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

原则上不能撤销合同。

此案涉及到不可抗力的后果。

普通说来,不可抗力的后果有两种,一种是撤销合同,一种是延期履行合同。

什么情况下解除合同,什么情况下履行合同要看所发生事故的原因、性质、规模以及履行合同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本案中,火灾虽然是当事人无法预料的,应该属于不可抗力的范围,但由于对方还有两家工厂可以生产合同项下的产品,因此,我方要求对方延期履行合同。

买方要求不合理。

此案涉及到CIF 合同的性质。

①根据《2000 年通则》,CIF 属于象征性交货术语,即卖方只要交出符合合同或者信用证规定的正确完整的单据,就算完成为了交货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所以不是到岸价。

②CIF 虽然由卖方办理保险,但投保金额和险别必须事先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只能按照国际惯例办理,即按FOB 货价×(1+10%)投保安全险。

③在CIF 术语下,卖方办理保险仅为代理性质,应由买方处理索赔事宜。

如果买方要求卖方代替办理索赔事宜,但责任和费用用由买方承担。

本案例,买方显然是在推卸责任。

因此我方不能答应对方要求。

这是一起并不复杂案例。

在CIF 术语中,买卖双方风险划分地点是装运港船舷,越过船舷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卖方办理保险仅仅是代理性质,出险后应由买方办理索赔事宜。

此外CIF 属于象征性交货,即凭全套合格单据,买方就不得拒付货款。

还有,信用证业务属于银行信用,应由议付银行承担第一付款责任。

处理措施:我方首先应向议付行议付货款,再由议付行向付款行申请付款,只要全套单据合格,付款行不得拒付。

其次我方应向买方讲明道理,提出严重交涉,只要对方不无理取闹,就会按照国际惯例迅速支付货款。

最后,我方可以协助买方办理向保险公司索赔事宜,但责任坏人费用要由买方承担。

此案涉及到分批装运和信用证业务问题。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在国际贸易中,如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分批数量则卖方应严格履行约定的分批装运条款,只要其中任何一批没有按时按量装运,就可以作为违反合同论处,本批和以后各批均告失败。

本案例中,由于违反最后一批货物没有按时装运,已经构成违约,而且违约后没有及时通知对方,因此根据国际商会500 号出版物的规定,本批已失败,应判对方胜诉。

分析:我方不能退还已经议付的货款。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信用证支付方式是一种银行信用,开证行承担第一付款人责任。

如果信用证中加列了保兑银行,保兑行与开证行对信用证承担同等付款责任。

只要出口商交付了全套合格单据,保兑行必须议付货款,然后保兑行再向开证行议付。

由于保兑行对开证行的资质和信用审核疏忽,造成开证行难以向保兑行议付货款,这与出口商无任何关系。

分析:我方不能赔偿。

本题是一个较简单的案例,涉及到信用证与合同的关系以及信用证性质。

(1)从信用证与合同的关系看,信用证虽然是以合同为依据开立的,但信用证一经开出,就成为独立自主文件不受买卖合同的约束。

(2)从信用证性质看,首先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开证行承担第一付款人责任。

其次,信用证是一种独立自主文件,即使信用证提及该合同,银行也与该合同无关,且不受其约束,开证行和参加信用证业务的其它银行只按信用证的规定办事。

最后,信用证是一种单据买卖,开证行只根据表面上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付款,实行所谓“严格符合原则”,不仅做到“单、证一致”,即受益人提交的单据在表面上与信用证规定的条款一致,还要做到“单、单一致”,即受益人提交的各种单据之间表面上一致。

(3) 从上述两点可以看出,我方要想从开证行 (付款行) 收到货款,必须严格按照信用证的规定备货和制单。

从原则上看,我方的做法是对的。

(4)我方在处理上也有不妥之处,就是在发现信用证与合同不符时,应该合理对付,应该与买方合同内容再进行核对,或者要求对方改证,以避免日后浮现争议。

分析如下:(1) 3 月10 日JR 公司来电不能生效,因为来电的“接受”已经对实盘内容进行了修改,其实是一项新的发盘。

(2) 3 月16 日JR 公司来电也不能成立,因为JR 公司3 月14 日来电已经表示拒绝,此来电只能认为是一项新的发盘。

(3) 3 月18 日BC 公司去电不能构成违约,因为JR 公司3 月14 日已经拒绝BC 公司3 月12 日去电的实盘内容,而JR 公司3 月16 日来电只能是一项新的发盘而已。

(4) 4 月3 日JR JR 公司来电合同能够成立,因为它对BC 公司4 月1 日去电的内容形成为了有效接受。

(5)形成发盘的有:3 月8 日去电,3 月10 日来电,3 月12 日去电,3 月14 日来电,3 月16 日来电,3 月28 日去电,3 月30 日来电,4 月1 日去电,4 月5 日去电。

形成有效接受的有:4 月3 日来电,4 月7 日来电。

分析:这是一起合同是否成立的问题,分析的关键在于两个问题,一是发盘何时失效;二是还盘的法律后果。

《公约》明确规定,受盘人做出还盘或者对发盘主要条款提出修改,原发盘失效。

还盘有两个法律后果,一是还盘是对发盘的拒绝,还盘一经做出,原发盘失去效力,发盘人再也不受其约束;二是还盘是受盘人向原发盘人提出的一项新的发盘,还盘做出双方角色互换,这时还盘人即成为发盘人。

新受盘人有权对还盘内容进行考虑,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对方认为其7 月12 日的接受是在规定的7 月20 日的有效期内做出的,故7 月12 日接受是合同成立的标志。

然而,对方 6 月30 日传真要求我方降价20%,是对我方发盘内容实质性修改,是还盘,造成为了我方原发盘内容失效。

其 6 月30 日还盘成为新的发盘,被我方拒绝。

因此,双方不存在合同关系。

对方7 月12 日的来电仍然是发盘,我方也没有接受且将货物售出,没有订立合允许思。

所以,对方要求是无理的,我方有权不向对方供货。

分析:从案情上看,纠纷和损失是由我方索赔条款签订不当引起的。

我方仅仅把引进设备看做是签约、交货、收货几个简单环节,彻底忽略了检验和索赔条款的重要性,特殊是忽略了索赔时效问题,因此丧失了索赔和退货时机,造成为了重大损失。

在国际贸易中,成套设备的检验程序是比较复杂的,何况是品质本来就存在缺陷需要运转一段时间才干发现,因此,在合同中应尽量延长索赔有效期以避免或者减少损失,普通应规定为一年或者二年摆布。

分析:本案例关键问题在于明确使用CIF 术语的性质,CIF 术语是象征性交货术语,只要卖方在装运港将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交给船运公司,取得已装船清洁提单,货物越过船舷后一切风险就转移给买方,卖方无需保证何时到货。

但是合同中却做出了与CIF 术语性质相反的规定,即承担了不该承担的何时到货的责任,实质上将CIF变成为了DES。

所以本案例是由于我方业务人员所签合同有误造成的,应该按所签合同办理,合情合理向对方理赔。

你认为南京公司应否赔偿?为什么?南京公司应该在个案中吸取什么教训?分析:此案中,由于是买方制作的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保险期限不能少于货物到达买方仓库后90 天。

此条款没有引起南京公司重视,南京公司只是按通常做法投保了“一切险”和“战争险”,属于违约。

因此,造成损失应该由南京公司承担。

如果南京公司回签此合同时能子细审查并发现此条款,彻底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不允许,要求买方删除此条款;二是允许此条款,但在履约时,要依约投保,即可避免上述损失。

此外,南京公司默然接受扣款的方式弥补其损失,很简单结案也不妥,因为买方只凭简单现场勘察记录、现场照片和其他单据来作为扣款凭证,案情是否真实?证据是否确凿?南京公司应该请求我驻外机构配合调查和实地勘察或者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公证机构、法律机构调查并出具合法证明,来确定案件真伪,绝不能简单从事。

因为本案中不能排除买方故意创造假案以欺骗我方的情况。

分析:银行有权利拒付。

此案例涉及信用证与合同关系问题和数量条款以及审证责任问题。

从信用证特点上看,信用证虽然是依据货物买卖合同而开立的,但信用证一旦开出,它就成为独立于合同之外的另一种契约,再也不受合同约束。

信用证所涉及的银行审核的是信用证而不是合同。

只要卖方所交单证符合信用证要求,议付行就不得拒付货款。

而且数量条款属于合同和信用证上的主要条款,卖方所交货物数量必须符合信用证规定。

因此银行拒绝付款是应该的。

卖方在审核买方开来信用证时,发现信用证上的数量条款与合同不符时应该要求对方改证,何况买方开来的信用证上只是使用一个“约”字,总金额明确为180000 美元,其实就是规定为60 公吨。

因此,由于卖方审证疏忽或者不严,责任应该由自己承担。

分析:我方不能退还已经议付的货款。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信用证支付方式是一种银行信用,开证行承担第一付款人责任。

如果信用证中加列了保兑银行,保兑行与开证行对信用证承担同等付款责任。

只要出口商交付了全套合格单据,保兑行必须议付货款,然后保兑行再向开证行议付。

由于保兑行对开证行的资质和信用审核疏忽,造成开证行难以向保兑行议付货款,这与出口商无任何关系。

本案例中,在我国境内的外资B 银行既是通知行又是保兑行,通知行由于对开证行资质和信用审核不严,开证行因经营不善破产其责任由通知行承担; B 银行又担当保兑行,开证行不能履行付款责任,应该由保兑行承担付款责任.所以我国某公司既不能退回已经议付的货款,也不应该直接向A 商索取货款.回答:美方的要求不合理。

信用证款项的支付要按照合同执行,卖方可以要求修改合同中的有关价格条款,然后再修改信用证款项。

如果达不成修改合同中价格条款的协议,也只能按照合同去执行。

回答:不妥之处在于贸易术语选择不当,其实FOB 术语采用的是“船到仓”保险的起讫期限,货物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由卖方承担,而出口货物国内段的风险没有得到落实,除非卖方单独对国内段的运输投保。

此外也可选用FCA 或者CPT、CIP 贸易术语,这样以来风险可以提前转移给买方。

回答:按合同中的检验条款关于检验时间、检验地点、检验方法以及索赔时间等内容去处理。

该是谁的责任就由谁来承担。

普通来说,纺织品的检验是货到目的港或者目的地或者用户所在地检验,其实买方收货就是等于对货物进行了检验,如果对方没有提出异议,只能说明买方丧失了索赔权,我方可以不予理睬。

固然为了今后继续贸易合作,也可以予以补救。

分析:共同海损: (2) (4) (5)单独海损: (1) (3)投保水渍险或者一切险即可获得全部赔偿分析:属于共同海损的是:修理费用、装卸费用、船员工资等开支;被浸湿的部份儿童玩具及全部茶叶。

属于单独海损的是:被烧毁的儿童玩具。

只要投保水渍险或者一切险即可获得保险公司的全部赔偿。

答题要点:(1)信用证要求单证严格相符;(2)分别计算允许有5%的机动幅度的交货数量;则A 级的交货数量范围是(114 公吨,126 公吨),C 级的交货数量范围是(152 公吨,168 公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