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知道空气组成。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学习从混合物中测定某种物质含量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习变量控制的思想和方法2、初步学会用观察、归纳等方法,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化学与生活、与自然与社会间的联系;2、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3、通过认识空气这种特殊而重要的物质,增强关爱环境和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2、学习科学认识物质、应用物质的方法,发展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三、教法和学法:教法:师生思维对话生生对话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创设情景观看视频烟台宣传片。
空气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有的、无时无刻离不了的老朋友了。
那你对这位老朋友有哪些认识?根据物质分类的知识,你认为空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空气这个大家庭中有哪些成员呢?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与大家分享自己已经了解的空气知识应适当的加以引导和纠正。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在日常生活与科学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运用、改造来学习新知识PPT1分钟引出课题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拉瓦锡对于空气还有许多知识需要我们去充实,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空气的组成、用途、以及空气中比较重要的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等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认识空气的组成。
自古以来,空气就是思想家和科学家不断探索的领域,其中作出贡献最大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用定量的方法测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板书:氮气、氧气)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一。
拉瓦锡之前人们对空气有着怎样的认识?现在看拉瓦锡的结论是否正确?同学们都知道氧气的重要性,那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学们感兴趣吗?今天就请你来设计实验进行测定。
设计实验之前我们先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实验目的是测什么,听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阅读材料分组讨论听课思考回答问题学生实验动手操作分析原理听课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听课思考回答问题听课思考回答问题学生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疑问分析问题读出剩余气体的体积,处理数据反思实验成败进行误差分析明确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抛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初步产生混合物分离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初步了解拉瓦锡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启发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PPTPPT板书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1分钟3分钟4分钟2分钟6分钟2分钟3分钟8分钟3分钟2分钟2实验拉瓦锡实验选择药品选择装置实验步骤学生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稀有气体的发现空气中各实验原理是怎么测,实验装置是在哪测。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实验目的是测什么?那怎么测呢?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空气是混合物,我们用什么方法测出其中氧气的体积呢?(同学交流回答)老师评价A方案相对容易,还有哪些方法咱们课下继续探究。
这两种方法是利用物质性质的不同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某种物质并测出含量。
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除去而又不产生新的气体?又如何测得消耗掉氧气的体积?先让我们追寻一下古人的足迹,看看拉瓦锡是怎样做的。
这是拉瓦锡所用的装置,阅读材料二,解决材料上的四个问题。
把你的疑问和同伴讨论一下。
拉瓦锡的实验是在什么样的装置中进行?是一个怎样的密闭装置?他选择了什么物质作为药品?生成的氧化汞是气态还是固态?怎么知道?通过加热空气的体积为什么会减少?汞为什么能进入玻璃钟罩呢?我们先来做个胶头滴管吸水的小实验,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一下阅读材料分析思考记忆思考记忆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记忆思考的实验原理。
通过图片、老师讲解,使学生能从拉瓦锡的实验中受到启发,为本节课自己能科学地设计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提供有利的帮助。
将学生未学的知识以信息的形式给予,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信息选择出实验需要的药品,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学生讨论设计实验装置并请同学交流设计的装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讨论设计出正确的实验步骤,通过由学生做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分钟2分钟2分钟成分的含量原始大气的变迁水为什么能被吸上来?(学生分析)同理汞把装置内的氧气消耗掉,装置内压强减小所以汞进入玻璃钟罩。
占五分之一说明什么问题?减小气体的体积为五分之一,或者氧气占五分之一)剩余气体的体积为五分之四。
根据剩余的气体,我们也能求出氧气的体积。
拉瓦锡实验测的是什么?怎么测的?在哪里测的?拉瓦锡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同学们拉瓦锡的研究能不能给我们启发呢?那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药品把氧气消耗掉?提示氧气具有助燃性,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碳、硫、磷、镁、铜都能和氧气反应,能不反应)我们能选碳、硫(不行,因为生成气体)能不能选镁?(不能,因为镁还与氮气反应,)选择的药品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并且生成非气态物质。
选出磷和铜。
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的药品就是铜粉。
铜加热的文字表达式这样写。
选择好了药品,那采用什么装置来进行实验?首先选一个密让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处理实践中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对实验的信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自主查找原因交流反思。
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反思中提升对问题的认识。
培养学生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的教育。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这一活动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或认识一个简闭的装置,为什么?如果装置漏气,那么测得的结果(不准确)。
根据实验原理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装置,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
加热需要酒精灯。
测得数据是定量的实验。
采用哪种仪器能让我们测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学生答注射器)。
仪器我们也选好了,那怎样组成一个密闭装置?药品和装置选好了,那采取怎样的步骤进行实验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大家四人一组进行实验,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同学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同学们在实验中有什么疑问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各小组交流一下实验数据(副板书)。
同学们算一下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几分之几,理论上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占了五分之一,为什么有的小组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反思实验成败从装置、反应过程、读数这几方面考虑,哪位同学分析一单、有效且有价值的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论证,获得结论。
通过观看图片、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感知了原始大气的变迁,对已有的地理、生物知识进行整合,对空气成分有了新的认识。
课堂延伸,培养学生的兴趣。
下?有误差的这几个小组找找原因我们做的实验和拉瓦锡实验所用的药品不同,装置不同但测量结果一样。
这两个实验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用化学方法把一定量的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测出空气减少的体积即氧气的体积同学们注射器内剩余的这部分气体全是氮气吗?不是,让我们继续追寻古人的足迹看看化学家雷利和拉姆塞的发现。
两个数据不一样,哪个更准确?为什么?(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不纯含有别的气体)雷利没有盲目相信拉瓦锡的结论,大胆提出疑问,如果雷利忽略了这个微小的差异,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
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要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但这些成分在空气中的含量却不同。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占百分之七十八,其次是氧气,占百分之二十一,今天我们自己动手测出的含量约是五分之一,科学家发现的稀有气体占了百分之零点九四,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呢?我们能否用今天学到的测氧气含量的方法测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同学们考虑:在哪测(学生答密闭容器)怎么测(思路用澄清石灰水消耗掉二氧化碳测剩余气体的体积)具体操作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究,水蒸气及其他杂质占百分之零点零三(强调:这里的百分数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这是现在的空气的成分及含量,那么同学们原始大气是否也是这样的?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地球诞生之初,看看原始大气是什么样的?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甲烷。
大家说那时地球上有没有生命?(没有,因为缺少氧气)绿色植物出现后,发生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这些成分与氧气作用转化为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空气。
经过数十亿年的不断变化形成了现在的大气。
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基本上保持不变。
小结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总结收获。
谈收获,来小结将生活问题用化学知识解决。
形成知识主干和知识间的联系。
体会过程与方法,强化情感。
PPT4分钟板书设计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一、认识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及杂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