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案例第五章国际贸易实务概述(交易磋商程序)
1、我国某公司向美国某贸易商出口工艺品一批,我方与周一上午10时,
以普通电报向美商发盘,公司原定价为500美元CIF纽约,但由于我方工作人员疏忽而误报为每单位500元人民币CIF纽约。
请问:
在下述三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较为妥当:
(1)如果是在当天10点半发现问题,应如何处理?(2)如果是在第二天上午9点发现,客户尚未接受,应如何处理?(3)如果是在第二天上午9点发
现,客户已经接受,应如何处理?答:
分析要点:
(1)如果是在当天10点半发现,外商有可能未收到该信件,我方应尽快撤回发盘,并采用加急电报或传真等方式,使撤回通知早于或同时到达受盘
人,让受盘人无法接受该项发盘。
(2)如果是第二天上午9点发现,我方要想撤回发盘已不可能,但由于客户尚未接受,则可以撤销发盘,并将撤销通知于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以前送达
受盘人。
因为按《公约》规定:
在合同签订之前,如果撤销通知于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发盘人,发盘可以撤销。
(3)如果是第六天上午9点发现,但客户已接受发盘,则等于交易已经成立,双方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但双方在合同正式签署前,我方可与外商协商允许我方更正错误。
如对方拒绝我方的请求,则我方只能接受该笔交易或承担违约的后果
2、某月8日,我方向韩国A公司发盘可供一级芝麻10公吨,每公吨1500 美元CIF纽
约,适合海运包装,订约后即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请速复
电” A立即复电:
你方8日电我方接受,用双层新麻袋包装,内加一层塑料袋。
”我方收到复电后着手备货,数日后,芝麻的市场价格猛跌,A商来电称:
我方对包装条件作了变更,你方未确认,合同并未成立。
”而我方坚持合同已经成立。
请按照《公约》的规定对此案进行分析。
要点评析:
根据《公约》规定涉及到货物包装方式的变更,除非双方合同中另有约定,属于非实质性变更,只要原发盘人没有马上表示反对,接受是有效的,双方合同成立
3、我国某公司与国外洽谈一笔丝绸产品的交易,经过双方对交易条件的磋
商之后,已就价格、数量、交货期等达成协议,我方公司于是在3月8日致电
对方:
确认售与你方丝绸产品数量为XX请先电汇5%的货款。
”对方于3月11日复电:
确认你方电报,条件按你方电报规定,已汇交你方银行X万美元,该款在交货前由银行代你方保管,”请问这笔合同是否成立?并简述理由。
3.这笔合同不成立。
根据公约规定,有关货物付款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均视为在实质上变更发价的条件。
对方最后复电改变了付款条件,我方要求对方电汇5%的货款,但外商将该笔货款修改为保证金。
因为实质性变更了发盘条件,应视为还盘。
4、香港某中间商A,就某商品以电传方式邀请我方发盘,我方于6月8日向A方发盘并
限6月15日复到有效。
12日我方收到美国B商人按我方发盘规定的各项交易条件开来的信用证,同时收到A中间商的来电称:
你8日发盘以转美国B商。
”经查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猛涨,于是我将信用证退回开证行,再按新价直接向美商B发盘,而美商B以信用证于发盘有效期内到达为由,拒绝接受新价,并要求我方按原价发货,否则将追究我方的责任。
请问:
对方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首先说一下要约或发盘发生法律效力必须具备的条件吧:
1•要约是由具有订约能力的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
2.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
3•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其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
4•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具备足以使合同成立的条款
5•要约必须送达受要约人。
再说一下你公司的情况吧。
中间商A向你方邀请发盘,你方向A做了发盘。
你要清楚,你是向A发盘,而不是B公司发盘。
(参考第三条)。
而A公司的回电,构成了实质性换盘,所以,你方发盘失效,不具有法律效力
所以你方在这笔交易中已经不受法律约束了。
所以B公司的要求是无理的。
不用理会。
如有不对之处敬请谅解。
B公司要求是不合理的。
你对A公司的发盘才是真正具有法律效益的,但是经A转给B的,不属于你公司发过去的。
你方向B公司之后发的,才是具有效益的发盘
5、买卖双方订有长期贸易协议,协议规定:
卖方必须在收到买方订单后15天内答复,若未答复则视为已接受订单”。
11月1日卖方收到买方订购2000件服装的订单,但直到12月25日卖方才通知买方不能供应2000件服装,买方认为合同已经成立,要求供货。
请问:
双方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答:
双方的合同已经成立。
因为,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买卖双方之间订立的长期贸易协议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本案中,双方订立的长期协议规定:
卖方必须在收到买方订单后15天内答复,若未答复则视已接受订单。
”而卖方于11月1日收到了买方2 000订购件服装的订单,但直到12月25 日卖方才通知买方不能供应2 000件服装,其答复已超过了双方长期协议中规定的收到订单后15天,其行为可视作已接受了订单。
所以,双方的合同已经成立《国际贸易实务》计算与案例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
一、计算题:
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50公吨羊毛的出口合同,合同规定以公量来计算商品的重量,商品的公定回潮率是10%,货物到达目的港后抽样检测所得的实际回潮率是8%,试计算
该批商品的公量是多少?公量=商品净重X(1+公定回潮率)/ (1 +实际回潮率)=50X(1
+ 10%)/ (1 + 8%)=
50.39公吨
二、分析题:
买卖合同中的数量条款规定“ 100M/T% more or less at seller ' s则ptiOn ”,据《公约》的规定,卖方最多或最少可交多少公吨货物?多交部分如何作价?若双方未约定多交部分如何作价,当市场价格上涨时,卖方应该多交还是少交?卖方最多可交105公吨,最少可交95公吨。
多交部分的作价方法有:
1)按合同价格作价;2)按市场价格作价。
若双方未约定多交部分如何作价,则根据《公约的规定,应按合同价格作价。
因为商品的市场价格上涨,卖方应少交,即只交95公吨。
三、案例分析题:
1、我某出口公司向外国某客户出口榨油大豆一批,合同中规定大豆的具体规格为含水分14%、含油量18%、含杂质1%。
国外客户收到货物不久,我方便收到对方来电称:
我方的货物品质与合同规定相差甚远,具体规格为含水分18%、含油量
10%、含杂质4%,并要求我方给予合同金额40%的损失赔偿。
问:
对方的索赔要求是否合理?合同中就这一类商品的品质条款应如何规定为宜?答:
对方的要求是合理的。
因为我方交货的品质不符合合同的规定,理应给予对方一定金额的损害赔偿,但是否为合同金额的40%,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合同中就这一类较难掌握交货品质的出口商品的品质条款,应采用规定品质公差或品质
机动幅度的方法,来避免因交货品质难以掌握,给我方交货带来的困难。
2、我某出口公司对美成交出口电冰箱4500台,合同规定:
pyw —
A、pyw—B和pyw —C型三种型号各1500台,不得分批装运,待我方发货时,发现pyw—B型电冰箱只有1450台,而其他型号的电冰箱存货充足,考虑到pyw —B数量短缺不大,我方于是便以50台pyw —A代替pyw —B装运出口
问:
我方这样做是否合适,为什么?答:
我方这样作是不合适的。
因为如双方事先无品质机动幅度的规定,卖方在交货时,对于货物的质量
(包括规格、花色搭配、型号等)应严格遵守合同的规定。
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卖方承担。
就本案而言,我方在发现pyw-B型冰箱数量短缺,应先征得买方的同意才能发货,而不能擅自以其他型号的电冰箱来代替。
因此我方的做法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