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鹤楼讲解词

黄鹤楼讲解词

黄鹤楼讲解稿游览路线1.赏花游线(1.5小时)东门→岳飞铜像→紫薇苑→落梅轩→鹅池→诗碑廊→毛泽东词碑亭→南楼→奇石馆→崔颢题诗壁/李白搁笔亭→千禧钟→古铜顶→黄鹤楼→黄鹤归来铜雕→三楚一楼牌坊→胜像宝塔→西门2.诗话游线(1.5小时)南门→鹅池→诗碑廊→紫竹苑→毛泽东词碑亭→南楼→奇石馆→崔颢题诗壁/李白搁笔亭→黄鹤楼→黄鹤归来铜雕→三楚一楼牌坊→胜像宝塔→千禧钟→古铜顶→白云阁→落梅轩→紫薇苑→岳飞铜像→东门3.英雄游线(1.5小时)东门→岳飞铜像→白云阁→南楼→毛泽东词碑亭→九九归鹤图→鹅池→诗碑廊→奇石馆→崔颢题诗壁/李白搁笔亭→黄鹤楼→古铜顶→千禧钟→留云亭→吕仙洞→费祎亭→(穿过山洞)西爽亭→黄鹤归来铜雕→三楚一楼牌坊→胜像宝塔→西门黄鹤楼概况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武汉标志性的建筑——黄鹤楼。

黄鹤楼坐落在武汉市武昌蛇山的山顶上,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一道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其中黄鹤楼更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

它到底有多雄伟呢?有这样一则趣闻:清朝乾隆年间,有三个进士一起从京城考完试返乡,一个是河南的,一个是四川的,一个是湖北的。

午饭时刻,他们在一酒馆聚酒,谈起家乡的名俗景观,均夸口赞叹。

河南进士道:" 河南有座开封塔,离天只差一丈八." ;四川进士道: "四川有座峨嵋山,离天只差三尺三."。

此时,只见湖北进士仍慢悠悠的吃着酒,两人目光齐刷刷向他投去,湖北进士呷了一小口,大声摇头晃脑道: "湖北有座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

两进士不服,都说不可能,你这吹牛皮是要吹破牛皮纸啊,要罚湖北进士酒,湖北进士仍慢吞吞的说了6个字:"君不信,乘船游"。

湖北进士通晓天文地理,能观星象,知道三日后即有大雾,便邀约两人游江,及至长江黄鹤楼脚下,本身由下往上看,就会显得高大,此时的黄鹤楼更是大雾弥漫,顶端全像没入云里,两人便齐赞:"湖北的黄鹤楼果然名不虚传,整座都在云里头啊!"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是当年孙权移都武昌,大胜夷陵之战,扩大领地,在蛇山上修建的城堡临着长江边的一座军事望楼,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此后一直到唐代以前,黄鹤楼都是军事禁地。

黄鹤楼形势险要,战略地位突出,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楫如织。

唐朝开始,黄鹤楼成为了几个朝代的网红胜地,文人骚客游必于是,宴必于是,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光唐宋两朝就留下了1800多篇诗词来吟咏它。

我们一般说,岳阳胜记,黄鹤胜制。

何解?岳阳楼出名是因为范仲淹写的一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的佳句传世。

而我们的黄鹤楼是胜制的,这个制指的是建筑形制,因为历朝历代黄鹤楼遭改朝换代,兵火战乱之苦,屡建屡毁,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之多,但一直不绝于世。

每个朝代伊始,都用这个朝代所欣赏的风格来打造一座新的不一样的黄鹤楼,这便是“黄鹤胜制”的精髓。

古人相信,“国运昌则楼运盛”,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兴衰,成为了当地老百姓的精神依托。

可是历史上最后一座黄鹤楼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在此期间,武汉人一直盼望着黄鹤楼重现江城,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黄鹤楼才重建,这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今天我们参观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动工修建,1984年建成,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整整一百年,正可谓是“百年鹤归”。

现在的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通高51.4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

层层飞檐,四望如一。

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

现在用5个字来概括黄鹤楼,就是高、险、奇、美、妙。

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天与云霞比翼;险就险在临江而立,下临无地;奇就奇在神仙跨鹤,神话流传;美就美在登楼远眺,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妙在文人墨客,轶事流传。

黄鹤楼的得名提到黄鹤楼,有一个问题要问下各位,大自然中有黄鹤吗,通体羽毛为金黄色的仙鹤,现实存在吗?答案是没有的。

那么黄鹤楼为何以“黄鹤”为名?一说是因地而得名,世人只知道黄鹤楼在蛇山上,殊不知蛇山其实是自西向东并行排列的7座小山头,每个山头都有它的名字,而临着长江边的,黄鹤楼所处的这座小山头叫作黄鹄矶,鹄字是鸿鹄之志的鹄,这个字在古汉语里面是通鹤字的,黄鹄矶即黄鹤矶,修在黄鹤矶上的楼阁,当然叫作黄鹤楼了。

另一说便是带有神异色彩,传阅千年的“仙人黄鹤”的传说了。

说是古时候有一个姓辛的寡妇,辛是辛苦的辛,我们暂且称呼她为辛氏,这个辛氏在蛇山脚下摆了一个小酒摊子,卖酒度日,用来维持生计。

突然有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老道来到辛和这里讨酒喝,我口非常渴,能不能给我一碗免费的水酒解解渴。

辛氏心地非常善良,就给了老道一碗免费的水酒,还赠送了几碟小菜,好吃好喝招待着。

可是这个老道不知足啊,天天都来讨要这一顿不要钱的酒菜,一喝喝了一年没有给钱。

一年后的某一天,老道来到辛氏的酒摊,说我今天不是来喝酒的,我是来跟你道别的,我要去云游四方了。

我也知道我差了你一年的酒钱,实在是不好意思。

离别之际,无以为报,我送你一件礼物吧。

于是老道在地上捡了一块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仙鹤,因为橘子皮是黄色的,所以仙鹤就是黄鹤了。

老道嘱咐辛氏,以后啊,有人到你这里喝酒,你便对着这黄鹤啪啪啪拍上三巴掌,这只黄鹤就会跳下来为喝酒的人跳舞助兴了。

说完以后,老道就不见了。

辛氏召集了街坊邻居们一圈人,啪,一巴掌,黄鹤未动,啪,两巴掌,黄鹤还是纹丝未动。

旁边的人开始议论纷纷,辛氏自己心里都开始打鼓了,硬着头皮拍下这第三巴掌,只听啪的一声,黄鹤蹭的一下从墙壁里跳了下来,金光灿灿,旋转起舞,舞完以后又跳回到墙上,看得人无不称奇。

这个事情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的人为了目睹黄鹤的风采,纷纷来到辛氏这里喝酒了。

辛氏的生意越来越好,十年时光如梭,辛氏从原来的小酒摊已经成了一座酒楼,名为辛氏酒家。

十年后的一天,老道突然来临,找到辛氏说:不知我的黄鹤为你所赚这十年之钱,够不够偿还我当年一年的酒债啊?辛氏赶紧的回答,够了够了,足够了。

您就留下来,我来供养您吧。

老道哈哈一笑,说既然是这样,十年借期已满,那我就要把我的坐骑带走了,于是掏出身上的玉笛,对着这墙上的黄鹤就吹奏了一曲仙乐,墙上的黄鹤就跳了下来驮着老道飞走了。

辛氏为了纪念老道和黄鹤,便将辛氏酒家更名为黄鹤楼,这便是黄鹤楼因仙而得名的故事了,美丽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称为黄鹤楼中主题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还是和故事中传扬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关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因为辛氏的善举,才受到苍天这么丰厚的回报,不仅生意兴隆,也得到了幸福的人生。

至于这个仙人是谁?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

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

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鲁迅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荀瓌,字叔伟,事母孝,好属文及道术,潜栖却粒。

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霄汉,俄顷已至,乃驾鹤之宾也。

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

已而辞去,跨鹤腾空,渺然烟灭。

”接着,南朝梁萧子显在《南齐书•州郡下》中有“夏口城踞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也”的记载,使仙人有了子安的名字。

后有人穿凿说子安姓王,又有人辩解,仙人姓窦,并言窦子安是江夏人,性灵异,在他去世人葬后,一只黄鹤飞来停在他家门前的大树上,频频呼喊“窦子安”的姓名。

窦子安真的出现了,他跨着鹤在屋顶盘旋几圈后向西飘然而去。

唐代阎伯理在《黄鹤楼记》中转述《图经》的记载,将仙人换成了真实的历史人物,即三国时期的蜀汉大臣费祎,第一次提出以仙名楼之说。

这一说法一直延续到宋代。

但费祎未能始终保住这一名份和地位。

随着唐代对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的神化,加上宋、元时代书籍中曾有吕仙(实为吕元圭)在黄鹤楼石照亭写的诗和吕岩“历江州登黄鹤楼,以五月二十日午刻升天去”的记载,衍生出吕洞宾在辛氏酒楼画鹤于壁、驾鹤成仙的传说,辛氏酒楼在吕洞宾跨鹤后便成了黄鹤楼,明清文人纷纷写诗著文加以渲染。

现在人们认为黄鹤楼是福地,它有“五气”,这五气与黄鹤楼的文化价值融为一体,相互辉映。

第一,黄鹤楼有地气。

黄鹤楼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它处在长江与汉水的交汇点上。

大家可以从黄鹤楼上看到滚滚两江交汇、江汉泾渭分明的奇观,黄鹤楼是最佳观景点,它东接洞庭,西连匡庐,北望中原,南临潇湘。

第二,黄鹤楼有仙气。

黄鹤楼建立时正逢三国群雄割据,战争连年,老百姓苦不堪言,道教开始盛行。

中国最有名的道教理论家和炼丹术家葛洪,就曾在黄鹤楼周边炼丹、传教、给人治病。

黄鹤楼临江高耸,离天最近,是道教教徒心目中最理想的修炼之处,也是传说中的道教神仙们来往天地的休憩之地。

神仙跨鹤,就是在这仙气萦绕下产生的动人传说。

第三,黄鹤楼有才气。

黄鹤楼地处“惟楚有才”的三楚腹地,在它还没有修造的几百年前,屈原曾在附近的江边行吟。

黄鹤楼周边的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水文化、桥梁文化、码头文化、饮食文化、军事文化、三国文化等等,都各具特色,十分丰富。

有关黄鹤楼的文学曲艺作品比比皆是,从古至今,生生不息。

第四,黄鹤楼有名气。

5000年的中国文明史被浓缩成“二十四史”。

这二十四史中,有五史记载了黄鹤楼。

没有哪一座楼阁有这种殊誉。

1700多年来,历代众多名人与黄鹤楼颇有因缘,如孙权、王羲之、崔颢、李白、王维、苏东坡、黄庭坚、岳飞、辛弃疾、朱元璋、李时珍、张之洞、康有为等等,举不胜举。

近现代革命先贤孙中山、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等都光临过黄鹤楼遗址。

毛泽东更是与黄鹤楼有不解之缘,他曾17次在黄鹤楼下的长江搏击风浪,极目楚天,还用“白云黄鹤”四字来代称武汉。

第五,黄鹤楼有福气。

黄鹤楼主体像一只金黄的鹤,金黄是色中最为尊贵的色泽。

楼脚下是蛇山,对面看是龟山。

这样,中国古代生物观中最有灵气、最为吉祥长寿的三种文化生灵,自然地、绝佳地搭配组合在一起,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祈福。

所以我们今天不仅要参观黄鹤楼,了解黄鹤楼的历史文化,更是要把这才气、福气满满地带回家去。

【南区】首先我们进入的是黄鹤楼公园的南门,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一个注意事项,黄鹤楼公园是禁烟公园,请各位游客爱护园内环境,不要吸烟。

鹅池进入南大门,迎面一池碧水,清澈见底,池中间点缀有睡莲,这些睡莲也称千瓣莲,大约在5月左右开花绽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