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光谱
Isotopic (35,37Cl) splitting of 1vibration
461.5-CCl435 455.1-CCl335Cl37 453.4-CCl235Cl237
8
现代拉曼光谱仪器; 分辨率: ca. 0.5 cm-1 样品体积: ca ca. 1 l 积分时间: ca. 1 s
(2) 拉曼光谱是利用下列哪种关系进行分析的 拉曼光谱是利用下列哪种关系进行分析的?( ( I: 光强;C:含量;A:吸光度;:波数;:波数差) (A) I~C; (C) ~I I; (B) I~lgC; (D) A A~
32
水溶性金属络合物的结构应采用 (3) 拉曼光谱所检测的波长范围 (4) 氩离子激光器
最适合用作激光拉曼光谱仪
31
的光源 的光源。
二 选择题
(1) 当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极化率发生变化时,可产生 下列哪种光谱: (A) 紫外吸收光谱; (C) 拉曼散射光谱; (B) 红外吸收光谱; (D) 电子自旋共振谱
对称分子: 对称振动→拉曼活性。 不对称振动→红外活性
20
4 红外与拉曼谱图对比 4.
红外光谱:基团; 拉曼光谱:分子骨架测定;
T%
红外
1449 2918 2908 2858
2900 2720
1372
1168
(C=C)
693 1675 1393 1453
拉曼
3500
(C-C) (C C)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21
红外与拉曼谱图对比
T%
4000
红外
拉曼
3500
3000
2500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 cm-1
22
5 选律 5.选律
振动自由度:3N- 4 = 4
1
拉曼活性
2 3 4
红外活性
29
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仪
光源:Nd-YAG钇铝石榴石激光器(1.064m); 检测器:高灵敏度的铟镓砷探头;
特点: (1)避免了荧光干扰; )避免了荧光干扰 (2)精度高; (3)消除了瑞利谱线; (4)测量速度快。 )测量速度快
30
复习题
一 填空题
(1)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最大的区别在于拉曼光谱 是 散射光谱 ,而红外光谱是 而红外光谱是 吸收光谱 。 (2) 拉曼光谱的光源应采用 激光 。欲判定 激光拉曼法 可见光 。 。
STOKES
h
ANTI-STOKES
Rayleigh
0 - 0 0 +
18
2 Raman位移 2.
对不同物质 对不同物质: 不同; 不同 对同一物质: 对同 物质: 与入射光频率无关;表征分子 振-转能级的特征物理量;定性与结构分析的依据; Raman散射的产生:光电场E中,分子产生诱导 偶极距
1988建立起超晶格拉曼散射理论 2002年获国家科技奖。 2002年获国家科技奖
在拉曼效应被发现后的十余年间,共发表了约2000篇研究 论文 报道了约4000个化合物的拉曼光谱图。 论文,报道了约 个化合物的拉曼光谱图
15
尽管当时拉曼光谱在实验技术上有很多困难 例如拉曼散射光的强度只 尽管当时拉曼光谱在实验技术上有很多困难,例如拉曼散射光的强度只 有瑞利散射强度的10-3 ~10-6,但与刚发展起来的红外光谱在实验技术 上的困难相比 拉曼光谱仍不失为 种方便易行的测试方法 上的困难相比,拉曼光谱仍不失为一种方便易行的测试方法。 1946年前后 商品化的红外分光光度计问世 使红外光谱测试技术的方 1946年前后,商品化的红外分光光度计问世,使红外光谱测试技术的方 便程度大大超过了拉曼光谱,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期。
= E
分子极化率;
19
3 红外活性和拉曼活性振动 3.
① 红外活性振动 ⅰ永久偶极矩;极性基团; ⅱ瞬间偶极矩;非对称分子;
e
E
r e
红外活性振动—伴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可以产生红外吸收谱带.
② 拉曼活性振动 诱导偶极矩 = E 非极性基团 非极性基团,对称分子; 称分
拉曼活性振动—伴随有极化率变化的振动
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简介
1. 激光拉曼光谱基本原理 2. 拉曼光谱的应用 3 激光Raman光谱仪 3.
1
瑞利散射定律:空气的散射,蓝紫色 波长较短的光 受到空气散射较强 波长较短的光,受到空气散射较强, 红黄色光到达地面,而蓝紫色光则 “留在了天上”, 天空蓝! 海水所以呈现蓝色,是因为它反射 了天空的颜色。 拉曼效应:水分子散射,波长较长的 红、橙、黄光不易散射,被海水所 吸收 而蓝 紫光则散射出来 造 吸收,而蓝、紫光则散射出来,造 就了大海的蔚蓝。绿色的海,是因 海水不够深,没能将绿色光也吸收 掉.深海总呈深蓝,较浅大陆架海洋 呈蓝绿色。
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 的好奇心 也许新的发现就在 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 你“已知”的“未知”之中!2
印度物理学家拉曼(C.V. Raman C V Raman)于1928年发现了光的非弹性散射效应,并因此 )于1928年发现了光的非弹性散射效应 并因此 于193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Rayleigh散射: 散射 弹性碰撞;无 能量交换,仅改变 能量交换 仅改变 方向; Raman散射: 非弹性碰撞; 方向改变且有能 量交换;
激发虚态
E1 + h0 h 0 E0 + h0 h 0 E1 E0 h 0 V=1 V=0 h0 + h(0 - )
Rayleigh散射
5
6
CCD-Camera
PM 0 Stokes FT-Raman spectrometer
7
CCl4的拉曼光谱
435.8 nm (Hg-line) 反斯托克 斯托克
1929; 分辨率: ca. ca 10 cm-1 样品体积: ca. 1 liter 曝光时间: ca. 40 hours
25
4)在拉曼光谱中,X=Y=Z,C=N=C,O=C=O-这类键 的对称伸缩振动是强谱带,反这类键的对称伸缩振动 是弱谱带。红外光谱与此相反。 5)C-C伸缩振动在拉曼光谱中是强谱带。 6)醇和烷烃的拉曼光谱是相似的: I. C-O键与C-C键的力常数或键的强度没有很大差别。 II. 羟基和甲基的质量仅相差2单位。 III 与C-H和N-H谱带比较,O-H拉曼谱带较弱。 III. 拉曼谱带较弱
9
10
11
12
拉曼光谱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物等许多领域都有重要 拉曼光谱在物理 化学 材料科学 生物等许多领域都有重要 应用价值。 我国科技工作者对拉曼光谱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5年吴大猷 饶毓泰和沈寿春在北京大学进行了光散射的研究 1935年吴大猷,饶毓泰和沈寿春在北京大学进行了光散射的研究。 他们研究了ClO3-,BrO3-,IO3- 等离子的拉曼光谱。发表在1937 年的 Phys. Rev.上。 当时用汞灯为光源和棱镜分光的光谱仪,拍一张拉曼光谱照片需 当时用汞灯为光源和棱镜分光的光谱仪 拍一张拉曼光谱照片需 要二百多个小时。 193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了吴大猷的《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及其振动 光谱》的英文专著。是自拉曼获诺贝尔奖以来,第一部全面总结分 子拉曼光谱研究成果的经典著作。
Raman散射 h
E0基态, E1振动激发态; E0 + h0 , E1 + h0 激发虚态; 获得能量后,跃迁到激发虚态 获得能量后 跃迁到激发虚态. (1928年印度物理学家Raman C V 发现;1960年快速发展)
17
基本原理
1. Raman散射
E1 + h0 E2 + h0 h 0 h(0 + )
13
抗日战争时期 吴大猷和沈寿春在昆明西南联大进行了“硝酸镍氨晶体 抗日战争时期,吴大猷和沈寿春在昆明西南联大进行了 硝酸镍氨晶体 的拉曼光谱及其硝酸根离子上的晶体场效应”的研究。 论文发表在《中 国物理学学报》第五卷 第二月期(1944年) 国物理学学报》第五卷,第二月期(1944年)。
14
稍后黄昆在英国留学和工作期间,开展有关对晶格动力学的研究, 并和玻恩合著了《晶格动力学理论》,为晶体的拉曼散射提供了 理论基础 成为该领域重要的经典著作之 理论基础,成为该领域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红外活性
红外光谱—源பைடு நூலகம்偶极矩变化
拉曼光谱—源于极化率变化
对称中心分子CO2,CS2等,选律不相容。 无对称中心分子(例如SO2等),三种振动既是红外活性振动,又 等) 三种振动既是红外活性振动 又 是拉曼活性振动。 23
6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比较 6.
拉曼光谱
光谱范围40-4000cm-1 水可做溶剂 样品可盛于玻璃瓶、毛细管 等容器中直接测定 固体样品可直接测定
26
2941,2927cm-1 AS CH2 2854cm-1 S CH2 1444,1267 cm-1 CH2
1029cm-1 (C-C) 803 cm-1环呼吸
27
3060cm-1r-H) 1600,1587cm-1 c=c)苯环
1单取代 1039 1022cm-1 1039,
Raman 散射的两种 h(0 - ) 跃迁能量差: E=h(0 - ) E1 V=1 产 生 stokes t k 线;强; E0 V=0 基态分子多; E=h E h(0 + ) 产 生 反 stokes 线 ; 弱; Raman位移: Raman 散射光与入 射光频率差;
红外光谱
光谱范围400-4000cm-1 水不可做溶剂 不能用玻璃容器测定 需要研磨制成KBr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