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设计审核要点工业规划与交通工程技术所桥梁室前言《桥梁设计审核要点》,以后简称“要点”,主要是根据桥梁规范、我们的常用做法和经验以及收集的其他院的一些资料编写而成。
本要点仅适用于我所桥梁专业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用于指导桥梁设计人员的设计和审核。
本要点中所谈到的桥梁均指市政和公路桥梁。
铁路桥梁的设计另行规定。
要点共分十章,每个章节主要包括“一般规定”、“结构分析”、“构造要求”等内容。
其中第十章为参考附录。
要点中列出的一些标准和规范,其标准编号中年代用XX表示,其含义是按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相关内容执行。
本要点由桥梁室负责解释工作。
鉴于目前与桥梁专业相关的一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正处在修编、发布阶段,设计人员在执行本规定的过程中如发现与新颁布的国标、行标有矛盾时,应按国标、行标的要求进行设计,并将问题与建议反馈给桥梁室,以便再次修订时参考。
《桥梁设计审核要点》编制组2013年05月13日目录1总则 (1)2一般规定 (2)2.1设计资料调查及设计程序 (2)2.2 总体布置 (3)2.3 桥孔布置 (4)2.4桥梁结构形式的确定 (6)2.5 桥梁横断面布置 (7)2.6 耐久性设计 (7)2.7有关计算 (8)3混凝土简支梁及空心板桥 (11)3.1 一般规定 (11)3.2 结构分析 (13)3.3 构造要求 (13)4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16)4.1 一般规定 (16)4.2 结构分析 (19)4.3 构造要求 (20)5 钢桥及钢--混凝土联合梁桥 (23)5.1 一般规定 (23)5.2结构分析 (25)5.3构造要求 (26)6 曲线梁桥 (28)6.1 一般规定 (28)6.2 结构体系 (29)6.3 结构分析 (29)6.4 构造要求 (34)7 下部结构及基础 (36)7.1 结构分析 (36)7.2 盖梁构造 (37)7.3 墩柱构造 (38)7.4 承台及桩构造 (39)7.5 桥台构造 (41)8 桥梁振动及抗震 (43)8.1 总则 (43)8.2 结构抗震体系 (43)8.3 地震反应计算 (44)8.4 构件抗震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 (45)9 附属结构及其他 (46)9.1 桥面铺装 (46)9.2 桥头搭板 (46)9.3 桥面排水 (47)9.4 桥面防水层 (47)9.5 桥梁伸缩缝 (48)9.6 桥梁支座 (48)9.7 桥侧防撞护栏 (49)10 大跨度桥梁 (50)10.1 变截面连续梁 (50)10.2 连续刚构 (51)10.3 拱桥 (53)1 总则1.1 《桥梁设计审核要点》,以后简称“要点”,适用于桥梁专业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用于指导桥梁专业设计人员的设计与审核。
1.2 本要点中所谈到的桥梁均指市政和公路桥梁。
铁路桥梁的设计另行规定。
1.3 桥梁设计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美观、可施工性及便于养护等要求,并考虑桥梁的耐久性设计。
1.4 桥梁设计中应特别注意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执行及国务院颁布的基本建设相关法规的执行。
当条件限制需要突破强制性条文时,应及时召开桥梁技术审查会议,通过技术会议确认后方可执行。
1.5 涉及到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时,应按《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执行,向业主或建设主管部门提出召开专家论证会进行论证。
1.6 桥梁设计各个阶段应满足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文件要求的设计深度,同时满足工程建设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的设计深度及文件编制规定。
2 总体设计与一般规定2.1 设计资料调查及设计程序2.1.1 设计资料调查(1)调查交通量及行人密度,确定桥梁荷载等级、行车道和人行道宽度。
确定好后应向业主反馈,应得到明确的文字性的答复。
(2)调查是否有过桥管线。
管线过桥相关规范规定如下。
公路桥应满足《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3.3.6条要求:“电讯线、电力线、电缆、管道等设置不得侵入公路桥涵净空界限。
严禁天然气输送管道、输油管道利用公路桥梁跨越河流。
天然气输送管道离开特大、大、中桥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00m,离开小桥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50m。
高压线跨河塔架的轴线与桥梁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一倍塔高。
高压线与公路桥涵的交叉应符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规定。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距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架空线路电压(kV)35~110 154~200 330 500距建筑物最小垂直距离(m)7.0 8.0 9.0 14.0 城市、厂区桥梁应满足《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第3.0.19条要求:“不得在桥上敷设污水管、压力大于0.4MPa的燃气管和其他可燃、有毒或腐蚀性的液、气体管。
条件许可时,在桥上敷设的电信电缆、热力管、给水管、电压不高于10kV配电电缆、压力不大于0.4MPa燃气管必须采用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3)测量桥位附近的地形,绘制地形图。
用于桥梁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地形图比例精度不得小于1:2000。
(4)探测桥位的地质情况,查明土层、岩层、地下水情况。
遇不良地质现象,应加以注明。
原则上一个桥墩基础不得少于一个钻探孔。
(5)调查和测量河流的水文情况,包括调查河道的性质,收集并分析历年洪水资料,测量河床断面图,调查河槽各部分的形态标志、糙率等,通过计算确定各种特征水位、流速、流量等。
与有关水利和航道部门协商确定通航水位和通航净空标准。
了解河流上有关水利设施对新建桥梁的影响。
(6)调查当地建筑材料(砂石料等)的来源,水泥、钢材的供应情况以及水陆交通的运输情况。
(7)调查了解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施工机械等装备情况,以及现场动力设备和电力供应情况。
(8)调查和收集有关气象资料,包括气温、雨量及风速(或台风影响)等情况。
(9)调查新建桥位上、下游有无旧桥,其桥型布置及当前使用情况。
(10)调查桥址区既有管线情况。
2.1.2 设计程序一般大型桥梁的正规设计工作,分前期工作阶段和设计工作阶段。
前期工作阶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简称“预可”),工程可行性研究(简称“工可”)。
设计工作阶段: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预可阶段——解决建设工程上报立项。
工可阶段——研究制定桥梁技术标准,处理好所有“外部条件”的关系(包括河道、航运、水利、城市规划等)。
初设阶段——最好有方案比选并有推荐方案。
主要提供桥型布置图、主桥引桥横断面图、上下部结构的一般构造图、预应力钢筋布置图,图中要标明主要结构尺寸(包括重要的细节构造和尺寸),估算工程数量,提供主要材料用量,编制工程概算。
技术设计阶段——初步设计的补充修改、深化和完善。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复杂的技术性问题,对于中小桥梁设计一般没有本阶段。
施工图设计——对桥梁各部分构件进行详细的结构计算,绘制施工详图。
2.2 总体布置2.2.1几个大原则:桥梁能取直时不宜弯,桥梁能做短时不宜长,桥跨能做小时不宜大,桥梁能做简时不宜繁。
2.2.2 道路桥梁一体设计时应考虑:道路的线型和横断面决定了中小桥梁的布置,对于大桥、特大桥作为控制性工程,道路的选线应充分考虑桥梁的设计要求,桥梁的横断面在满足交通通行的条件下,中央分隔带可以去掉,路桥横断面通过桥头过渡段来顺接。
2.2.3 桥梁纵坡:一般小桥通常做成平坡桥。
对于大、中桥梁,考虑到桥面排水和降低引道路堤高度,往往设置从中间向两端倾斜的双向纵坡。
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
对于市镇混合交通繁忙处的桥梁(如桥头处为交叉口),桥上纵坡和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3%。
对于厂区桥梁,由于受到地形条件限制,厂区桥梁最大纵坡宜不大于6%。
2.2.4 桥梁横断面布置主要取决于车道数及人行道宽度。
为了利于桥面排水,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桥面铺装,设置从桥面中央倾向两侧 1.5%~3%的横向坡度,人行道设1%~2%的反坡。
2.2.5 斜交角:桥轴线与支承线垂线的夹角,如下图所示。
斜交角有正负之分,图示方向为正,当桥轴线逆时针旋转φ度时与支承线垂线重合,则斜交角为负。
设计的时候切勿搞反。
从桥梁本身的经济性和施工方便性,应尽可能避免桥梁与河流或桥下路线斜交,但对于一般小桥,为了改善路线线型,或城市桥梁受原有街道的制约时,可以修建斜交桥,但从结构安全性和合理性出发,斜交角不宜大于45°。
2.2.6 桥梁应尽量取用标准跨径及通用图。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标准跨径为:6m、8m、10m,单板宽1m。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标准跨径为:10m、13m、16m、20m,单板宽1.25m。
(后张法,若必须用先张法时再另行商议。
)预应力混凝土T梁标准跨径:20m、25m、30m、35m、40m。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标准跨径:20m、25m、30m、35m、40m。
2.2.7梁型选用基本原则当跨径小于20m时,尽量选用空心板;当跨径在20m~40m时,可以考虑T梁和小箱梁,但要结合业主的要求以及当地的施工力量来决定(小箱梁较同等跨径的T梁吨位要大,对起吊装置要求更高)。
当跨径超过40m时,可以采用整体现浇箱梁、钢梁及钢混结合梁等。
2.2.8 厂区公路桥梁:厂区公路桥梁往往需要特殊设计,走行超重车辆,因此在跨径及梁型选择的时候原则是:在能躲避管线的条件下尽量选择小跨径、整体性好的现浇箱梁,可以选择预制小箱梁、预制T梁,不宜采用预制空心板,在桥梁高度受到限制时,可以选用钢箱梁,采用钢箱梁时应控制桥梁的自振频率不小于4.5HZ。
2.3 桥孔布置2.3.1应按照需跨越的道路、铁路、河道、管线(主要指市政及厂区桥梁)等的规划线位及断面,结合现况条件,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所跨越构筑物的使用和维护,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和适当考虑美观等方面要求的情况下合理布置桥孔。
2.3.2 桥梁孔径布置应尽量简单、统一,优先采用标准跨径,不能采用的尽量往标准跨径上靠,桥涵孔径的确定要充分考虑现况地形、地物、管线、结构的安全性、施工的简易性、结构的统一美观性,对于预制吊装梁,应充分考虑到道路运输条件、现场吊装条件采用合理跨径。
2.3.3 立交桥梁布孔长度,应结合桥梁所处地区的环境布置。
一般在市区为考虑街道两侧通透,桥头挡土墙高度可考虑在4m以下,但不宜小于 2.0m;远离市区可考虑6.5m~7.5m;在山区可根据路基形式及需要确定桥长;在软土地基上应考虑路基沉降及稳定性等因素,可适当加长桥孔长度。
当为路口转向处及斜桥、弯桥时还应考虑行车视线要求。
2.3.4 山区桥梁布孔应充分考虑在桥宽及坡脚范围内地形变化对布孔及基础的影响。
2.3.5 桥梁孔径应有主孔、边孔及主桥、引桥之分,一般情况下主桥的主孔跨径应大于边孔。
对于立交桥主孔一般宜设在被交路部分;在同一座桥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大跨与小跨不应交替出现,跨径变化也不宜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