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白板展示:超市购物时的对话情境?教同学们,画面中他们在说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用对话中提到的克和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克、千克)二、新知探索1.认识工具——称。
2.认识克(g)。
(1)活动:称称。
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用手感受下1克有多重。
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掂。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一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一角硬币重1克,你放在手心内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
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掂,感受有多重。
(3)说说。
通过刚才的掂掂、称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感觉)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板书:克——g)(4)议议。
在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5)填填学生独立教材第2页“填一填”,并汇报。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读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袋盐呢?学生观察:1袋盐重500克。
想: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让学生把两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老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得出: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2)估一估教你能估一估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吗?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苹果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苹果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3个苹果重约1千克)。
(3)称一称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千克大米。
让学生先将大米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称出1千克大米。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②小组合作用盘称称出2千克大米。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③教师巡视: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萝卜有多重。
(4)填一填。
6kg=( )g 7000g=( )kg 11000g=( )kg教师指名回答,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习应用1.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称一称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1题。
四、板书设计五、课后反思教学中忽略运用对比的方法感受轻重。
可用右手掂两袋食盐,左手掂1个一角硬币,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
通过学生的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我发现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学生对“克”、“千克”的质量,认识体验还够,判断几克、几千克,误差较大,还需要通过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促进。
篇2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克和千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对于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孩子来说,物体的重量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同时,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他们对身边物体质量来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面条,各种实物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问题,平时你们去超市买东西,那超市里都有什么呀?生:......对,超市里有很多生活用品,包括吃的、穿的、用的,样样俱全,下面我们来看这张图。
出示图一:购物周末,小丽和小宁陪同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都买了些什么?物品外装上的重量是多少?同学们仔细观察,谁来说一说。
生:饼干,净重110克生:洗衣液,净重5千克嗯,还有一个苹果需要用称来称一称,才知道它的重量,5个苹果重1千克。
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或千克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
板书:《克和千克》出示图:图片找标识(日常生活用品的重量)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用品,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先来找一找含有克作单位的物品,把它找出来吧。
生:口香糖,3克生:菊花茶,12克生:瓜子,100克同学们回答的真好,再找一找含有千克作单位的物品吧。
生:洗衣液,5千克生:一箱苹果,25千克嗯,真棒!我们知道“克和千克”是表示物体的重量单位。
板书:重量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净重是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的吗?生:称对,用称来测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活中的称。
出示图:日常生活中的称看,这些都是测量物品的称,不同重量的物品所选择的称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名称吧。
第一个是电子称:它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电子计量器具,操作方便,快速,准确,稳定。
第二个是体重称:它能够准确的称量人体的体重。
第三个是磅称:磅称用来称量较大物体的重量,一般适用于货物、工地等场所。
最后这个是天平称,天平称主要测量比较轻的物品,你们知道天平称的使用方法吗?有以下几个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使用前将游码移至左端的“0”刻度开始。
3、称的重量范围在5千克。
4、将物品放在盘子左边,游码放在盘子右边,一定要轻拿轻放,调到平衡。
5、读出数据我们已经认识了称的名称和操作方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1克有多重?1千克又有多重呢生:想好,咱们先来研究1克有多重?现在老师手里拿了一枚2分的硬币,你们猜一猜它的净重是多少?生:约重1克约重1克,那你们想不想用手亲自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重量呢?生:想好,下面老师准备了一些2分的硬币,发给同学们,一一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吧!一克有多重?说说你的感受?生:很轻生:很轻,很小生:像没拿东西一样同学们说的真好!咱们再来看一个小实验,用天平称黄豆,看看一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呢:出示:称黄豆问题:1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同学们估算一下!生:7粒对,咱们这个实验上显示结果是7粒,黄豆大约有1克重,因为不同大豆粒子,大小重量是不同的。
总结: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7粒黄豆大约重1克,这种比较轻的物品是用天平称来称的。
咱们再来看图生活用品中含有克作单位的商品,把它给找出来吧!出示图:克请同学回答,把它读出来生:口香糖重3克生:菊花茶重12克生:瓜子重100克对同学回答真好,以上都是以克作单位的商品。
(板贴)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字母“g”表示。
刚才我们学习了1克的重量,下面要老师考考你们。
出示图:估一估下面哪些物品比1克轻?哪位同学回答一下生:羽毛生:毛绒嗯,回答正确,还有其它的想法吗?如这包纸巾,一整包的重量比1克重,如果抽出其中的一小张,就会比1克轻。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生:一张纸比如一根头发,一根绣花针,一粒米.......同学们,刚刚对1克已经有了初步地认识和了解,那我们一起继续研究1千克有多重!出示图《千克》大家看,这些物品的净重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的,谁能准确的读出来,说一说?生:洗衣液5千克生:苹果整箱重5千克生:盐一袋重500克,有两袋重,就是两个500克,500克+500克=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同学们来看我手里拿着一袋洗衣粉,大家仔细观察,它的净重是多少?生:1千克是的,你们再感受一下1千克的重量有多少,掂一掂吧:生:重对1千克要比1克要重的多得多怎样来测量千克的呢!一起来看:物品的重量用称来测量1、1千克的洗衣粉2、5个西红杮约重1千克3、小朋友的体重是25千克测量物体时,指针指向几,所指向的数字就是几。
板贴: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字母“kg”来表示。
课堂总结: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学的克和千克,一枚2分硬币是1克重,7粒黄豆约重1克,“克”用字母“g”表示,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是两个500克,两个500克相加,就等于1千克。
所以:1千克=1000克“千克”用字母“kg”表示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吧出示:一、小练习:1、一袋奶粉重500()2、书包重1()3、一个大西瓜重4()4、小明身高1()35(),体重28()5、一个气球重5()6、一箱桃子重12()二、判断:1、一袋盐重500克。
()2、一只鸭重3克。
()3、一根跳绳长2厘米。
()4、爷爷体重重60千克。
()5、一只猫重3克。
()6、一千克奶粉和一千克铁一样重。
()课后拓展:今天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的认识,知道了物体的重量是有克和千克为单位的,每个商品的外包装上面都有它的净含量,请同学们回家找一找含有克和千克的物体吧!篇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教学准备】盘秤、天平、200克的果冻、500克的盐、二分硬币、水果、1千克沙子等【学具准备】每组准备一个2分硬币、10克凉茶,200克的果冻,1千克沙子、2袋500克的盐、纸巾一卷,数学书一本,橡皮檫,中方本,一张表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课件出示两名学生对话情景:比一比谁更重,我的体重是45米,我更重是52分钟)他们说的对吗?你有什么想说的?生:米是长度单位,分是时间单位。
那到底在生活中是用什么单位表示重量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小猴子新开的超市看看吧。
你看到了什么?生答。
它们的重量是用什么单位表示的?生:克,千克,g,kg其实英文字母g就表示克,英文字母kg表示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