一次性给付医疗费等3万元。
而曹斌则辩称,伤害发生后,已对裴勇进行了治疗且裴勇已基本恢复正常,自己当时已支付有关费用,裴父一直未有异议,现时过5年,裴又向其索赔,诉讼时效已过,法院应驳回其诉讼请求。
本案如何处理?答:特殊时效中的短期时效的起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8条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末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7.2001年12月,赵海托吴民购买化肥,给吴民化肥款5000元。
吴民买完化肥后,剩余200元,于是就用其中的50元购买了有奖邮政明信片。
回村后,吴民将买明信片一事告诉赵海,赵海一开始不同意,后来一想快到元旦了,孩子们会用得上,于是就收下了。
赵海的女儿将其中一张送给同学李杰。
5月,该有奖邮政明信片中了一等奖,获奖金2000元,于是主张女儿要回明信片,再换一张给李杰。
但李杰父母不同意。
于是赵海诉至法院,认为明信片是其所买。
根据上述事实,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吴民为赵海代买有奖邮政明信片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②吴民的购买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③赵海的女儿送明信片给同学的行为的效力如何?为什么?④明信片的获奖权归属谁?为什么?⑤一日,李杰拿着该明信片出来玩,赵海和吴民相继发现,遂都向李杰要这张明信片,后来3人在抓扯中将明信片撕毁。
根据明信片发行部门的规定,损坏的明信片不得兑奖。
那么应当由谁来承担损失?为什么?答:①无权代理或越权代理②有效。
《民法通则》第66条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求,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
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本人知道他人以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③有效④李杰⑤连带责任8.某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6000万元,1995年以募集方式设立。
在设立过程中,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以超过股票票面金额1.5倍的价格发行,因此实际募集到9000万元,超过票面金额发行股票所得溢价款为3000万元,该溢价款在当年经董事会决定被作为股利分配。
因为经营管理不善,到1999年该公司亏损了1000万元。
后公司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经营策略,经过一年的经营,2000年盈利800万元,公司考虑股东这几年来因为公司亏损一直没有分配股利,于是将该利润拿出200万元作为经营资本,其余600万元分配给股东。
此后,该公司年年盈利,不仅弥补了多年的亏损,且逐年提取了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累计提取的法定公积金占注册资本48%,法定公益金占注册资本的45%,公司决定不再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
2001年,公司经股东大会决定把全部法定公积金转为公司资本,按股东原持有股份的比例派送给股东。
本案存在哪些不符合法律规定之处?答:①《公司法》128条股票发行价格可以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
、第168条股份有限公司以超过股票票面金额的发行价格发行股份所得的溢价款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列入资本公积金的其他收入,应当列为公司资本公积金。
②《公司法》第167条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
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③《公司法》第167条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
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④《公司法》第169条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
但是,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
9.甲为某市电器商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
2008年11月,甲以本市百货公司名义从国外进口一批家电产品,共计价值80多万元。
之后,甲将该批家电产品销售给了本市五金交电公司。
电器商场董事会得知此事后,认为甲身为本公司董事兼总经理,负有竞业禁止义务,不得经营与本公司同类的业务,甲的行为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应属无效。
于是,决议责成甲取消该合同,而将该批家电产品由电器商场买下。
五金交电公司认为,该批家电产品的买卖,是在本公司与百货公司之间进行的,与电器商场无关,合同应当有效。
双方争执不下,遂诉至人民法院。
法院查明,甲曾于2005年12月决定以电器商场一幢楼房为电器商场第四大股东本市建筑工程公司的债务提供担保;于2006年10月将自己的一辆小轿车卖给电器商场,事后公司的股东才知晓情况。
1.甲买卖家电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2.电器商场的主张有依据吗?为什么?3.对甲买卖家电的行为应如何处理?4.对甲为建筑工程公司提供担保的行为可能作出哪些处理?5.甲卖小轿车给电器商场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6.设甲卖小轿车给电器商场的行为经过了董事会的批准,则该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答:《公司法》149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1、挪用公司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