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滑桩施工方案-

抗滑桩施工方案-

. 中慧上上城(二组团)桩板墙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审核:重庆市涪陵博宇建筑有限公司日期2015年8月3日一、工程概况勘察场地位于涪陵区崇义街道办事处青龙居委,小地名“代家湾”,西接洗墨路,东临二水厂和娃哈哈厂区,交通便利。

本次勘察范围为中慧上上城(二组团),拟建工程总用地面积23924.00m2,总建筑面积36197.29m2,总投资额6000万元,由拟建1~5#住宅、6-1#商业/酒店、6-2#商业、7#地下车库和室外综合健身场组成,拟建1F~8F/架空2F,拟采用桩基础,框架剪力墙~框架结构,拟建物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二~三级;按设计意图,设计零坪以下与地面之间采用架空结构处理,故不形成新的填方边坡;拟建物设计基本特征和挖方边坡基本情况详见表1.2-1。

表1.2-1 拟建物设计基本特征一览表表1.2.2 拟建边坡工程基本情况一览表7#地下车库(7-1轴~7-1/7-d轴~7-d/7-4轴),该处原为一土质边坡,开挖边坡上部为崇义街道道路。

原设计对该段挖方边坡未设置安全支挡防护。

本次土石方开挖施工中,由于遭遇连续强降雨及地质原因影响,边坡开挖后未及时防护导致边坡坡顶及边坡中段已出现局部拉裂变形,如果人工开挖桩基会直接影响上跨崇义街道道路及工人的安全。

为防止在边坡失稳情况下继续拉裂,边坡拉裂变形会加大而导致边坡垮塌,故先设置钢管架安全防护,再将原有圆形桩基变更为桩板墙。

变更设计:取消原设计圆形桩基,对该段边坡采用设置钢管架安全防护,再进行人工施工桩板墙。

桩径为0.8×1米,桩中心间距为4米,共计10根抗滑桩,桩长根据地勘资料及现场开挖后为准;主要工程量:挖土方:127.8 m3;挖石方:298.2 m3;桩板墙桩芯砼:426.0 m3;锁口、护壁砼:309.3m3;挡土板砼:69.2 m3;钢筋工程59.614T。

石子、粉砂原材料:C25砼料场(AKO+735桩号)-机械搅拌-30型装载机转运至边坡(平均运距150M)-再进行人工转运至抗滑桩浇筑护壁(20M内);钢筋料场:挖机平整-设立钢筋制作棚在AKO+580桩号处-人工2次搬运至抗滑桩绑扎(运距在100M内);抗滑桩施工前,对该段边坡采用设置钢管架安全防护及施工平台,再在平台位置施工锁口,清洗混凝土护壁,灌注砼用漏斗、串筒,及时振捣。

浇筑桩身后挡土板浇筑时应凿除护壁,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

挡土板施工时,挡土板植钢筋的安装,挡土板间每隔2m设一道φ100PVC泄水孔,梅花型布置;挡土板后设30cm厚砂卵石反滤层。

随时观察崇义街道道路、边坡稳定性以保证人工开挖桩基时的安全。

二、工程地质条件(一)气象与水文气象:场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盛夏炎热,冬季严寒,雨量充沛。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最热7月份平均28.7℃,最冷1月份平均7.1℃,极端最高气温42℃,最低-2.7℃。

降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mm,雨季集中在5~10月份,占75%,多年平均径流量517.5mm,丰水期4~9月份,枯水期11月~次年2月,最大日降雨量超过100mm。

风向: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频率7%,次导风向为北风,频率6%,最小风速0.3m/s,平均风速1.4m/s,最大风速24.4m/s,多年平均风速1.4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2m/s。

水文:场内未见冲沟、水库、鱼塘等地表水体分布,地表水以面流排泄。

(二)地形地貌涪陵区崇义街道办事处青龙居委,原始地貌属丘陵地貌,斜坡地形,多为农田和旱地,勘察期间现状地形高程180.25~227.38m,相对高差47.13m,场地总体呈西高东低,地形坡度角多5°~27°之间,局部较陡,西侧斜坡顶为洗墨路,东侧坡脚为二水厂和娃哈哈厂区,南侧接已建的中慧上上城一期工程。

场地地形地貌属中等复杂。

(三)地质构造拟建场地构造位于珍溪场向斜的南西扬起端,未见断层通过本场地,未见断裂破碎带分布,地质构造简单;据场外基岩露头观测:勘察区岩层产状:16°(倾向)∠14°(倾角)。

强风化带层面结合极差,属软弱结构面;中等风化带层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据观测岩体中可见两组裂隙发育:J1 :300°∠85°,间距0.4~0.8m,裂面多闭合,少量张开1.5~2.0mm,少充填,表面粗糙,无胶结,局部半充填,充填物多以碎屑为主,少夹泥,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J2 :185°∠86°,间距0.3~0.6m,裂面多闭合,表面粗糙,无胶结,局部半充填,充填物多以碎屑为主,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四)地层岩性据调查和钻探揭示场地由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粉质粘土及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的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和砂岩组成,由地表向下岩土特征与分布分述如下。

①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和碎块石等组成,稍湿,结构松散为主,局部呈稍密,碎块石含量约占30~41%,粒径大小3~39cm,钻探揭示厚度0.5m(ZY42)~14.1m(ZY41),在ZY3等23个钻孔有揭示,堆填时间短、不足五年,零星分布。

②粉质粘土Q4dl+el:棕黄色,残坡积成因,可塑,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土中含少量砂岩和泥质砂岩,钻探揭示厚度0.2m(ZY39)~13.4m (ZY43),在多数地段均有揭示。

~~~~~~~~~~~~~~~~~~~~~角度不整合接触~~~~~~~~~~~~~~~~~~~~③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砂质泥岩:紫红色,主要为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主要为泥质胶结,局部砂质含量较高,为主要岩类。

泥质砂岩:黄灰色~灰色,为泥质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为泥钙质胶结,砂质含量不均,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和粘土矿物,呈透镜体产出。

砂岩:灰黄色、灰色~青灰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为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和长石,呈透镜体产出。

(五)基岩面及岩石风化强风化岩体结构为小块状~碎石状,风化裂隙发育,裂面见锈色膜,原生构造模糊,多破碎,裂面少夹泥,揭示厚度4.0m(ZY26)~13.4m(ZY40),揭示厚度平均值8.4m;强风化带以下为中等风化带,岩质较新鲜、硬,局部构造裂隙发育,岩体结构呈大块状且较完整。

(六)水文地质条件据调查场内无井泉分布;场区地下水类型由土层松散孔隙水和下伏基岩裂隙水组成;场地处于斜坡地带,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

松散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和粉质粘土中,素填土属透水层,粉质粘土属相对隔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和砂岩中,而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和泥质砂岩为含水层,由于勘察区砂岩分布少,且薄多呈尖灭状,含水量弱;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补给,向拟建场地地形低洼的南东侧排泄。

本次勘察对所有钻孔内水位进行了观测,并在钻孔ZY48和ZY57做简易抽水试验,5分钟抽干钻孔内残留钻探滞水,经24h后观测为干孔,说明钻探深度内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但雨季在局部土层较厚地段可能存在上层滞水。

根据调查,勘察区及周边无工业厂矿,目前未发现可疑工业污染源。

素填土为多年人工整平填土,素填土和粉质粘土未受污染。

根据场地环境地质条件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该拟建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依据当地经验判定,地下水和土层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七)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据地面调查,拟建场地现未见采空区、崩塌、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致灾地质体和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八)边坡稳定性分析拟建场地与相邻建构筑物较近,场平和边坡开挖施工对相邻已建构筑物有一定影响,施工前应做好相邻建构筑物的调查及安全施工保证措施;施工中应先支挡边坡,后开挖,严格按逆作法施工,并在施工时加强变形监测工作,确保相邻建构筑物的安全;施工过程中严禁爆破作业,防止对顶坡已建构筑物造成震害。

三、桩板墙施工方案总体施工流程: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高出地面30cm锁口)→检查桩位(中心)轴线→架设垂直运输架→安装卷扬机→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通风机等→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先拆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浇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中心)轴线→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开挖扩底部分→检查验收→绑扎钢筋→放混凝土串筒→浇筑桩身混凝土(随浇随振)→挡土板施工→人工剔打锁口护壁砼→桩身凿毛、刷水泥浆→人工植筋→钢筋制作安装→模板制作安装→逆作法施工挡土板。

(一)、施工准备1、桩位测设采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定出桩位,根据桩位引出护桩,桩孔开挖后再将护桩引至混凝土护壁上,并做好护桩的保护工作。

2、进行场地平整,开挖前,桩基周围的一切不安全因素必须清除,平整场地要因地制宜,要在桩孔四周做好临时防护措施及安全警示标志。

3、为防止雨水侵入桩孔,在孔口四周挖好排水沟,以利于排水,并注意出土道路的走向,弃土地点应离孔边至少5m以外,出土达到一定数量或影响施工作业时,应组织机械进行清运。

4、采用卷扬机提升设备,准备提升设备时,首先要考虑到作业情况,即对施工作业是否方便灵活,机具是否拆装容易,还应注意到吊斗容量与起重能力的适应,起重安全系数应大于3。

挂钩要求牢固,摘挂容易又有保护措施,人员上下应系的安全绳等。

5、准备挖掘施工机具,如铁锹、铁镐、铁锤、提土斗、水泵等。

6、现场核对设计,按设计测定桩位,进行施工放样。

放样时要根据工地具体情况和施工可能发生的误差,每边较设计尺寸略大一些(一般为5cm),然后整平孔口场地。

7、在井口上竖井架或摇头扒杆出碴、进料、起吊高度应高出井口3m以上,搭设临时风雨棚,做好井口排水沟。

为了施工人身安全,井口设栏杆(薄壳支护高出地面者可不设)及供起吊人员装卸料用的脚踏板和井口开关门。

8、备臵起吊用萝筐或特制的活底箱、桶及0.5t卷杨机。

当桩间距离较短(5~7m)要考虑开挖与护壁砼灌注有工序间隙时间。

9、配备井内用的高压送电路及低压照明、发电机和变配电设备、爆破器材、通讯设备及管路和安装材料。

(二)、桩孔开挖1、开挖施工要间隔两桩跳槽开挖,、桩孔采取人工开挖,从上到下逐层用镐、锹进行开挖,如果遇到中风化岩层时采取少装药控制爆破。

2、挖土顺序为先挖中间后挖周边,按设计桩径加15厘米控制截面大小,锁口部分(地面以下1m) 按设计桩径加40厘米控制截面大小。

3、孔内挖出的土装入吊桶,用自制提升绞车提升,垂直运输到地面,堆积到指定地点,防止污染环境。

4、挖孔过程中,不必将孔壁修成光面,要使孔壁稍有凹凸不平,以增加桩的摩擦力。

5、在挖孔过程中随时观察土质变化情况每进尺1.0米,对桩孔进行测量,以保证桩径符合要求,截面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并采用垂球垂中,测量中心,保证桩孔垂直和位置正确,挖孔的中线误差不得大于孔深的0.5%,孔口平面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