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技巧总汇一、说明文的定义及类型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用以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有哪些类型?(1)从说明对象和目的的角度,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从说明语言的特色角度,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阅读说明文要抓住哪几方面:指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及生动性二、说明文阅读的考点一览1.明确说明内容,包括对象及特征;2.理清说明顺序及结构;3.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4.品味说明语言;5.拓展迁移(解决实际问题)。
考点一明确说明内容(对象及其特征)考题类型1.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2.拟写标题或小标题。
3.分析内容或概括原理。
4.概括段意。
5.给事物概念下定义。
解题思路明确找说明对象和特征的方法:(1)根据位置找:①题目;②开头段;③段首句;④结尾段。
(2)概括:①抓住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概括。
②划分层次,提炼概括。
典例精析题型一: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解题思路:(1)明确说明对象;(2)根据位置找表明事物特点的句子或短语。
开头段的总领句,中间段的段首句,结尾段的总结句。
【注意】根据分值判断找几个特点。
【典例1】(2016·荆州《“阿尔法狗”凭什么打败世界冠军》第20题)整体把握全文,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分)【答案】人工智能软件(或智能软件)【典例2】(2016·孝感《Wi—Fi能像空气一样笼罩我们的生活吗?》(第19题)通读全文,说说未来Wi—Fi笼罩生活有哪些方式?(4分)【答案】利用灯光传输数字信息、用热气球提供Wi—Fi 网络、通过水下传感器将网络数据传到大海河川中、在宠物脖子上安装支持移动Wi—Fi的热点设备。
题型二:拟写标题或小标题解题思路:找出说明对象以及说明对象的特点。
答题格式:特征(定语)+说明对象+特征(谓语)。
要求:语言简洁。
【注意】小标题需要概括每部分内容,句式一致。
题型三:分析说明内容或概括原理解题思路: ( l)明确相关段落。
(2)理解内容。
(3)提炼关键词语信息。
(4)组织语言说明原理。
【典例1】(2016·河北《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第13题)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秦晋之好”能够成为婚姻代用词的原因。
(2分)【答案】示例一: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秦国姓赢,晋国姓姬,秦晋两国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成为婚姻的代用词。
示例二:秦国姓赢,晋国性姬,秦晋两国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成为婚姻的代用词。
【典例2】(2016·宜昌《菊馔之流变》第14题)菊花饼的制法为:“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
”请问最后一道工序的“印饼”是什么意思?(2分)【答案】用固定的模具压制菊花饼的过程。
【典例3】(2016·淄博《小满》第11题)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清简要概括。
(3分)【答案】①小满的时间;②小满的含义;③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④小满时的气候特点;⑤人们饮食的注意事项。
【典例4】(2016·成都《猴年说猴》第12题)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分)【答案】不恰当。
因为这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说明阐述的而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不是人们喜欢猴的根本原因,与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关系不紧密,所以不恰当。
题型四:概括段意解题思路:(1)划分层次; (2)概括层意; (3)提炼关键词句信息;(4)分析概括。
【注意】多层意思一定要概括全面【典例1】(2 012·河南《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第14题)第②一⑥段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岳桦,请将相关内容填写在下面空格处。
(3分)第②段:岳桦的属性及地理分布第③段:第④段:第⑤段:第⑥段:岳桦林的生态功能【答案】第③段:岳桦生长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第④段:岳桦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状态。
第⑤段:岳桦的外观及木质特点。
题型五:给事物下定义解题思路: (l)被定义事物=事物特点+属概念。
(2)从语段中找属概念和事物特点的语句。
(3)句式:什么是什么。
典例1(2016·连云港《3D生物打印》第13题)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为“3D生物打印”下一个定义。
(3分)【答案】3D生物打印就是利用3D打印机将活细胞分布在支架上培养(制造)人体器官的技术。
补充: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明确: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具体事物,如《苏州园林》说明对象:苏州园林;事理说明文得的说明对象:抽象事理(明白这个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某个抽象的事理)如:《熊猫为什么这样“红”》的说明对象:熊猫红的原因是具有“幼态化”特征。
考点二:理清说明顺序(结构)考题类型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2.文中几个段落或内容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是什么?3.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
4.分析标题的作用或好处。
5.下面材料放在文中哪一个位置最恰当?为什么?或下面材料放在哪一段中最恰当?为什么?6.分析全文、某段的结构特点或分层。
知识积累1. 说明文基本结构(见 P255 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2.说明顺序(见 P254 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说明的顺序——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能否调换顺序?答题技巧:(1)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是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或工作程序的文章一般采用这种顺序;(2)按照实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关系依次说明的是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介绍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的文章,大多采用这种顺序;(3)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联系的文章,采用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多采用这种顺序。
(逻辑顺序的表现形式: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常用表因果的词,如:因为、所以);③从特点到用途;④从整体到部分;⑤从概括到具体;⑥从主要到次要(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首先、其次)等)3.段落的结构作用(l)开头段:①点明(引出)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统领全文引出下文关于什么内容的说明。
(运用设问句,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③开篇点题,与标题呼应。
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中间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承接上文关于什么内容说明,引起下文关于什么内容的说明。
(3)结尾段:①总结全文。
②说明说明对象的作用、用途发展前景。
③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完整。
4.说明文标题的作用和好处(l)点明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2)用词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引用古诗词,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用疑问句式,引发读者思考。
(5)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特点。
(6)活用或化用词语,新颖独特。
解题思路(l)抓关键词,准确判断①时间顺序:抓表时间的的词语,如年代由古到今,季节由春到冬,时间从早到晚等②空间顺序:抓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如由内到外、由前到后、由远及近、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边等。
③逻辑顺序:抓起关键作用的关联词,如“总”“因为”(由于)………所以”“首先……其次……再次”等。
(2)分层概括并理清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
①准确划分层次。
②简练概括层意。
③理清逻辑关系。
(3)准确表达。
用表序列的词语或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概括说明内容。
典例精析题型一: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答题格式:(l)指出说明顺序。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顺序。
文章首先介绍……,然后介绍……,最后介绍了……。
典例1(2016·河北《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第14题)选文是如何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的?请简要说明。
(3分)【答案】先介绍母系氏族社会姓氏的产生与区别;再介绍夏、商、周三代姓氏功能的新变化;最后介绍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的情况。
典例2(2016·十堰《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第16题)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3分)【答案】时间顺序。
本文在介绍盐对促进华夏民族的形成和政府禁售私盐时,以时间为顺序进行介绍,一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二是使说明更具有条理性。
题型二:文中几个段落或内容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是什么?答题格式:(l)分别概括各段说明的内容。
(2)指出属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中的哪一种或者前后照应关系。
所以不能调换。
典例1(成都《椅子改变中国文化》)文章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其分写的部分能否调换顺序?请结合原文分析作答。
(3 分)【答案】不能。
因为分写部分的内容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先说椅子的出现对房屋的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再说对人们生活习俗和心理的影响,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说明顺序。
变式题 ( 重庆《走进C919:国产大型客机解密》第22题)第⑤⑥⑦段先介绍飞机机体结构,再介绍飞机的航电系统。
具体说说这样安排顺序的好处。
(4分)【答案】这里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 C919 ,这样的介绍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题型三: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
答题格式:本段说明内容+段落作用。
典例1 ( 齐齐哈尔《调好你的“食物钟”》第16题)第①段从“生物钟”写起有什么好处? ( 2分》【答案】①从大家熟悉的“生物钟”写起,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同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典例2 (2016·呼和浩特《扇子的起源和功用》第19题)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2分)【答案】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内容上统领下文。
典例3(2016·枣庄《从蝴蝶效应到人工智能》第15题)说说第 l 段列举中外名言的好处。
(3分)【答案】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读来耐人寻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个微小的改变就会对未来产生很大的影响,引出下文关于蝴蝶效应的说明。
题型四:分析说明文标题的作用或好处答题格式:说明对象+特征十作用(或好处)。
典例1(十堰《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第15题)这篇文章以“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为标题有何作用?【答案】点明了说明对象,强调盐起到的巨大历史作用,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题型五:下面材料放在哪一个位置最恰当?解题思路: (l)概括材料说明的内容。
(2)从段落结构作用角度分析理由。
(3)从说明事物特征角度分析,可以用来作为事例,具体有力地说明本段事物的……特点,或与本段说明内容一致。
(4)从衔接角度分析,上下文衔接紧密或材料与文段中某句话内容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