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游褒禅山记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道”“由”“文”“至”“舍”“观”“名”“十一”“明”“相”,重点虚词“其”“于”“以”等,掌握重要句式。
2.学习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体会作者由事说理,循理布事的写法。
3.弄清“志”“力”“物”的具体含义,举一反三,深入领会作者思想情感。
4.领会文中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的观点。
这篇课文题为“游褒禅山记”,“记”表明文体。
与一般游记不同,本文主要是结合记游以感想形式发表议论,论说为学治事的道理,含有非常丰富的哲理。
褒禅山,旧名华山,在安徽含山东北方向。
褒禅山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
1.杰出的政治家。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少好读书”,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
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增强。
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今南京),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
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
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
2.卓越的文学家。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主要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
他的诗歌内容充实,涉及的生活面很广泛,并且提出了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艺术上也比较动人。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当时他三十四岁,正在舒州任通判。
他在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
四年后(1058),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拜相,他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他一直持“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也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庐冢.( ) ②仆.道( ) ③好.游者( ) ④萧君圭.( ) ⑤夫.夷以近( ) ⑥舍.于其址( ) ⑦王回深父.( ) ⑧无物以相.之( ) ⑨有穴窈.然( ) ⑩何可胜.道也哉( )2.为下列的形近字组词。
{掸(d ǎn) 惮(d àn) 俾(b ǐ) 裨(b ì){谬(mi ù) 缪(m óu) 戮(l ù) 戳(chu ō)3.重点词。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褒之庐冢..也: (3)有碑仆.道: (4)而记游..者甚众: (5)有穴窈然..: (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9)乃华山之阳.: 4.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5.多义词。
(1)卒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②旦日飨士卒.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④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道①有碑仆道.②何可胜道.也哉③策之不以其道.(3)名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③不名.一文(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②其文.漫灭③属予作文.以记之(5)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家祭无忘告乃.翁③良乃.入,具告沛公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6)其①距其.院东五里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③其.孰能讥之乎④吾其.还也⑤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⑥则或咎其.欲出者6.古今异义词。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2)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3)于是余有叹焉:..(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7.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3)则其至.又加少矣:(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火尚足以明.也:(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8.特殊句式。
(1)有碑仆道(2)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4)此余之所得也(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1.第1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到“仆道”石碑上的文字“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2.第2段略写了什么?详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第3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主要意思是什么?4.第4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生发出来的?5.第5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7.本文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8.王安石认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志”在一个人的行为中就真的那么重要吗?你认为“力”“志”“物”这三个条件哪一个起决定作用呢?融情于理以理服人融情于理,是指作者用抒情性的文字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见解。
简单地说,就是用富于哲理性的议论文字来抒情,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使“情”与“理”交融为一。
对读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读者、感动读者。
融情于理不仅可以强化作者的感情,而且能使作者的感情得以升华,上升到理性高度,使读者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如林觉民的《与妻书》就是一篇融情于理的美文。
为了向妻子最后一次表白自己的心志和爱憎,作者并非情意缠绵,泪语柔情,而是以理代情:“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作者将爱妻之情与“勇于就死”之理熔为一炉,以含情之笔说理,以明理之言诉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使用“融情于理”方法的要领:1.语言要生动、有感情。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逻辑、严密、辩论色彩浓厚。
要把感情融于说理中,这就得多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把枯燥的语言形象化、生动化。
2.要多用修辞手法。
语言要有感情、生动、形象,就必须多用修辞方法。
如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等。
3.要选用合适的“句式”。
因为句式语气本身就是感情的体现。
比如:反问句就有反诘说理的语气;感叹句就是惊喜、愉悦感情的表现。
4.“说理”与“抒情”紧密结合。
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以说理为主。
使用“融情于理”方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融情于理”,严格地说,并不等于以议论抒情;只不过说理更具感情罢了。
所以,在表述上,还应注意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语言上的逻辑推理;而不能为抒情而抒情。
2.修辞手法的运用,要精心选择。
哪种修辞格最能恰如其分表达出感情,就运用哪种。
3.要注意抒情的“度”。
融情于理,只不过是有感情地说理,所以,抒情程度不可太浓;抒情方式,也不能太露,只能是情理交融、互相糅合。
4.融情于理的方法既可通篇运用;也可以局部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命名C.火尚足以明.也明:明亮D.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C. {则或咎其欲出者择其一二叩之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余与四人拥火以入3.下列各句中,能表现后洞之深的一组是( )。
①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③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⑥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A.①③⑤B.③④⑥C.②④⑥D.①②⑤ 4.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加标点。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假如今年是公元2054年,安徽省巢湖市含山县准备借助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发表一千年之际,精心打造“褒禅山旅游年”,推出旅游精品线路“褒禅洞碑探幽行”。
请你为这个策划中的旅游精品线路写一段广告词。
(30字左右)7.有人认为,“尽志”“去悔”“进取”“慎取”“深思”等关键词是《游褒禅山记》的精髓之所在。
请你从这五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理解。
(不少于200字)参考答案知识记忆与理解自主学习导引1.(1)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还足够继续照明。
(2)(路)平而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少。
(3)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如果没有外物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基础知识梳理1.①zhǒng②pū③hào④guī⑤fú⑥shè⑦fǔ⑧xiàng⑨yǎo⑩shēng2.掸子/忌惮/俾众周知/裨益谬误/绸缪/杀戮/邮戳3.(1)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2)也作“庐墓”。
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叫作“庐冢”。
这里指慧褒的弟子在慧褒的墓旁盖的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