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教学方法论文

化学教学方法论文

题目: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标题: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摘要:本文就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问题做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简要说明了在化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意义,详细论述了几种在化学教学中应培养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探讨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途径和方式,阐述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原则。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科学、学习方法、途径、方式、原则
正文:
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学习方法是指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科学高效的程序、途径、手段及技能等。

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
而终生受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法的探索与指导,不仅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并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使学生既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又能自己学会教师没有教给的大量知识。

因此,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化学的主人,才能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中学化学学习内容有它自身的特点,学生只有用与之相应的方法才能学好化学,而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既能学好化学,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的帮助。

一.在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几种基本科学的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课本
课本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是知识的精华,它概念精炼准确,对原理、现象的解释精辟扼要,书写准确规范,图表简明生动等等,它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依据。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有效的使用课本
(1)课前必须预习课本。

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才能提高听课效率。

预习的方法是把下次课要把学习的内容(文字、化学用语、图表、例题)通读一遍,在不懂处作记号。

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讲解。

(2)课堂上讲到到的实验、概念、原理、现象、化学用语、例题、结论等,凡是课本有的,尽量让学生轮流朗读或勾画记录。

(3)计算里用到的数据或常数,让学生翻阅课本,常用常翻,熟悉课本。

(4)答疑时,若课本里有答案的,引导学生去读课本,自己解决疑难,使学生认识到课本里有的,老师不一定讲,需要自己读。

(5)做作业时,要先复习课本,再做作业。

(6)章节复习时,要重读课本,易混淆的概念,重点难点的内容要反复读。

2.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的方法
观察是认识的起点,是思维的先导。

因此,教会学生学习首先必须教会学生观察。

化学观察主要是观察实验。

实验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抓住重点;观察实验中,要让学生注意实验前后反应物的变化。

比如镁条燃烧实验,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了解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

明确了这个目的,学生就会抓住燃烧过程中,发出耀眼白光,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有韧性,弯曲而不折断,燃烧后生成物是白色固体,一碰就碎等这些重要现象。

另外观察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对有些实验现象与课本叙述不符合的,出现异常时,要指导学生分析原因。

如,氢气安全燃烧时一般是在玻璃导管口点燃,火焰呈现黄色,而不是淡蓝色,这是什么原因?观察时,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听声音、闻气味、触温变等方式,得出尽可能全面而准确的结论。

观察、思考结合,以思考促观察。

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观察到的现象是感性的东西,只有通过大脑深思熟虑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带着疑问观察,发现与验证并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粉末。

初学燃烧时,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而这个燃烧实验中并没有氧气参与,那么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吗?从而分析得出燃烧的广义的概念,燃烧是发光发热剧烈的化学反应。

3、指导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对学生的成长,还是对学生成绩的提高都有现实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学会审题,审题时要将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题目要求解的问题通过简洁直观的化学语言或符号表示出来,排除那些与问题解决无关的干扰信息。

另外,解题时要仔细斟酌,反复推敲,要善于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两个途径进行分析,找准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公式和规律。

最后,学会验证结果,反思解题过程,多问几次自己的结果是否合理,是否正确,能否经得住检验?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拓展思路,采用一题多解并比较优劣,从而让学生学会辨别,学会分析。

4.培养学生科学记忆的方法。

化学概念和化学用语等记不住是造成一部分学生学习被动,成绩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应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

方法之一是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

根据艾宾浩斯的潜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记忆就应先密后疏。

对刚学过的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合价等,应及时复习,复习的时间及次数应先密后疏,才能取得较好的记忆效果。

方法之二,编制记忆口诀,如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就可编成口诀。

方法之三,是抓住特征记忆,如催化剂的概
念应该抓住“一变而不变的特征”去记忆。

一变是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反应前后催化剂自身的质量和反应速率不变。

方法之四,是利用“凝固理论”进行记忆。

根据大脑在接受外来信息时,会发生在接受信息后及时的休息,就会使信息在大脑中“凝固”下来。

因此,要让学生把记忆难度大的知识,在临睡前去记忆,会提高记忆效果。

5.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指导。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当密切联系教学内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认识物质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中的矛盾和规律,解决他们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逐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它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了解正确的观点对于学习和观察事物的指导作用,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逐步学会在学习中运用这些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的途径和方式
1.举办学习方法讲座讲座。

学习讲座应设专题,使其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如学期初,针对新授课的学习任务,讲“怎样预习”、“如何记笔记”、“记忆的方法”等;在学期中,针对归纳知识的需要,讲“怎样列化学知识提纲”、“化学概念的归纳对比方法”等;在学期末,讲复习方法等。

另外,通过讲座的形式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学生学习活动方面的心理学知识。

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举办学法专题讲座,可使学生随学随用,很受学生欢迎。

2.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方法渗透。

在备课时,教师就应把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去进行准备,在课堂上,教师应把学法培养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

随时指导学生如何记笔记,怎样去观察和对比,怎样理解利用规律等,使课堂教学成为学法培养的主渠道。

3.因材施教,个别指导。

教无定法,学习也无定法,不同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学法培养不能搞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进行个别指导,使其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4.进行学习经验交流。

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有计划的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或进步大的学生,畅谈他们的成功经验,通过交流,既可以相
互借鉴,取长补短,又可以发现先进的好的学习方法,在全体学生中推广。

5.在教学要求上给与指导。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把学法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去思考,精心设计。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法要求,如预习作业书面化,每个单元结束后,每位学生要编写单元知识提纲等。

经过训练后,一些学习方法就会逐渐被学生所掌握,使外来的要求转变成自觉的行动。

三.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原则
1.层次性原则。

学生指导不能急于求成,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纪学生在智力上的具体要求,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在初中化学,记忆性材料较多,听课的质量对学生的成绩的性最大,学习方法的指导重点放在听课方法的指导上。

2.启发性原则。

学习方法培养不能搞强行灌输,要通过召开学习方法报告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利用学生身边的成功事例作为教育素材进行启发,使学生对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强烈的需求欲。

在方法上要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解决学习上的疑惑,然后再结合化学知识的传授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3.实践性原则。

传授的方法要实用性强,具有普遍意义,即学法要管用,能产生正效应,同时又便于操作,真正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

科学的学习方法,它不仅保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阶段取得良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其终生的不断学习过程中一直起作用。

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学法的探讨,把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做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来看待,而不仅仅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手段,帮助学生从“学会”,最终走向“会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