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研究课题:雷公藤药物研究进展班级:2016级中药1班顾颖2016140836姓名(学号):邓颖2016140796****:**完成时间:2017年11 月30日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目录1.课题分析 (1)2检索策略 (1)2.1 选择检索工具 (1)2.2 选择检索词 (1)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1)3.1 万方医学网 (2)3.2 实体图书馆 (4)3.3网络免费学术信息资源 (5)3.4中国知网 (6)4.文献综述 (13)5.参考文献 (17)6.自我总结评价 (17)1.课题分析上次,我们的选题是“新型中药制剂技术”,这次,我们将上次的课题细化,选题为“雷公藤药物研究进展”。

雷公藤自《神农本草经》记载,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

近年来,由于我国对中药的重视,雷公藤的药效成分不断被发现,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在下面一些文献中,主要讲述雷公藤多苷类化学物质被发现并用于临床应用以及在免疫方面的作用;雷公藤产生毒副作用的机理以及相关减毒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毒副性越来越小。

2检索策2.1 选择检索工具2.2 选择检索词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3.1万方医学网学位论文从序号3选出主题词:雷公藤AND药物AND研究AND(发展OR进展)【篇名】雷公藤应用研究的在研讨和再评价【作者】郑家润【摘要】雷公藤热门研究和应用近半个世纪,项目涉及新药研究所有的医、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但研究发展很不平衡,留下很多需要再研讨和再评价的问题。

单一结构药物、质量控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滞后,阻碍了研究样品的标准化及量化;药效和毒理研究受累的同时,进一步制约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科学评价;能提供临床研究直接参考的、有指导性的实用基础资料不多,因而靠经验、靠观察作判断,从而产生带偶然性和盲目性的报告很难避免。

在雷公藤自身药用研究还不充份和不均衡背景下,雷公藤新的药用衍生物的问世,带来了雷公藤研究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关键词】雷公藤药代动力学药用衍生物药用价值甾体激素毒副作用【出处】第五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集【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篇名】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状态及雷公藤多甙片的干预作用【作者】刘玲【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DN 已成为西方国家人群中终末期肾衰的主要病因,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DN发病率呈明显地逐年增加趋势.DN一旦出现明显持续蛋白尿以后则病情基本不可逆转,常进一步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本研究观察DN患者血浆白介素-1(IL-1)水平及雷公藤多甙片的干预作用,为DN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炎症状态雷公藤多甙片干预作用【出处】安徽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从序号1中选出【篇名】雷公藤红素抑制AR诱导前列腺癌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作者】郭建全【摘要】前列腺癌是一种威胁男性健康的重大疾病,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的发生与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临床上通过手术或药物抑制AR信号通路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

但是雄激素剥夺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多数患者会在2年内发生癌症复发,发展为浸润性更强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去势抵抗的形成来源于 AR信号通路被重新激活。

基于此,已经有多种新型阻断AR信号通路的药物用于临床。

雷公藤红素是从传统中药雷公藤根部分离的三萜烯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与第三代AR信号通路阻断剂TOK-001相似,作用于AR降解途径,对CRPC 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效果。

<br> 研究表明,抑制AR信号通路诱导细胞自噬。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雷公藤红素抑制AR信号通路对细胞自噬的诱导。

【关键词】前列腺癌雷公藤红素细胞自噬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实验药理【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期刊从序号1中选出【篇名】雷公藤免疫抑制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向明张程亮【摘要】传统中药雷公藤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在我国的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天然药物之一.近年来,雷公藤的各种提取物及有效成分在各类免疫性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综述近几年国内外对雷公藤免疫抑制活性成分、免疫抑制机制研究的进展和临床应用的状况,并认为雷公藤作为一种极有潜力的免疫抑制药物,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关键词】雷公藤免疫抑制作用机制【出处】《中草药》2005年36卷3期458-461页【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篇名】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作者】管立【摘要】雷公藤多苷是雷公藤的根部提取混合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近年来,雷公藤多苷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概述了雷公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用药方案和不良反应并对治疗机制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糖尿病肾病抗炎【出处】《中成药》2012年34卷10期1986-1989页【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3.2 实体图书馆搜索平台期刊图书【书名】分子生物学与中药开发【作者】周坤福【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从序号5中选出【书名】中药研究进展【作者】张洪魁【出版】医药科技出版社3.3网络免费学术信息小结从序号1中选出【篇名】雷公藤活性及药剂学研究进展【作者】蒋晓静杨烁桂双英【摘要】雷公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肾脏疾病和皮肤疾病等,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天然药物【关键词】雷公藤药剂学研究进展【出处】《广州化工》【篇名】雷公藤的毒性机理及减毒方法研究进展【作者】李云鹃罗花黄丽贞谢滟杜正彩【摘要】雷公藤是一种有毒的中草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但由于其自身毒性所引起的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肾脏系统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关键词】雷公藤毒性机理减毒方法【出处】《中华中医药杂志》从序号3中选出【篇名】关于成立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专业委员会决定【作者】刘蒙竹张新龙潘林梅程海波郭立玮【摘要】通过研究清络通痹方中雷公藤配伍其他药味后,雷公藤中毒性成分雷公藤甲素的溶出规律,从化学角度探索其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为雷公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结合“组分剔除法”、“药味组合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络通痹全方、雷公藤各配伍组合中雷公藤甲素溶出含量。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雷公藤药材、雷公藤单味药、雷公藤配伍三七、雷公藤配伍青风藤进行化学成分的全成分分析,比较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等成分的溶出变化。

【关键词】雷公藤药方研讨开展【出处】《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3.4中国知网从序号1中选出【篇名】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最新研究进展【作者】任献青鲁静孟祥乐王璟唐进法【摘要】文章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近3年来国内外关于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综述了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作为一个天然药物,雷公藤红素不仅在抗肿瘤、抗炎与免疫抑制、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显示了良好的药理活性,还在治疗HIV感染、涎酸贮积症及高血压病等疾病方面展示了其潜力,极具开发价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雷公藤红素的药理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今后应当多开展其作用机制与体内过程等研究。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 药理作用; 抗肿瘤活性【出处】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篇名】雷公藤的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作者】张倩彭广操朱明军【摘要】雷公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天然药物之一。

无论是中药雷公藤还是其制剂在临床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综述近年来雷公藤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阐述雷公藤类药物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雷公藤; 药理作用; 毒性; 制剂; 研究进展;【出处】河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序号5中选出【篇名】雷公藤有效成分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作者】任荣李正翔李彬孟冲陈冠【摘要】目的:综述中药雷公藤的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雷公藤的有效成分及其提取、分离、制备的方法进行综合,并简要介绍几种比较有前景的雷公藤制剂。

结果:目前对雷公藤有效成分及提取制备方法、制剂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结论:虽然对雷公藤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剂型方面应做进一步的开发,使临床用药更具针对性、合理性。

【关键词】雷公藤; 有效成分; 提取方法; 制剂【出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篇名】雷公藤研究新进展【作者】刘为萍刘素香唐慧珠白梅王丽兰刘艳【摘要】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

雷公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被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各种皮肤病,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天然药物之一。

对近年来雷公藤的活性成分、质量控制、药理活性及毒性等研究新进展进行概述,其中雷公藤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研究是雷公藤制剂减毒研究的首要条件,其次对雷公藤的活性成分进行结构修饰,降低其毒性而又不影响、甚或增加其疗效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关键词】雷公藤; 质量控制; 减毒增效;【出处】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天津药物研究院从序号1中选出【篇名】雷公藤甲素脂质纳米粒研究【作者】张聪【摘要】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 TP)是传统中药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TWHF)中最具代表性的、集活性和毒性于一身的化合物。

TP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免疫抑制、抗生育及抗肿瘤等。

然而治疗窗窄和对肝、肾、消化道、生殖系统、血液系统等的严重毒性限制了TP的临床应用。

TP口服给药后被机体迅速吸收并被快速消除:在大鼠中,达峰时间Tmax在10.0~19.5min之间,消除半衰期t1/2在16.8~50.6min之间;在小鼠中,Tmax、t1/2分别约为5.0和13.7min。

TP的药物动力学行为被认为是良好的胃肠道渗透性、肝脏细胞色素P4503A酶的代谢和广泛的组织分布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缓释; 药物动力学; 毒性;【出处】华中科技大学从序号3中选出【篇名】雷公藤内酯醇、高三尖杉酯碱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作者】娄引军【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目前难以治愈的恶性血液病,虽经联合化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等取得一定疗效,但最终都不可避免产生耐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