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婴儿心理的发展
* 胎儿末期,胎儿就具有了学习能力 * 习惯化是婴儿早期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也是记忆发生的标志 * 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进行学习
* 如引发抚养者关注
* 通过观察和模仿进行学习
* 如3周婴儿模仿成人撇嘴、吐舌头,2岁婴儿学习刷牙等
(五)婴儿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发展理论 1.习得论(或经验论)的观点
* 斯金纳:成人选择性的强化塑造了儿童的言语 * 班杜拉补充:聆听和模仿年龄长者获得言语知识
快速眼动睡眠之中,即不规律睡眠之中;但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在出 生后稳步减少,出生6个月时,它占总睡眠的25%~30%
* 自主刺激理论:认为婴儿期的快速眼动睡眠是一种自我刺激形式,
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
* 啼哭
* 啼哭的功能
* 啼哭传递婴儿痛苦、感觉不适的信息 * 啼哭可以帮助对婴儿的诊断(如早产儿、大脑受损伤的新生儿的哭
* 2岁左右,婴儿创造出成人单词的简化版(儿化语言)
* 婴儿通过快速映射(fast-mapping)过程习得单词
* 词语使用中的普遍错误(过度泛化和扩展不足)
3. 电报句阶段——从单词句到简单句
* 19~21个月“词语爆炸”现象,平均每月掌握25个新词
* 22~23个月说出第一批 “双词句”
* 20~30个月基本掌握语法
* 新生儿的状态
* 觉醒状态
* 有规律睡眠,8~9小时/每天 * 不规律睡眠,8~9小时/每天 * 瞌睡,0.5~3小时/每天 * 警觉性安静,2~3小时/每天 * 警觉性活跃,1~3小时/每天 * 啼哭,1~3小时/每天
* 睡眠状态的变化
* 出生第2周~第6周,睡14~16小时/每天,时间相对缩短 * 第3个月~第7个月,睡觉时间主要在晚上,白天只需小睡2~3次/每天 * 出生第2周~第1个月或第2个月,婴儿睡眠时间中至少有一半是处于
* 3岁时,婴儿成为一个“谈话者”——体现了语用与交流的功能
三、语言发展需要环境
* 怎样与孩子说话
* 与孩子共同活动,与孩子轮流说话
* 采用儿童定向的言语,变化说话的音调
* 提示孩子语言中的错误,示范正确的表达
* 与孩子进行交谈
一、传统的气质类型(六Leabharlann 婴儿的气质* 兴奋型——胆汁质
* 活泼型——多血质
* 各种感觉的整合
* 视-触不一致研究 。(虚拟肥皂泡实验) * 视-听不一致研究。(妈妈的所处位置与声音来源不匹配研究)
* 跨通道知觉的发展
* 所谓跨通道知觉,指的是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 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刺激形式的能力。
* 视- 听跨通道知觉。(4个月婴儿听火车声音与看到火车行走画面的 研究) (四)婴儿期注意、记忆和学习的发生发展
4. 高振幅吮吸法
* 这是一种通过观察婴儿吮吸奶嘴的频率和强度的变化,来对婴儿知
觉能力水平进行评估的方法。
* 该方法的前提假设: 婴儿具有改变吮吸奶嘴的频率和强度,以保持对
有趣事物的兴趣的能力。 二、婴儿的感觉发展 1. 视觉发展
视敏度研究表明,新生儿的视敏度是成人的20/600左右;对于非常 小的婴儿来说,在任何距离的事物看起来都会非常模糊; 2. 听觉发展 * 婴儿对声音的反应 * 对语言的反应
第四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一)新生儿对生活的准备 * 原始反射:作用—神经系统正常发展的指标 * 巴宾基斯反射:反应—当足底被抚摸时会张开并弯曲脚趾;发展时 间—8个月至1岁时消失; * 抓握反射:反应—弯曲手指去抓接触手心的物体;发展时间—3、4 个月之内消失,被自主性抓握取代; * 摩罗反射:反应—巨大声响或头部位置的突然变化导致婴儿向外甩 胳膊,背呈弓形,然后两胳膊并拢,好像去抓什么东西;发展时间 —胳膊动作和背部弓形变化在4~6个月消失,但惊吓反射保留终生; * 游泳反射:反应—浸入水中时四肢划动,屏住呼吸,使身体浮在水 面;发展时间—4~6个月消失; * 行走反射:反应—身体直立,脚触平面,向前移步;发展时间—若 没有锻炼,8周后消失。 (一)新生儿对生活的准备
* 该方法可用于对婴儿视敏度、颜色视觉、形状知觉等的研究。
2. 生理测量法
* 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生理测量法是指根据婴儿面临刺激物的前
后,其生理特征测量结果的变化情况来推断婴儿是否对外在刺激具 有感知能力的研究方法。
* 常用的生理指标为:心率、呼吸、肌肉的紧张程度等。 * 目前常用的生理测量法还有诱发电位法。
2.先天论的观点
* 乔姆斯基:人类有言语获得装置(包含普遍语法) * 斯洛宾:人类有语言制造能力
* 种属特异性、大脑语言区域和敏感期 3.交互作用的观点(生物、认知与环境作用)
* 同一种属 共同的成长体验 同样方式言语
二、个体言语发生、发展的几个阶段 1. 前言语阶段——习得语言之前 * 一般指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
3.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 这是研究婴儿感知觉的一种方法。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个刺激,当
刺激物连续呈现若干次后,婴儿对刺激物就不再注意,即习惯化。 若变换新的刺激物呈现给婴儿,则重新引起婴儿的注意,即去习惯 化。
* 常用指标:注视时间、心率、吮吸频率等。 * 该方法可用于测量婴儿的感觉分辨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
水平; * 出生时,头围34cm,是成人的60%; * 10岁时,头围52cm,接近成人; * 新生儿中存在的小头畸形(小于32cm,或3岁后仍小于45cm)、巨
头畸形(超过37cm)
* 大脑皮质
* 胎儿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具备;2岁时脑及其各部分比例 接近成人,白质已基本髓鞘化
* 大脑机能的发展 * 脑电图
* 安静型——粘液质
* 弱型——抑郁质
二、巴浦洛夫对气质类型的划分
巴甫洛夫根据这三个特性,确定了高级神经活动 的四种基本类型: 1、强而不平衡类型——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阳性 条件反射比阴性条件反射容易形成。它易兴奋、易怒 而难以控制,又叫兴奋型。 2、强、平衡而灵活的类型——反应灵敏,外表活泼, 能很快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又叫活泼型。 3、强、平衡而不灵活的类型——较易形成条件反射, 但不易改造。它坚韧而行动迟缓,又叫安静型。 4、弱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很弱,灵活性低, 阳性条件反射和阴性条件反射的形成都很慢,接受不 了强刺激,但有较高的感受性,是一种胆小而神经质 的类型,又叫抑制型。 三、托马斯-切斯对婴儿气质类型的划分(包 括9个方面:活动性、生理机能的规律性、对新环 境或人的接受的准备性、适应变化能力、对声光等 刺激的敏感性、心境、反应强度、注意力的分散、 注意的广度和持久性) 1.容易型(40%左右) 2.困难型(10%左右) 3.迟缓型(逐渐热情)(15%左右) 4.其他类型 四、儿童早期的气质表现
* 5个月时,脑电逐渐皮质化,伴随产生皮质下抑制,是婴儿脑电活动 发展的重要阶段;
* 1~3岁期间,脑电活动逐渐成熟
* 皮质中枢
* 婴儿大脑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 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
* 大脑单侧化
* 大脑单侧化,就是在其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如右利 手婴儿的左半球具有语言优势,逻辑思维优势,右半球具有形象思 维、空间思维优势
一、婴儿注意的发展
* 选择性注意的出现 * 注意持久性的增强
二、婴儿记忆的发展
* 胎儿末期就有了记忆,出生后表现出再认能力 * 对熟悉环境中的内容和亲身参与的活动记忆力更强 * 1岁后出现符号表征使婴儿语词逻辑记忆能力的产生成为可能 * 延迟模仿的产生标志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
三、婴儿学习的发生发展
声与健康婴儿的对比)
* 啼哭的发展变化 * 出生后3个月哭得最频繁,之后啼哭减少 * 抚慰烦躁婴儿的方法 * 喂食、换尿布、抚摸、摇晃、给予连续的、有节奏的刺激等 * 成为一名敏感的养护者
(二)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1.婴儿大脑的发展
* 大脑形态的发展 * 脑重与头围
* 出生时,脑重350~400克,是成人的25%; * 6个月时,脑重是成人的50%; * 3岁时,脑重已接近成人;此后发展速度缓慢,至15岁时脑重达成人
哭的类型:引起哭的原因不同,哭的方式也不同 (三)恐惧
* 用于研究婴儿视觉偏好的观察仓
(三)婴儿期的感知觉发展
* 研究婴儿的视觉及视觉发展的一种方法。呈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刺
激物,观察婴儿注视各刺激物时间的长短,被长时间注视的刺激物 即为婴儿偏爱的对象。
* 该方法的逻辑假定: 看同样的两个物体须花同样长的时间,看不同的
物体所花时间就不相同,这样可以从婴儿注视两样不同物体所花时 间是否相同来判断婴儿能否辨别形状、颜色,他们喜欢看什么,不 喜欢看什么。
(0~12个月)。 * 言语知觉的发展 * 出生后一周内能区分人的声音与其它声音 * 10~12个月能辨别母语中的各种音素 * 语音的发展
(1)0-3月 简单发音阶段基本韵母发音 (2)4-8月 连续音节阶段声母出现,连续性增加 (3)9-12月 学话萌芽阶段
* 前言语交流的发展
* 前言语交流的目的性
* 9个月婴儿原始祈使(为了获得:交错注视 、更正交流失败的信息 、 工具性姿态的仪式化 )和原始陈述(为了交流:呈示和给与)
* 前言语交流的指代性
* 指示是前言语交流指代性的典型表现
* 前言语交流的约定性
* 婴儿主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仪式化)和模仿进行言语约定性 的学习
2. 以词代句阶段
* 婴儿说出单个词,用这个词代表一句话的意思
争论;
* “预先成熟论”认为,运动经验只是加速或提前了心理发展,动作发
展促进心理的发展——“助长论”;
* “可能成熟论”认为,运动经验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前提,动作发展诱
导心理的发展——”诱导论”;
* 总的来说,动作在婴儿心理发展中既有诱导作用,又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