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与毕业环
节关联的实践
[摘要]论文就我院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在实践教学
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详细分析,从当前就业要求分析来看,毕业环节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就业有一定影响已成共识,其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及学习能力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4种能力和素质。
创新本科毕业环节和专业综合课程实验教学的”双赢”是本论文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创新综合实验毕业环节关联
前言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在我院实施以来,经过不断摸索与尝试,基
本形成了较稳定的实验体系,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基础和综合实验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变了过去学生认为大学四年没有学到东西的“感觉”。
尽管如此,通过我们的调查和学生的反映,课程的实施还有很
值得深思的地方。
首先课程在第七学期进行,而此时面临毕业的学生主要分为两个群体,考研群和毕业环节群,考研的同学正处于关键的备考阶段,而非考研的学生主要在进行毕业论文,都比较忙。
如何将此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既能完成综合能力培训,又不耽误时间和成为学生的负担而草率应付?我们认为应该创新性的进
行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更新,让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为学生继续深造和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帮助,简言之,应该加强课程与毕业环节的关联性,使课程成为他们真正的一个练兵场。
一、存在的问题
生物工程传统的专业实验教学以课程为单位,采用固定学时、以单元操作为模块、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验内容简单,相互融合较少;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较少;实用型、反映学科前沿的实验较少。
且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做法,使实验流于形式,效果较差,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体现生物工程实验的综合性特点,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于生物工程知识与技术全面的了解与掌握。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是依据生物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和流程,选择典型的生物工程产品为代表,在实验室中模拟实际的工艺流程进行生物产品的生产与开发。
国内外许多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综合实验都取得了良好效果,证明专业综合实验的开设在理论课程学习和生产实践中真正起到了纽带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能力、自主意识和综合素质。
毕业环节(毕业论文、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是衡量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毕业资格与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但近
年来,毕业论文质量下滑,忙找工作,论文拼凑,有人建议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
为此,教育部2004年4月(教高厅[2004]14号)强调指出:“本科毕业论文不能取消只能加强”。
[1]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对多家兄弟院校的交流、收集资料[2-3],组织团队专业教师参与讨论,同时针对针对发酵工程、制药工程与生物分离工程三大理论专业课程,结合上述内容实际,设计系列综合性实验,每一个综合性实验均以一个产品为主线,综合利用多种原理与技术方法完成实验过程。
二、解决方案
(一)优化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内容
基因、发酵、酶、微生物、制药等工程类课程和生物下游技术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
结合我校和我院十二五教学改革的规划,我们将对生物工程专业各课程实验大纲和内容进行重新制定。
根据学生不同群体的实际,教学团队做好实验开设前的调研,分析所有毕业环节所涉及的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分析毕业论文选题,尽可能找出共性实验环节,整合后作为这部分学生的实验内容,统一进行安排指导,这对解决即将准备进行毕业论文的同学的茫然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二是部分同学此时已经联系好了就业单位,将单位的需要直接化为实验内容,或者直接向我们的实习单位、相关企业征集毕业选题也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一举二得;三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和学生考研学校的分析,加之现在对面试环节的权重增
加,我们将重要的单元实验进行串联,寻找载体进行综合实验,加强他们对理论理解能力的同时,为他们将来的面试环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更有效利用他们的宝贵时间。
具体实施方案见如下示意图:
图1:创新方案实施示意图
1.创新建设体系
制药工程实验体系、酶制剂实验体系的实验内容主要来源毕业环节和企业生产,酿造酒实验体系主要来源企业生产,因为有部分学生已经在上述相关企业中实习并有了就业意向;基因工程实验体系主要针对考研同学,该实验紧紧围绕基因克隆展开,以因为这部分理论内容对于考研学生也是很难理解,所以通过实验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的理解。
2.创新建设特色
(1)紧密联系地方生产
学校所在地为长三角重要城市,近年来生物发酵制品快速发展,分布着众多规模较大的生物制品企业如浙江国光药业有限责任公
司、嘉善黄酒股份有限公司及钱江生化有限公司等。
所以依托地区优势,选择的抗生素实验体系和酿造酒实验体系分别来自于本专业的上述实习基地。
工艺流程与企业大规模生产过程基本一致,具有模拟生产的性质。
学生参观了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再通过该实验体系的训练,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基本掌握了相关制品的生产过程,在教学和就业中真正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
(2)科研促进教学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始终离不开科研的支撑。
同样,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科研正是培养这两种能力的最佳手段。
因此,科研如何促进教学、反哺教学、体现其教学功能也是我们设计该实验系列所考虑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直接将教学团队相关的科研项目分解后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实验所用菌株及相关工艺均为课题组科研成果。
(3)学生自主设计内容
实验教学过程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产品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酶制剂实验体系中,学生可自主选择菌种筛选方法、分离纯化方案和酶固定化技术等。
生物制药体系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工艺条件选择接种量、培养基组成、发酵过程的控制方案,甚至有的学生结合毕业设计提出的响应面实验结果进行发酵培养基组成的优化。
不把学生的最后产品产量高低作为实验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
注重学生的实验思路、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及控制方案、实验结果分析。
同时在内容上引导学生与每年度浙江省生命学科竞赛内容与要求联系起来,更增加了科学性。
(4)综合性强
实验内容的设置上,以生物工程产品为纽带,融会多门课程的不同知识点。
以发酵工程为主线,使学生在微生物基本实验操作、发酵工艺控制和检测及生物下游技术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系统的锻炼。
通过大实验体系建立起了绝大多数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整个实验体系覆盖面宽,综合型强。
完善了生物工程实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以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综合研究型实验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一直是个难题,我们在对传统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的基础上,调整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探索和听取学生意见,人性化管理,动态的进行实验。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的每个体系必须连续完成,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和可自行支配的实验时间,实行开放式教学,即实验室开放、实验内容开放、实验时间开放、教学管理手段开放。
采用集中排课连续进行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可以综合应用已学的理论与技术知识完成实验。
在这一时间段内,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可自行调配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
在实验期间,必须做到任何时候有相关的教
师指导学生的实验,保证学生的安全与仪器的正常运转。
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来,比如让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学会一些仪器的使用,在实验过程中教会其他学生,这样既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为今后从事的工作打下基础;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可在很大程度上相应增加实验队伍,从整体上减轻这类生物综合大实验时间紧、工作量大的问题。
三、总结
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但这项工作要想做的更好,就必须要求我们教学团队继续探索、交流、学习,同时一定要积极听取毕业生及单位的反馈意见,并加以改正完善。
嘉兴学院实验技术教改课题(批准号:n85151179),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课题。
[参考文献]
[1]赵玉凤,等.以就业为导向的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探
索[j].实验室科学,2007(5):17~18.
[2]riley m r.introducing journal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j].journal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2007,1:1
[3]endy d.foundations for
engineeringbiology.nature,2005,438:449~454.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