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试题练习题汇编
2020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
(共4分)
6. 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
7. ,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1分)
8. 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
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句是“①,
②”(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9-10题。
(共5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①的
自然之景,抒发了②之情。
(2分)
10.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
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答:_
(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
(共8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甲】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曹刿请见.见.多识广见.义勇为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言而有信.杳无音信.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出师.未捷百万雄师.仁义之师.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1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
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
身而出,为国解忧。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
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注:①[袭]偷袭。
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
③[矫]假托。
④[犒]犒劳。
⑤[宾]以客礼对待。
⑥[却之]使秦军撤退。
⑦[事]这里指抵抗。
⑧[式]卜式。
人名。
⑨[输]交纳。
⑩[边]边防。
答:
二(一)
6.【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
7.【答案】造化钟神秀
8.【答案】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于谦)
二(二)
9.【答案】①白日西斜,广阔天涯②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
10.【答案】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二(三)
11.【答案】D
【解析】A觐见、见识、遇见、见解;B信用、信用、音讯、随手(信手);C乘坐(一辆战车)、乘着、趁着、趁着;D均指“军队”,故选D。
12.【答案】【甲】
【解析】【乙】中的“判断齐军搬走了伏兵”错误,“惧有伏焉”意思是“恐怕(齐军)设伏”,并非齐军真的设了伏兵。
13.【答案】弦高本市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
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译文1】秦穆公派出军队攻打郑国,(军队)经过周国向东进发,郑国商人弦高去西边卖钮卖牛,在周郑两国之间的路上遇到了秦国军队,于是就假托郑伯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以礼相待,使秦军退去(指让秦军怀疑郑伯已做好防守准备),用这样的方法让郑国得以保全。
【参考译文2】当时(指汉武帝时期)汉军正在边疆抵抗匈奴入侵,卜式向皇帝上书,希望交纳一半的家财来资助边疆战事。
皇帝派使者去问卜式:“你想做官吗?”卜式回答说:“我从小放羊,不熟悉为官之道,不想做官。
”使者又问:“(那)先生您想要什么呢?”卜式回答说:“天子想要诛杀匈奴,我认为贤人应该因节操(指为国而战)不顾性命,有钱财的人应该上缴钱款,这样一来匈奴就会被消灭了。
”
2019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
(共4分)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1分)
8.莫笑农家腊酒浑,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
西村》)(2分)
9.在北海公园里游览,当你看到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五龙亭,你能联
想到的带有“亭”(或“楼”“阁”)字的一句古诗是”。
(允许有一个不会
写的字用拼音替代)(1分)
北海公园五龙亭
(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10-11题。
(共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③的人生态度。
(3分)
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2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共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轻举.妄动
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言过.其实
C.衡于虑.不足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
D.征于色.声色.俱厉眉飞色.舞喜形于色.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