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滑桩专项施工方案

抗滑桩专项施工方案

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筠连县塘坝乡柑子村崩塌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编号:02筠连县塘坝乡柑子村崩塌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抗滑桩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四川省一三五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审批:编制日期:2015年11月28日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情况简介 (1)三、抗滑桩施工方案 (4)(一)、抗滑桩主要工程数量 (4)(二)、使用材料及主要机具 (4)(三)、施工作业条件 (6)(四)、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 (6)(五)、桩孔开挖施工 (10)(六)、钢筋工程施工 (13)(七)、桩芯砼浇注 (17)(八)、成品保护 (19)(九)、施工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20)(十)、施工过程质量记录要求 (20)一、编制依据1、四川省一四一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设计的筠连县塘坝乡柑子村崩程塌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施工图及相关图集;2、详细勘察报告;3、工程地点周边环境情况及与本工程施工相关的现场自然条件、施工用水、用电条件等;4、国家、地区、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法规和规定;5、现行的标准及规范:(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6)《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0)《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99)(1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2)《四川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3)《四川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办法》二、工程概况(一)、工程行政、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1、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两省结合部,隶属宜宾市,处于市西南部。

东邻珙县,西、南接云南省,北连高县。

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7′45″—104°47′20″,北纬27°50′37″—28°14′08″。

幅员面积1251.10km²,全县设9个建制镇,11个乡,255个行政村。

总人口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人,其中北部区489人/km²、中部区289人/km²、南部189人/km²。

有汉、苗、彝、藏、回、壮、白、满、土家、纳西共10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2、交通状况:塘坝乡柑子村崩塌位于筠连县塘坝镇后山,斜坡前有场镇街道,连接着筠连县城到塘坝镇的主干道,总长约56公里,工作区位于宜宾市筠连县塘坝乡柑子村1、2社,距筠连县15km,距离宜宾市110km,距成都市430km,有高速公路及水泥村道相连,交通便利。

(二)、现场水文气象、地下水及滑坡情况1、水文气象:区内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和潮湿。

夏季多暴雨,偶有冰雹、大风,冬季多雨雾,时有小雪,无霜期长。

多年日平均气温17.5℃,极端高温为40℃,极端低温为-2.3℃。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13.6mm,最多降雨量为1534.5mm,最少降雨量为695.9mm。

年降雨量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县域南部和东部降雨量较大,中部较小。

全年降雨量多集中于5—9月,达826mm,占全年降雨量的74%,尤其6—8月降雨突出,达603mm,占全年降雨量的54%(月均降雨量分布见图3-1)。

最大日降雨量为171.6mm。

地质灾害受降雨控制明显,全年以6—8月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最高。

(三)、滑坡防治工程主要技术处理方案根据批复后所确定的治理方案及工作量,对治理工程作了进一步细化设计,工程设计施工图中,对W1~W3危岩体采用主动防护网的治理方案;W4、W7危岩体采用危岩清方的治理方案;W5、W6、W8、W10、W11、W16~W19危岩体采用挂网喷砼的治理方案;W9、W12~W15危岩体采用挂网喷砼+加固锚杆的治理方案;W20~W22危岩体采用主动防护网+加固锚杆的治理方案;X1不稳定斜坡采用在公路前侧修建桩板墙的治理方案。

三、抗滑桩施工方案(一)、抗滑桩主要工程数量1、抗滑桩工程量施工图设计设置抗滑桩11根。

其中A型桩11根,抗滑桩截面为×1.2m;桩中心距均为5.0m。

嵌入滑面下稳定基岩4~5m。

(二)、使用材料及主要机具1、混凝土材料护壁混凝土采用自拌混凝土浇筑;桩身全部采用自拌混凝土浇筑。

自拌混凝土均按规范要求留置混凝土试件,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 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1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应少于1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

抗滑桩身混凝土取样规定见下表的规定。

抗滑桩身混凝土取样组数自拌混凝土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应补充提供28天补强报告;水泥进场复检按照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 一批,每批检验不少于一次。

砂采用本地沙,含泥量不大于5%;石子采用粒径为~3.2cm的卵石或碎石。

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粗细骨料进场复检按照同产地同规格分批,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

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验收批论。

水采取自抽洁净井水解决,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2、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复检检验批每批重量不大于60t,并报经监理工程师同意。

3、模板组合式钢模,卡具、挂钩和零配件,木板、木方,8号或12号槽钢等。

4、使用机具设备一般应备有三木搭、卷扬机组或电动葫芦、手推车或翻斗车、镐、锹、手铲、钎、线坠、定滑轮组、导向滑轮组、混凝土搅拌机、吊桶、溜槽、导管、振捣棒、插钎、粗麻绳、钢丝绳、安全活动盖板、防水照明灯(低压36V、100W),电焊机、通风及供氧设备、高扬程污水泵、木辘轳、活动爬梯、安全帽、安全带等。

(三)、施工作业条件1、人工开挖桩孔,井壁支护应根据设计要求及该地区的土质特点、地下水分布情况,进行井壁支护的施工。

2、开挖前场地应完成三通一平。

地上、地下的电缆、管线、旧建筑物、设备基础等障碍物均已排除处理完毕。

各项临时设施,如照明、动力、通风、安全设施准备就绪。

3、熟悉施工图纸及水文地质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4、按抗滑桩平面图,设置桩位轴线、定位点;桩孔四周撒灰线。

测定高程水准点。

放线工序完成后,办理预检手续。

5、按设计要求分段制作好护壁钢筋。

6、人工挖孔操作的安全至关重要,开挖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前对吊具进行安全可靠的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

(四)、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1、工艺流程:2、施工技术及安全要点(1)、抗滑桩开挖桩施工时安全尤为重要,首先是派专人进行安全架的搭设,具体作法如下:挖孔桩开挖示意图AA扩孔桩脚手架操作平台平面图A-A挖孔桩开挖示意图(2)、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物测量控制网的资料和基础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轴线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许点。

确定好桩位中心,以桩身边长加护壁厚度画出上部(即第一步)的周边。

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

孔位线定好之后,必须经监理进行复查后开挖。

(3)、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开挖桩孔应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扩及周边,有效地控制开挖孔的截面尺寸。

每节的高度应根据土质好坏、操作条件而定,一般以1.1m为准。

(4)、支护壁模板: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

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

(5)、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桩孔护壁混凝土每挖完一节以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

(6)、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每节桩孔护壁做好以后,必须将桩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的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投设,以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

随之进行修整,井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进行引测。

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7)、架设垂直运输架:第一节桩孔成孔以后,即着手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

支架采用钢管吊架,要求搭设稳定、牢固。

(8)、安装木辘轳或卷扬机作提升工具。

(9)、安装吊桶、照明、水泵和通风机。

①、在安装滑轮组及吊桶时,注意使吊桶与桩孔中心位置重合,作为挖土时直观上控制桩位中心和护壁支模的中心线。

②、井底照明必须用低压电源(36V、100W)、防水带罩的安全灯具。

③、当桩孔深大于10m时,应向井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

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毒气体的危害。

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换作业,桩孔上人员密切注视观察桩孔下人员的情况,互相响应,切实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④、当地下水量不大时,随挖随将泥水用吊桶运出。

地下渗水量较大时,吊桶已满足不了排水,先在桩孔底挖集水坑,用高程水泵沉入抽水,边降水边挖土,水泵的规格按抽水量确定。

应日夜三班抽水,使水位保持稳定。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先采用统一降水的措施,再进行开挖。

(10)、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从第二节开始,利用提升设备运土,桩孔内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地面人员应拴好安全带。

桩孔挖至规定的深度后,用支杆检查桩孔的尺度,上下应垂直平顺,修整孔壁。

(11)、先拆除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依次周转使用。

(12)、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混凝土用串桶送料,人工浇筑。

(13)、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以桩孔口的定位线为依据,逐节校测。

(14)、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将桩孔挖至设计深度,清除虚土,检查土质情况,桩底应支承在设计所规定的持力层上。

(15)、检查验收:成孔以后必须对桩身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

做好施工记录,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16)、钢筋制安:将预先制作好的钢筋半成品运输到井口,进行钢筋安装。

主筋采用锥螺纹连接,连接断面需有50%的接头进行错位,错位长度50-100mm,箍筋采用单面焊接并点焊在主筋上。

在钢筋安装的同时应在靠护壁一侧绑好砂浆垫块确保保护层厚度。

(17)、浇筑桩身混凝土:本工程桩身采用自拌混凝土,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运输工具送至井口,采用混凝土导管浇筑,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密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