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志愿者服务与管理

中国志愿者服务与管理

《中国志愿者服务与管理》课程教案目录课程一:志愿服务的基本理念 (2)1、Hi,我能引领社会时尚——志愿服务是一种新的社会时尚 (3)2、生活中不能没有爱——志愿服务是友爱奉献的事业 (4)3、助人自助、收获快乐——志愿服务是助人自助的行为 (5)4、“给予的权利”也需要满足——志愿服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6)5、体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志愿服务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7)6.遍布世界各地的志愿服务—了解多一些国内外志愿服务信息 (8)课程二:志愿者的基本要求 (10)1、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每一个人都可以参加志愿服务,每一个人都可能享受志愿服务 (11)2、选择你有兴趣的志愿社团——各种类型的社团对志愿者素质有不同的要求 (12)3、志愿者一诺值千金——志愿者不轻易承诺,承诺就必须做到 (13)4、亲密有度、距离有美——志愿者要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个性与隐私 (14)5、学会在服务中自我保护—志愿者要善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5)6、与志愿事业共同成长——志愿者要善于在服务中学习和成长 (16)课程三:志愿者公益活动服务技巧 (17)1、“多出花样”——公益活动中志愿服务的类型 (17)2、“凸显创意”——精心策划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的亮点 (18)3、“激发热情”——调动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的技巧 (19)4、“穿梭外交”——善于处理公益活动多部门多机构的关系 (21)5、“牢记职责”——志愿者要注意区分欣赏活动与服务活动 (22)6、“共享收获”——及时开展公益活动服务后的志愿者分享 (23)课程四:志愿者公民教育服务技巧 (24)1、支持和参与——公民教育中志愿服务的类型 (25)2、体验中提升——志愿服务是公民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26)3、微笑的魅力——志愿者是公民社会的形象代表 (27)4、排队与让座——公民礼仪修养从小事做起 (28)5、扣人心弦——公民文化传播活动的服务技巧 (29)6、滴水渗透——边缘青少年公民素质沟通辅导技巧 (30)课程五:志愿者社区生活服务技巧 (32)1、“关爱你和我”——社区志愿服务的类型 (33)2、“宁拆一座庙,不拆一个家”—居民家庭关系协调服务的技巧 (34)3、和为贵——社区居民人际交往与沟通服务 (34)4、请让我来帮助你——便民利民服务 (35)5、爱护生命——家庭安全防范服务 (36)6、共同的家园——社区美化绿化服务 (36)课程六:志愿者弱势群体服务技巧 (37)1、人有脆弱的时候——弱势群体志愿服务的类型 (38)2、长者关爱——孤寡老人服务技巧 (39)3、与你同行——残疾人服务技巧 (40)4、珍惜生命——病人服务技巧 (41)5、快乐成才——贫困学生服务技巧 (42)6、同在蓝天下——流动人员服务技巧 (43)课程七:志愿者环境保护服务技巧 (43)1、蓝天、碧水、绿地——环保志愿服务的类型 (44)2、善待地球——环保宣传服务技巧 (45)3、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服务技巧 (46)4、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服务技巧 (47)5、细心呵护——爱护动物服务技巧 (48)6、从我做起——养成环保好习惯 (48)课程八:志愿者专业技术服务技巧 (49)1、人有人的用处——专业技术志愿服务的类型 (50)2、使出你的绝招——专业技术志愿服务的素质要求 (51)3、传递智慧与爱心——智力援助志愿服务技巧 (52)4、通向国际的爱心列车——海外项目志愿服务技巧 (54)5、为了缺医少药的人——“健康直通车”志愿服务技巧 (55)6、为你编织充满希望的网——“信息直通车”志愿服务技巧 (57)课程九:志愿社团的建立和管理 (58)1.做好事也要“身份证”——合法组建志愿社团的程序 (59)2.“温馨和谐的家”——志愿社团管理的特色 (60)3.愉快与自豪——志愿社团的激励机制 (61)4、每天学多一点点——志愿社团的培训机制 (63)5、值得信任的品牌——志愿社团的绩效评估 (64)课程十:志愿组织的社会支持体系 (66)1、处处有资源——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 (67)2、关注重点——争取党政机构的支持 (68)3、共担责任——争取工商企业的支持 (69)4、争取“眼球”——争取新闻媒介的支持 (70)5、扩大交流——争取海外社团的支持 (71)6、“有米之炊”——志愿组织筹资活动“五诀窍” (72)课程一:志愿服务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1、让学员了解志愿服务、志愿者、志愿精神的涵义与特征2、让学员了解国内外志愿服务的发展和现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志愿服务、志愿精神各个角度的含义难点:对志愿者工作和志愿服务有全新的认识,了解到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多层次的意义,掌握国内外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教学过程】1、导入2、进入正课3、加以深化(事例分析)4、课堂总结5、思考题【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要点——志愿服务(也称义务工作)来源于英文Volunteer Service,是一种不为物质报酬而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促进文明进步,同时使自己获得精神充实与素质提升的事业。

小到在大街上随手捡一片垃圾、在公共用水场所主动拧紧水龙头;大到前往西部贫困地区参与扶贫助学活动、前往友邻国家从事文化、教育、医疗、科技服务;都是志愿服务的行为。

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都能够做些好事,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我们的社会就充满温馨与幸福。

1、Hi,我能引领社会时尚——志愿服务是一种新的社会时尚当今社会有许多新的生活时尚,如“超女”、博客、惊险体验、减肥健美等等,可是,有些时尚是过眼烟云,有些时尚却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欧美兴起热潮,逐渐传播到东方社会,逐渐传播到中国社会的志愿服务,也是国际流行的社会时尚。

因为,由于经济发达和生活充裕,人们追求的各种物质享受越来越容易满足,却导致“满足过后的空虚”、“享受过后的失落”。

这时,人们参与志愿服务,就获得另外一种自豪与充实,感觉生活具有新的意义。

中国有个著名旅游景点,曾经出现引人注目的一个细节。

当众多游客只顾游览、玩耍,并且随手仍垃圾、塑料袋的时候。

一对外国夫妇,分别拿着垃圾袋,一点一点地捡垃圾、擦脏迹。

没有兴师动众,没有高调说教,他们只是祥和的心态、微笑的神情,一点一滴地做着。

有些游客,开始并不在意,但是默默观察了这对外国夫妇的行为之后,感觉自己原来乱扔垃圾的习惯不好,就静悄悄地将垃圾放进垃圾筒。

经过了解,这对夫妇是外国公司在中国的高级管理人员,周末经常到人多游览的地方捡垃圾,已经坚持多年了,并不觉得特别,也不愿意宣传。

他们从小就在美国参加过童子军、救世军的志愿服务,把这些活动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不论是读书、就业,还是休闲、旅游,都愿意顺手做一些好事,自己开心,别人也开心。

当记者一定要这对夫妇谈感受的时候,,他们非常朴实地说,“不管在美国还是中国,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是大家都尊敬和崇尚的行为。

我们喜欢做,也做的很开心。

”青少年喜欢新奇、追逐时尚,这是正常的现象,无可厚非。

但是,希望大家了解和追求各种不同的时尚,在享受生活快乐的同时为社会做点好事,在体验新鲜刺激的同时关心和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在花钱减肥健美的同时抽时间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从而使自己的时尚生活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更加充实。

2、生活中不能没有爱——志愿服务是友爱奉献的事业很多人说,现在的社会很世俗,人与人之间都是利益计较的关系。

然而,志愿服务的存在,却表明社会还存在友善、存在爱心,而且随着志愿者的努力,这些爱和友善会传递到世界的各个地方。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片面追逐经济利益、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的倾向,却削弱了社会的凝聚力。

如果人人都自私自利,就造成社会的冷漠和贫乏。

志愿者的奉献和服务,也许难以解决多少实际问题。

也许,政府部门发放的救济款、抚恤金等更加具有实际作用。

但是,志愿者的服务和奉献,对于温暖困难群体的心灵,给予困难人士关心和希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为,人们在遭受挫折、面临困境的时候,不仅需要资金、物质的帮助,更加需要情感、心灵的沟通和理解。

志愿者给予微薄帮助的同时,聆听服务对象的倾诉、进行真诚的交流,让他们得到社会的爱与关怀。

志愿者是奉献时间、奉献精力、奉献财富、奉献热情、奉献爱心,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持之以恒、无怨无悔。

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丛飞,在自己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慷慨资助178名贫困山区的学生学习,先后资助和捐款超过300万元。

然而,他自己家里居住的仅仅是60多平方米的房子,还欠着17万元的分期付款未能交付。

当他患有癌症的消息传开后,引起全国民众的关注,也有一些人对他的做法不理解、提出疑义。

这时,有关丛飞的两个小事情,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在2005年的一个晚会上,丛飞带着病痛的身体上台演讲和唱歌。

他说,“有人说我是‘作秀’。

可是,如果坚持十多年‘作秀’是帮助了孩子,给予了困难学生机会和希望,我也认为值得。

”面对世俗的质疑,丛飞没有讲多少大道理,用朴实的语言和感情打动了人。

丛飞的妻子邢丹说道,“丛飞爱大家,也爱小家。

他对自己的女儿非常喜欢,只要能抽出空,就逗她玩耍,并且为她设想许多美好的未来。

可是,他也总是惦记着那些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只要有可能,就尽量帮助他们。

”由此可见,丛飞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也是有亲情有爱情的凡人。

只是面对贫困孩子们的读书需求,他奉献了才华和资金、奉献了青春和生命,成为当今中国“最可爱的人”。

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世界是冷漠和空虚的。

志愿者以自己的行为,一点一滴地奉献爱心,为增添社会的温馨、友善、亲切、和睦作出微薄的贡献。

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社会就能够越来越美好。

3、助人自助、收获快乐——志愿服务是助人自助的行为“助人自助”原来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概念,指帮助服务对象增强生活与发展的能力。

然而,深圳市义务工作者在1989年开始亮出“爱心奉献、助人自助”的旗帜时,就赋予新的含义——志愿者帮助社会和他人的同时,自己获得精神的充实、素质的提升与生活的快乐。

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下属有一个启智服务总队,是一群热心青年自由组合的队伍,成员由初期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三千多人,而且还不断吸引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报名加入。

有一位高职学院的女学生,在回顾参加启智队服务的经历时说,“我非常感谢志愿服务的机会,它让我学会了相处、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关心和体贴别人,也赢得别人的喜欢。

”原来,这是一位非常有才气的女孩子,但是因为高考偏差而不能如愿,没有进入本科院校,更没有进入重点大学,而是在大专的高职院校学习。

她由于感觉自己比其他同学聪明能够而喜欢独往独来,做事情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一段时间,造成与同学的关系不够融洽,得不到大家的理解。

参加了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后,她积极、热情、努力,希望通过服务与沟通学习更多的东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