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_第四章
温度影响还表现在垂直方向因逆温的产生,加剧 对城市大气的污染。
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 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 比郊外要高的现象,即所谓“热岛效应”。
逆温
在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地区(尤其在冬天), 常因夜晚地面散热冷却比上部空气快,在城市 上空出现逆温层结 或称逆温层(如图)。
粗砂、中砂 24-34
泥炭
1-5
细砂(稍湿) 16-22
岩溶
岩溶,又叫喀斯特,是石灰岩等可溶性 岩层被地下水浸蚀成溶洞,产生洞顶塌陷 和地面漏斗状陷穴等一系列现象的总称。
滑坡
定义: 斜坡上的岩层或土体在自重、水或震
动等的作用下,失去平衡而沿着一定的滑 动面向下滑动的 现象被称为滑坡。
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的山坡、丘陵地区的斜坡以 及岸边、路堤或基坑等地带,其滑动面积小者有几 十平方米,大者可达几平方公里,它对工程建设的 危害很大,轻则影响施工,重则破坏建筑,危及人 身安全。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 划
第一节 城市的系统构成
城市的系统构成 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
的关系总和。 一般可以从城市的社会系统、经济系
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 等几个主要方面分析城市的构成。
第二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一、城市用地概述
(一)概念: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
2. 中等城市:通常分为三个层次 (中心城区——近郊地区——远郊地区)
3. 大城市:通常分为三个层次 (中心城区——近郊地区——远郊地区)
(五)研究城市用地的意义
1. 土地既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资产 2. 我国国情决定 3. 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一)城市与自然环境
地震情况及烈度等级
地震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每年人们所能感到 的地震有5万多次。强烈地 震的破坏性强,影响范 围也较大。
造成破坏的绝大多数是构造地震,即由于地质 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因此,应尽量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一般规定, 在地震烈度7度以下,工程建设不须特殊设防在9度以 上地区则不宜选作城市用地。
2)在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时,应避免 使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两盛行风向的上风方 向,工业及居住区一般可布置在盛行风向 的两侧。
海陆风示意图
城市地区局部环流
气温
包括绝对最高、最低和最热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
气温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如果 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会给建 筑、工程的 设计与施工带来影响。
这时大气比较稳定,有害的工业烟气不易 扩散,滞留在城市上空。
所以须对当地气温的变化规律,结合地形 和其他自然条件.以及城市设施热量散发状况 等,进行测定与分析,以便为工业的布置、环 境保护,以至于工厂烟囱的设计等提供依据。
谷地逆温层结
热岛效应
为了减弱城市热 岛效应,改善城 市气候环境,要 十分重视城市规 划的布 局与城 市人口与建筑密 度的控制,尤其 是要重视绿地建 设,保持水面等 自然开敞空间。
(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1. 地质条件 ①建筑地基—地基承载力、沼泽、岩溶地貌 ②滑坡与崩塌 ③冲沟与断层 ④地震 ⑤矿藏 2.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①水文条件 ②水文地质条件
(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3. 气候条件 ①太阳辐射 ②风象 ③温度 ④降水与湿度 4. 地形条件
①自然地基的构成无非是土与石。由于地 层的地质构造和土层的自然堆积情况不一, 其组成物质也各有不同,因而对建筑物的 承载力也就不一样。(见表)
广州红岭花园小区
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1.评定依据 2.评定内容
四、城市用地类别
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统称。 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
转所需要的土地。
(二)城市用地的范围
过去一般认为主要指城市建成区范围 内的用地。
现在通常,既指①已经建设利用的土 地,也包括②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 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还可以包括③城市 规划法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 地,如农田、林地、山地、水面等所占的 土地。
崩塌
定义:
山坡、陡岩上的岩石,受风化、地震、地质 构造变动或因施工等影响,在自重作用下,突然 从悬 崖、陡坡跌落下来的水冲刷而成的 沟槽。
冲沟切割用地,使之支离破碎,对土地使用 造成不利,增加工程难度和开支。
断层
断层是岩层受力超过岩石体本身强度时, 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整体性,而发生的断裂和显 著位移的现象。
唐山大地震
地震形成的大裂缝
地震毁坏的楼群
地震造成的公路断裂
地震震弯的铁路
桥梁坍塌
市区一片狼藉
①水文条件
江河湖泊等水体,不但可作为 城市水源,同时它还在 水运交通、 改善气候、 稀释污水、 排除雨水 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
同里水乡
水乡乌镇1
水乡乌镇2
②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暗河
北京地面沉降
(三)城市用地的特点 1. 从自然角度来看: 城市土地是不可移动、不可再生的。 2. 从社会角度来看: 大部分土地有明确的权属 城市土地具有储备功能 3. 从经济角度来看: 土地是有价值的,可以增值,实现经济 效益。 4. 从法律角度来看: 土地属于不动产。
(四)城市用地构成的类型
不同规模的城市,因各种功能内容的 不同,其构成形态也不一样。 1. 小城市:通常分为两个层次(中心城区— —郊县地区)
地下漏斗与雨水回灌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对建筑的日照标准、间距、朝向的确定 有重要影响。 日照标准:
保证正南向建筑最下一层的窗户可以接受 阳光的照射。
间距: 纬度高的地区 纬度低的地区
朝向: 高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
日照标准
风象
主要包括风向、风速、风玫瑰图(风向频率图)。
我国风向:夏季偏南风,冬季偏北风。
②有些地基土常在一定条件下改变其物理 性状,从而对地基的承载力带来影响。例 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沼泽地区等会 给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问题。
自然地基类别与建筑物的承载力
类别 碎石
承载力
(t/m2 )
类别
承载力
(t/m2 )
40-70 细砂(很湿) 12-16
角砾
30-50
大孔土
15-25
粘土
25-50 沿海地区淤泥 4-10
降水
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受季风影响, 夏季多雨,且时有暴雨。雨量的多 少及降水强度对城市排水设施有较 为突出的影响。
此外,山洪的形成,江河汛期 的威胁等 也给城市用地选择及防 治工程带来问题。
防洪
(1)历史最高洪水位,如百年一遇、 50年一遇洪水位。
(2)所在地区对防洪的要求和采取 的措施。 洪水图片
工业区、居住区规划与风向 为利于城市自然通风,在城市布局、道路走向
和绿地分布等方面应考虑与城市盛行风向的关系, 而留出楔形绿地、风道等开敞空间。 城市局部地段
在静风或微风条件下会出现小范围的空气环流。 城市风、山风、谷风、海陆风、对城市的污染
1)如果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 的方向风频最小或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 夹角大于90度,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 之上风 向,居住区位于其下风向。
自然环境对城市建设的 影响
1.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 2.影响城市的职能 3.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4.工程建设 5.气候环境 6.景观组织
城市建成后对自然环境的 影响
1.无节制的扩展改变自然地形 与地表结构加剧洪涝灾害
2.高强度开发建设释放大量热 能,导致热岛效应
3.大量抽取地下水,引发地面 沉降
4.污水排放,导致水源水质恶 化,造成城市水质性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