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IDSA感染性腹泻诊治指南

2017年IDSA感染性腹泻诊治指南

14,多种病原体核酸扩增检测结果解释需考虑是否具有临床意义, 因该检测方法检测的是DNA,而不是活体生物(强推荐,低等级)。
15,所有细菌病原体非培养诊断试验阳性的标本,应按照公共卫生 报告规则单独送检,在临床检验实验室或公共卫生实验室培养,以 确保类似微生物感染的疫情监测和调查(强推荐,低等级);若药 敏试验结果会影响患者护理和公共卫生决策,也应行微生物培养检 测(强推荐,低等级)。
流行病学特征
III. 哪些临床表现、人口统计学或流行病学特征与病情 恶化和并发症发生相关?
推荐意见: 5,应评估急性腹泻患者脱水程度,因脱水会使危及生命的疾病和死 亡风险增加,尤其对年轻和老年患者(强推荐,高等级)。
流行病学特征
6,当临床病史和流行病学史提示疑为产志贺毒素病原菌感染时,应 行粪便样本检测志贺毒素或其编码基因,并进一步区分O157:H7大肠 埃希菌和其它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 coli ,STEC)(强推荐,中等级);如实验室条件允许,建议检测 志贺毒素分型(1型或2型),有助于患者后期诊治(弱推荐,中等 级);痢疾志贺菌1型或其它少见产志贺毒素病原菌可引起溶血性尿 毒症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特别是有跨境 旅游史或密切接触该人群患者(强推荐,中等级)。 7,临床医生需认真观察患者与肠道感染相关感染后和肠外临床表现 (强推荐,中等级)。
诊断
9,年龄<3个月的新生儿、有败血症表现、怀疑肠源性发热、有全 身感染表现、免疫缺陷患者、溶血性贫血患者、有肠源性发热流行 地区旅游史并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有该人群接触史患者推荐做血培 养(强推荐,中等级)。
10,有症状患者早期鉴别诊断时应进行粪便检测,重点检测沙门菌 、志贺菌、弯曲菌、耶尔森菌和艰难梭菌(强推荐,低等级)。
16,肠道疾病爆发时期的患者标本,需在公共卫生部门指导下行肠 道原体检测(强推荐,低等级)。
诊断
V. 当怀疑患者为肠源性发热和菌血症时,需行哪些诊 断试验?
推荐意见: 17,首先可考虑行血液和粪便样本多元分子诊断,当疑为肠源性发 热或腹泻合并菌血症时,应行病原体培养检查(强推荐,中等级) ;骨髓(对已使用抗菌药患者)、粪便、十二指肠液和尿液培养对 肠源性发热具有较好诊断价值(弱推荐,中等级);血清学检测不 推荐用于诊断肠源性发热(强推荐,中等级)。
诊断
13,大多数非复杂旅行者腹泻患者无需进行诊断试验,除非治疗需 要。持续腹泻超过14天的旅行者腹泻患者需考虑是否为肠道寄生虫 感染(强推荐,中等级);旅行者腹泻患者应在抗菌治疗的前8-12 周内行艰难梭菌检查试验,还需评估是否伴发肠道疾病,如炎症性 肠病和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强推荐,中等级)。
诊断
2017 IDSA 感染性腹泻诊治指南
本指南根据GRADE将证据等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意见推荐等级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两个级别。
流行病学特征
I. 哪些临床、人口统计学或流行病学特征对腹泻患者具 有诊疗意义?
推荐意见: 1,应尽可能全面了解患者疾病暴露史和临床特征,包括其它类似疾 病史(强推荐,中等级)。 2,儿童看护机构、长期病患护理机构、饮食服务机构或水上娱乐项 目相关机构如游泳池工作的人员,如出现腹泻症状,应严格遵守当 地相关部门疫情报告和感染控制建议(强推荐,高等级)。
诊断
IV. 当患者出现腹泻时,首先应考虑哪些病原菌感染,哪 些诊断试验有助于明确病原菌并用于疾病暴发调查?
推荐意见: 8,当患者出现腹泻伴发热、血便或粘液样便、严重腹部压痛绞痛或 脓毒血症时,应行粪便样本检测沙门菌、志贺菌、弯曲杆菌、耶尔森 菌、艰难梭菌和STEC(强推荐,中等级);艰难梭菌感染时,患者较 少出现血便,STEC应行粪便培养并检测抗原O157,O157阴性STEC应 行志贺毒素及其基因型检测(强推荐,低等级);山梨醇MacConkey琼脂或其它显色培养基被推荐用于STEC培养和抗原 O157:H7检测;志贺毒素检测有助于其它STEC血清型鉴别(强推荐, 中等级)。
诊断
11,无论腹泻患者是否伴有发热血便或粘液样便,或其它疾病加重 或腹泻暴发流行特征,都应考虑是否存在细菌、病毒或其它寄生病 原体感染。检查方法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症状和流行病学风险,最 好与当地公共卫生部门协调(强推荐,中等级)。
诊断
12,腹泻合并免疫缺陷患者推荐行粪便培养、病毒和寄生虫检测, 以扩大疾病鉴别诊断范围,尤其是中重度原发和继发性免疫缺陷( 强推荐,中等级)。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出现持续性腹泻应检测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环孢子虫(Cyclospora)、囊等孢球虫( Cystoisospora)、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鸟型分支杆菌复 合群(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和巨细胞病毒(强推荐,中 等级)。
诊断
a 持续腹痛患者应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尤其是学龄儿童出现 右下腹类阑尾炎样疼痛,可伴有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热患者有耶尔 森菌流行病学暴露风险也需检测,包括婴幼儿直接或间接食用生的 或未煮熟猪肉食品。
b 当患者出现大量淘米水洋便、有咸水暴露史、食用生的或未煮熟 的贝壳类水生生物或是腹泻出现前三天内有霍乱地区旅游史时,应 粪便检测弧菌。
流行病学特征
II. 发热或血性腹泻患者,哪些临床、人口统计学或流行病 学特征具有诊疗意义?
推荐意见: 3,发热或血性腹泻患者,应检测是否为肠道病原体感染,包括沙门菌 、志贺菌和弯曲菌等(强推荐,低等级)。 4,当发热患者有病原体流行地旅游史、食用有相应暴露史患者提供的 食物、有肠沙门菌肠亚种伤寒血清型(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cies enterica serovar Typhi)(下文简称伤寒沙门菌 )和肠 沙门菌肠亚种副伤寒血清型(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cies enterica serovar Paratyphi)(下文简称副伤寒沙门菌)实验室暴露 史,无论其是否合并腹泻,均需考虑肠源性发热(强推荐,中等级)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