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一次工业革命(复习课)
执教者:季虎
执教班级:高三(7)班
教学目标
识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进程、发明及影响;
理解:海外殖民扩张与英国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
工业革命对世界面貌的改变;
讨论: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推动作用。
重难点:
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
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
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丰富,现实意义重大,可以通过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历史思维能力,感悟历史知识的魅力,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课前,让学生先梳理教材知识点,使学生形成课堂思维的知识平台。
课堂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构建问题情境,形成思维冲突,引导学生探究历史学科的方法,体会历史学科的魅力。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展期是1851年5月1日至10月11日,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其定名中的“Great”在英文有伟大的、很棒的、壮观的意思,借此博览会英国在当时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那么,当时让英国女王感到最“荣光”的展览品是什么?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复习书本知识点并完成。
知识梳理
1、工业革命的过程和成就:
2、工业革命的条件: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
材料二 1624年英国制定专利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
材料三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和原料……英国还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优势。
由于英国的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技术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因素有哪些方面?
3、工业革命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
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磅。
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
煤产量179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世界历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农业、工业在英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示意图:
材料四 英国在不同时期城市和人口比重统计表
材料五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
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
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
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初期的普遍现象。
材料六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为追求自己利益自由地做出选择,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
材料七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美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占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至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了。
——《大国崛起》材料八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
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质疑问难
1、工业革命的进程和成就:
(1)工业革命中的核心发明是什么?
(2)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
(3)工业革命的发明有什么特点?
2、工业革命的条件:
(1)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直接动力是什么?
3、工业革命的影响:
(1)对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形成的?
①工业革命的展开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之后,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③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延伸拓展
1、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欧美的英法美等国先后开展了工业革命,奠定了它们近代
3、(分组讨论)请结合史实从经济、政治及思想等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①政治: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列强打开中国的门户,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
③思想:魏源、林则徐等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巩固练习
1、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C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2、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
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A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3、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B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4、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方式发生的变化 ( D ) A.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B.由赤裸裸的掠夺转为控制国际市场价格,进行不平等交换
C.由在本国转为在全世界确立资本主义统治地位
D.由掠夺财富、积累资本转为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5、马克思曾经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这说明: ( B )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6、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 )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7、读《美、德、英、中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曲线图》,其中曲线②代表的国家( C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中国
课堂小结
需求增加,手工有限。
蒸汽时代,机器生产。
交通革新,工厂出现。
工业革命,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