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教育思想评述文/杨玉龙两千年以前的希腊有一位象中国的孔子一样著名的思想家,他就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出生在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曾游历过麦加拉、埃及、昔勒尼、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等地。
四十岁左右他回到雅典建立一所学校,名叫"学园",他在学园中从事教育和写作达四十余年。
柏拉图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教育家。
他十分关心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为了挽救日趋走向危机的城邦奴隶制度,他企图改革当时的政体,提出了建立"理想国"的方案,而把教育视为实现和维护"理想国"的根本手段。
为此他著书立说,提供教育理论和方案;开办学园,培养和造就未来的统治者;他还派出学生为一些国家提供政治。
(一)柏拉图在他所设计的理想国中,把公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农夫和手艺人三个等级。
他说统治者是神用金子做成的,因而最珍贵;军人是神用银子做成的,他们次于统治者;农夫和手艺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因而最卑贱。
他还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意志、情欲三部分组成,与灵魂相应的有智慧、勇敢、节制三种品德。
按照他的理论,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
因此国家中的三个等级分别体现灵魂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品德。
统治者体现灵魂中的理性部分,具有智慧的品德。
军人体现灵魂中的意志部分,具有勇敢的品德;农夫和手艺人体现灵魂中的情欲部分,具有节制的品德。
柏拉图认为,这三个等级的区分是由于人的天生禀赋的不同所决定的,因为"我们大家并不是生下来都一样的。
各人性格不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
①统治者具有统治的能力而适于统治人,因而他们的职责是管理国家。
军人是统治者的辅助者,他们的职责是执行统治者的命令,保卫国家。
农夫和手艺人适于体力劳动或做买卖,因而他们的职责是辛勤劳动,为整个社会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
柏拉图指出,正由于这三种人的天生禀赋不同,才能有所区别,适于不同的工作,所以他们的职责不同。
这三种人又分别体现了灵魂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品德。
因此"当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了"。
②反之"这三种人互相干涉互相代替对于国家是最大的害处"。
③而"一旦铜铁做成的人掌握了政权,国家便要倾覆"。
④柏拉图认为,实现理想国的主要条件在于国家的统治者是"哲学王"。
因为只有既拥有政治权力,又善于哲学思考的哲学王,才能把政治与哲学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因而能把国家治理好,使国家安宁,个人幸福。
那么,如何使国家中的这三种人都能各守其位,各尽其职,而不互相代替呢?如何把善于治理国家的哲学王培养出来呢?如何能把国家按照正义的原则建立起来和维持下去呢?柏拉图认为,这些事情靠法律不行,主要靠教育的手段。
通过教育才能使这三个等级的人安于自己的名分,只注意自己的事而不去干涉别人的事。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把具有高深知识,把握绝对的至善,不为名利,对国家尽职尽责的哲学王培养出来,从而理想国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他提出立法者应把教育当成"国家中的头等大事",要担负起对公民教育的重任。
统治者要把教育当成终生的事情,要把负责教育事务的官吏当成国家职务中的重要职务。
(二)柏拉图在他所著的《政治家篇》、《法律篇》,尤其是《理想国》(又译《国家篇》)中,就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作了详细的论述,从而为奴隶主阶级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方案。
在柏拉图看来,统治者要抓好教育,首先要严格控制国家中的人口数目,实行优生优育。
他主张理想国中的统治阶级(包括统治者和军人两个等级),不仅要实行公产公妻公子,取消私有制、家庭和婚姻关系,而且成年男女之间的婚配条件、年龄、时间,以及生育的数量都要在国家的严格控制之下。
每个国家都要在考虑到统治阶级人口的延续,战争,疾病,以及其他死亡的前提下,来控制人口的增减,其人数的多少要适合于国家大小的实际情况。
他规定男子生育的年龄是25-50岁,女子是20-40岁。
男女婚配的时间只能在欢乐的节日期间进行。
因为这个时期是男女在精神上,体质上最健康的时间,能保证生育出优秀的儿童来。
其余时间和年龄生育的应视为非法,国家不予以抚养。
柏拉图的教育计划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胚胎到20岁,可以称为初等教育。
柏拉图认为对公民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对儿童的游戏、玩耍的用具、所讲的故事,都必须做出严格的统一规定。
儿童在3-6岁就要参加宗教仪式,接受宗教教育。
从6岁起男女分开,进行体育、阅读,写作、演算、神话、诗歌,音乐等普及教育。
他主张对教育的内容要进行严格的审察,不让有害的作品传入,对诗歌、音乐、乐器等都要严加控制。
第二个阶段,可以称为高等教育。
这个阶段的教育的对象,是统治阶级的子女,农夫和手艺人的子女只能受到普及教育,不能得到高等教育。
柏拉图规定对统治阶级子女中的优秀者,从20-30岁进行数学、天文学、谐音学等教育。
这十年教育主要是进行抽象思考,为以后学习更高的辩证法、把握理念知识做准备。
经过这十年教育后,再从中选拔优秀的人才,进行五年的辩证法教育。
因为只有懂得了辩证法的人,才能把握绝对的至善,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统治者。
到此系统教育可以告一段落。
按照柏拉图的教育计划,再从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过辩证法的人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才,"容许他们来统治国家,裁决国家大事"。
⑤这些人从35-50岁期间可以作为统治者出任各种公职,如担任军事统帅和第二位的国家管理人员,继续对他们进行锻炼和考察。
然后再从中挑选出最有才智者,进行哲学训练,把握理念知识,等待轮到他们作国家的统治者----哲学王。
(三)柏拉图的教育是把德育教育寓于智育教育之中,把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把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与智育教育结合起来。
柏拉图明确指出,第一个阶段教育的主要目的,既不是为了单纯传授知识,也不是为学习者提供谋生手段,而主要是为了培养公民的心灵、德性。
所以他主张对农夫和手艺人的子女也要进行普及教育,使他们在长大以后能安于自己的等级,尽自己的职责。
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
不去取代其他等级,以防国家倾覆。
他提出对教育的内容要严格地加以审察,譬如要一律排除荷马和赫西俄德的史诗,悲剧诗人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暗示福祸无常,在语言上既亵渎神明,又不敬重英雄,因此这类作品不利于用来把青年培养成具有正义、虔诚、勇敢、节制等美德的人。
"只准许歌颂神明的赞美好人的颂诗进入我们的城邦'。
⑥禁止消磨人的志气的音乐,只容许演唱那些鼓舞人们勇气和促进节制的雄壮纯朴的韵调,不准吹挫伤人们锐气的长笛,只准弹奏有益于人们心灵的七弦琴和竖琴。
他重视体育和音乐,他认为体育既可锻炼身体又可进行军事训练,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心灵,又有利于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
柏拉图还指出,第二阶段教育中所设的学科,目的既不在于功利,也不在于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更不在于推动科学的发展,而主要是为了纯化心灵,训练思维,进行抽象思考,为学习更高深的知识做准备。
而只有经过十年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才能学习高级的辩证法知识,进而把握善的理念知识,才有可能被选入统治者的行列,担任国家公职。
在担任国家公职的实际锻炼和考验中,再学习哲学,只有那些具有最高深的知识,把握了绝对至善的人,最后才有可能成为哲学王。
由上可见,柏拉图的教育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受教育者的心灵即道德。
他企图通过全部教育计划的实施,既培养出安于名分甘心接受统治的被统治者;又培养出以统治意志为意志的执行统治者命令的军人;更培养出能把政治和哲学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善于治理国家的哲学王。
从而使理想国得以实现。
(四)柏拉图不仅提出了一整套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计划,而且还开办学校,以学园为基础,为当时的希腊和其他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柏拉图的研究者沃梅尔认为,柏拉图考虑学园的教育目的是"作为统治者的一个训练基地,不仅仅是维护一种特殊的政治理论,而且还对学园的那些获得政权的成员们提供实际的指导"。
柏拉图所创建的学园不仅直接培养出小亚细亚阿尔塔尼亚的僭主赫尔米亚,叙拉古的僭主狄昂等人,而且还派出了许多弟子到一些国家去帮助改革政体,制定法律,进行政治咨询,以及担任宫廷教师。
据普鲁塔克等人的著作中记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六十年代,柏拉图就应马其顿国王佩尔狄卡二世的要求,派他的学生欧佛赖俄前去王室作宫廷顾问,欧佛赖俄告诫宫廷团体要"研究几何学和从事哲学思考",并说服了佩尔狄卡二世,设立了一个由青年王子菲利所领导的学习组织。
菲利登上王位后,又邀请柏拉图的高足亚里士多德去担任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在亚里士多德的精心教育下,亚历山大成了称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
可见柏拉图及其弟子的教育,与马其顿两代王子的成长和霸业的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斯彪西波曾提醒菲利不要忘记他能掌握政权应归功于柏拉图。
黑格尔说:"亚里士多德这个学生后来如何,是众所悉知的事,至于他的教育的结果是怎样,创立亚历山大的精神和事业的伟大以及他对他先生的持久友谊,就是对亚里士多德的最好鉴定--如果亚里士多德需要这样的鉴定的话,这些事实为他的教育精神作了见证"。
⑦柏拉图还派弟子科里斯库和厄刺斯拉到小亚细亚的阿索斯会同赫尔米亚组织了一个柏拉图学院派小组,企图在那里实现柏拉图的理想国的设想。
柏拉图亲自为他们当政治上的顾问,促使赫尔米亚把他的僭主政治变成比较好的政体。
柏拉图还曾派欧多克苏、亚里士多德等人,帮助他们自己的城邦改革政体,制定法律。
不仅如此,柏拉图还三次亲自去叙拉古,企图通过教育把那里的僭主培养成哲学王,以便在那里实现其理想国的方案。
当他在叙拉古培养哲学王的打算失败以后,他又用极大的精力培养了僭主的内亲狄昂,后来狄昂在学园的一些成员们的支持下,训练军队,攻占了叙拉古,成了该坞的新僭主。
可见,柏拉图是通过教育把国王培养成哲学家,或者让哲学家通过政变的手段来取得王位,以便实现其理想国。
(五)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所创建的学园,可以称得上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所固定的学校。
学园所招收的学生不仅限于雅典,而来自四方八方。
学习的科目也不局限于哲学,还包括数学,天文学,物理学,体育,音乐等,也就是柏拉图认为对培养未来的统治者有辅助作用的学科均可开设。
而柏拉图本人也不仅在学园中讲授哲学,还讲授数学,天文学,音乐理论等。
学园不仅是一所学校,还是一个科学研究的场所。
柏拉图本人对数学有相当深的造诣,对地理学、宇宙学都有一定的研究,而其著作《蒂迈欧篇》便是有力的见证。
他的美学、伦理学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