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摘要】: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学模式创新是实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

文章从原有教学模式和高校现代教学模式的特征作简要比较,讨论了建立现代教学模式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

在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现代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依景激情,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的辩证统一。

同时从教学阶段、教师行为、教学策略和适用范围及其预期效果等角度进行了探讨,从而对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作出积极思考。

【关键词】: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策略一、教学模式的尝试性界定与当代国内外教学模式举隅(一)教学模式的尝试性界定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形成的一套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国内较为有影响的是张武升《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中的定义: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理论以简约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另外还有戚建庄、王北生主编《教学艺术新论》中的定义: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用于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再现和调节教学功能的教育策略体系。

它由教育哲学主题、功能目标、结构程序及操作要领等部分构成。

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是乔以斯(B. Joyce)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供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

”因此,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有意识地将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策略组合起来综合运用,以达到特定教学效果的行为模式。

(二)当代国内外教学模式举隅从理论流派上看,国际范围内较为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主要有:1.美国学者布卢姆和卡罗尔的掌握教学模式。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采取班级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以班级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提供学生所需要的个别帮助和所需额外的学习时间。

对学习目标进行结构性分类,强调掌握学习的循序渐进,以新的教学模式需要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来实施,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是实现现代创新教学的关键。

其主要特征是形成性测验对学生开展评估,及时提供反馈和矫正。

2.美国学者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把他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运用于教学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强调转变教师角色,创设接受性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有意义学习行为模式的形成。

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是需要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此外教师只是促进者,只做非指导性应答。

3.前苏联学者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

注重构建真诚合作、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顾问、指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3.美国学者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美国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ner)提出来的发现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某些材料,去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

以乐观主义的态度相信任何人都是可教之才,认为学生应该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发现过程,激励内部动机,注意及时反馈。

4.德国学者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

强调从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标准来选择典型的事例和关键问题,通过讲授和探讨,带动学生理解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一)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1.教育方式的转变当前的教育改革正由封闭型教育转向为开放型教育,继承型教育转向为创新型教育,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向为个性化教育。

在此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强调多元化、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之主流。

在这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思想。

教学思想的更新是教学模式创新的灵魂。

教学模式创新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不能夸大模式的适应性;要注意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同时,当前终身教育和通才教育思潮蓬勃兴起,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不断崛起 ,迫切要求新时期的教师具备一种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能力。

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汲取新知的能力,才能立足讲坛,培养出大量的创新人才。

2.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新教育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学生是创新教育实施的主体。

然而,现在的许多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老师讲课方式墨守陈规,老师一直教,学生一直学,不管接受的效果如何。

这种以教师“灌输式教学”和学生“接受式学习”为突出特点的我国传统课堂,其教学模式始终制约和束缚着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着我国创新教育的开展。

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真正而有效的措施。

国内外教育家都在不断尝试、探索和实践适合自己的创新教育模式:即在创新教育理念下,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创新化、课堂教学气氛生活化、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化,使得学生学习的潜能和自身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程度激发和全面发展起来。

一个教师,若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就必须搞科研,苦练内功,掌握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和知识。

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依照一成不变的教材,一般化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要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处于学科的前沿。

大学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分支 ,在教学改革中,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相一致,是本科教学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系统化措施。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1. 建立课程设计的教学平台主要是选择合适的教学用具,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地软硬件环境。

过去,学生课程设计的多数课题为软件设计型 ,在本机上实现算法设计、分析误差、校正……,很少有一个实际的系统去测试;受现有实验设备或科研设备的局限,少数硬件课题只能在现有设备上做设计好的实验,很难让学生真正参与、改变它。

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在课程设计教学中仍无法得到真正地解决。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型科技教学设备相继出来,为学生进行反复性、实践性、参与性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比如现在实验室有很便利性的大型实验设备供同学们使用,这就增加了实验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权威性。

同时,这种软硬件教学平台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逐步地完成由学习者到实践者的转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 创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就是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即: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方式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资源是开放的。

这种开放性的特征是基于实验教学过程和能力培养过程的复杂性、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人才的个性化和发展目标的多元化等因素。

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的机会不是很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其中,这样获得知识的方式更加自由化,学生记忆的时间也会加长,不会出现知识到耳边这边进那边出的情况。

学生获得知识及记忆知识过程中会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目的性。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提供了这种探究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

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选择或提出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实验仪器等观察现象、分析数据、获得结论。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训练是多方面的: 比如要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

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要选择仪器和方法。

这一过程就必须经过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等积极的思维活动;要对安装调试、实验和操作,这一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通过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辩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分析现象、排除实验故障、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灵感、提高综合素质具有特殊作用。

3.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调整适合创新教育要求的现代教学模式,应当是整合以往教学模式的优点,弘扬创新精神,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方面,现代化的课堂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要自主性学习,教师成为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

学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更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从“封闭的束缚态”转变为“开放的自由态”,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或者“满屏灌”由于课堂纪律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很受拘束,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学生不能自由大胆地、随时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与见解。

这样的课堂无疑将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中。

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学校实际培养出大量的在教师和家长看来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和“乖孩子”。

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方面,教师是绝对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学生畏惧教师,害怕在教师面前犯错误,很难实现平等和友好。

至于培养目标,我国的教育是将学生都当成科学家来培养,层层选拔式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绝大多数学生无疑都成了“陪读者”、“失败者”或称“牺牲品”。

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学校没有受到良好的通识教育,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表现出社会生存技能缺乏和素质能力偏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但是这并不等于对传统课堂的全盘否定。

统课堂也有自己的优势。

4.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善于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应该有自己的继承性。

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都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使有些方面发生了变革,,也并不是对传统的完全否定,而是表现为批判的继承和更高层次的综合等多种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包括传统的教学模式。

有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关系与角色扮演及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方法对我国当前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是在借鉴别国经验时,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权衡。

借鉴国外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一方面要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柏”的态度和做法,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分析,确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那种生搬硬套,将他国教学经验囫固吞枣地直接应用于我国课堂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三、教学模式创新案例及启示例如在英语课堂上,很多老师采用“小组互动竞争型”教学模式,一个unit 中的关键词(key words)和语法要点(grammar focus)老师不再一一讲解,只把重要用法简单介绍一下,之后给15分钟时间准备,分组鼓励学生把所有key words一一串起来,语法要点要运用到其中,组成一个小文章,题材范式不限,只要学生敢于说出来,敢于想象,发散思维,用口语表达出来,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