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体育教学中关键问题的解答与解决方案(下)

小学体育教学中关键问题的解答与解决方案(下)

小学体育教学中关键问题的解答与解决方案(下)—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与“学”的常见问题探索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咱们接着讨论小学体育课教学当中教与学的常见问题。

第三个问题,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与学的评判。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1.上好课的九条建议,我们来展开分析一下。

2.对好课的评判一个模糊评判的现象,一起来讨论一下。

3.好课的多元定位。

4.好课的达成方略。

首先来看一下上好课的九条意见。

上好课的九条意见首先一条是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能够依据体育课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的贯彻体育课的标准,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深入的发展,这是最首要的一条。

我们的体育教学如果要按照这一条去教学的话,我们首先应该把关注点集中在什么地方?首先我们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明确,体育这样的学科的性质是什么?体育课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如何贯彻?了解了这三个方面,我们的指导思想就能够贯彻;第二点教学目标。

九条建议当中谈到了教学目标,而且它认为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评价的。

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之前备课的时候,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是否是明确的、是否是具体的,这个目标的制定是否是可操作的,另外能否进行评价。

如果这几个方面都能满足,这个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成功的、是合理的,同时是有效的。

第三条谈到了教学内容。

它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能准确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育学的因素。

我们关注点一是学生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了解学生的特点,我们的关注点是学生的特点、发展需要、教材的性质、技术难度、教与学的因素。

在考虑这节课教什么的时候,作为老师首先应该考虑学生,这个学段的学生或者这个年级的学生甚至是你教的这个班的学生特点是什么?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它的认知特点。

再一个是发展的需要,另外还要考虑这个教材是否适合,这个教材本身的性质是什么?技术难度是否适合这个学段这个班级的学生学习。

另外是否有教与学的因素,有些教材的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教与学的因素,也就是说有些事学生感受到是会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内容。

例如跑步,会不会没有明确的区别,从技术难度来讲。

例如游泳会不会有截然的区别,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是选择哪一类的?第四个方面谈到了教学设计。

要求教学设计要科学,教学的分段要合理,刚才谈到教学分段的时候就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这九条意见当中明确的提出来教学分段要合理,教学组织要严密,教学方法有效。

因为教学设计牵扯到方方面面,是一个全局的问题,既有组织形式的设计也有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有方法的选择,还有分段的分配。

再一个教学步骤是否清楚,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强度是不是科学?安排是不是科学?另外场地、器材、教具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利用是否经济、实用、有效,是否符合教学的实际要求。

因此我们作为一个老师在看到这几条的时候,这几点一定要着重考虑。

首先要科学设计这节课,其次我们的分段能简单尽量简单,例如分三段或者四段,而不要过多的分段。

再一个组织一定要严密,不要有多余的干扰性。

另外方法要有效,这个方法不单单是教的方法,还有教师指导学生学的方法。

再一个就是步骤要清晰,有些一节课的步骤是不够清晰的是混乱的,因此我们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非常清晰的步骤,再一个负荷的实际性、场地器材安排的合理性。

如果这节课你的设计考虑了这几个方面,而且都能够达到科学、合理、有效,那么这个设计是成功的。

再一个考虑到师生关系,在上一讲里已经谈到了有关师生关系的问题。

在这里谈到的这些方面我们来看一下,无论是接受学习也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好,其中都隐含有师生关系的处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我们都要考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怎么样的互动,因此我们的师生关系一定要把握好。

再一个是面向全体。

我们的体育教学不是对单个人的指导,也不是对单个人的教育,而是面向全体的教育,因此在教学当中我们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要求,所有的同学都要达到,另外一节课当中几十个学生并非完全基础一致,他们的技能水平也不完全相同。

因此对于老师来讲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有区别对待。

因为有的孩子吃不饱,而有的孩子吃不了。

因此这个时候我们要考虑我们的内容、我们的方法要在针对于全体的同学的基础上,针对个别特殊的学生有所关注,有所不同的目标体现,不同的方法指导。

第七条是健康促进。

在这里面谈到两方面的健康促进,其实我们的健康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三维观,身体的、心理的,另外一点是适应的。

完成这三方面的整合,我们才能说是真正的、完全的健康数据。

在这里谈到两点,在教学当中,或者是教学设计当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处境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再一个方面就是教学技能,对一个老师来讲能否教好课,能否把课上得精彩一些,需要有各个方面的技能体现。

这里谈到这么几点,口令、示范、讲解、保护帮助、指导练习、纠正错误、队形调动、课堂常规、安全措施、突发事件等等这些方面。

例如突发事件,体育课当中经常会出发突发事件,例如有些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滚翻、前滚翻、后滚翻,出现了滚翻的不圆滑或者是双扛上掉扛或者是等等其它的一些情况。

例如两个人发生争吵,那么这些突发的事件不是按照老师预告设计好的程序、内容、步骤的所有的环节和现象我们都可以称其为突发的。

对一个老师来讲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一定要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圆满的完成一节课,不能被一些突发事件的干扰而扰乱了课的正常秩序。

有的老师可能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一旦出现了突发事件不知道如何是好,因此这样的老师应该在这方面加强锻炼。

第九条建议是因地制宜,我们的体育课教学因场所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的不同、基础的不同。

对于老师来讲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例如有些农村的学校要上像城市学校一样的课,它需要具备的条件、场地器材要充足,而且老师水平一定要到位。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是太一样,也就是说有一些农村的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山区,场地缺乏、器材缺乏。

这个时候我们农村的体育课就不上了吗?我们的课依然要上,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时候是就地取材。

当然我们希望的是能够有器材的配备、场地的修建,能够更好的使城乡的学生平等的接受体育教育,在没有达到这种条件的时候,对于体育老师来讲一定要能够具有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的上课的能力。

这是九条意见的要求,我们的九条意见已经告诉我们在体育课当中应该怎么样去上,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但是现在在现实当中或者是理论研究者或者是一线教师,对好课评判的时候往往概念比较模糊,大概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种情况是与谁的课相比是好课,不清楚,而是笼统的说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符合哪些条件?另外一种情况是与哪类课比是好课,不清楚,是常态课还是观摩课中的好课?没有这个前提,还有一种模糊判断是与哪儿的课相比是好课,是与城镇的课相比是好课还是农村的课相比是好课,不清楚。

因此就会导致了评判好课、差课没有支点,或者是缺少前提。

因此我们的好课就始终出现一种如同站在沙滩上一样站不稳,出现了很多评判好课的标准。

有些专家这么说八条,有些专家那么说九条,还有的专家说三条就够。

因此我们该怎么样评判好课呢?其实评价好课与差课,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确定,这里我谈一点大家比较忽视的就是从自我感觉来看是好课,另外从常态课上切入我们来看是好课,仅仅和常态课比。

另外我们还可以仅仅对观摩课当中的好课进行比对,还有一点我们可以从常态课与观摩课的连点上,寻找他们两个的交融面,来看究竟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看一下自我感觉。

作为一个老师他上这节体育课,如果有旁人观摩,例如有校长,有教研员、有其他老师,他们都会有自我感觉,这节课究竟好与差。

另外老师自身也有一种感觉,觉得这节课上得好还是差,学生更有感觉,因为学生有自己的亲身体验。

对于从自我感觉这个角度来谈好课与差课的话,校长看了以后他的感觉、认识,应该是他认为这节课整节课上下来很安全、而且这个老师很认真,课堂当中学生有很整齐队形的调动。

那么他就可能认为这是一堂好课,这是从校长的角度来出发的。

对于一线教师来讲上完这节课的感觉应该是很愉悦的、很自豪的的感到很欣慰的,因为学生上完课他感觉快乐,他看到了学生的快乐,老师也会感觉到很愉悦,因为学生上完课以后有很大的收获或者很多的收获,老师就会感觉到自豪、很欣慰,。

外学生有一种满足感,老师和学生的感觉是一致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和校长的感觉稍微有所不同。

因为作为校长他只是一个观摩者,是一个局外人,而教学活动当中只有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

一个是教师作为主导者出现,一个是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者出现。

这两者的感觉是最能反映出这节课最终的效果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这个课的好坏,其中从自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侧面。

当然我们完全从自我感觉来评价这节课是一节好课是不是完整的呢?下面就从常态课程来看这节课,常态课是什么呢?怎么样给他界定呢?我个人的感觉,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常态课是平常上的,无预先安排的被观摩的课表中排的,自然教学状态下的体育课,常态课的层次应该分为差、一般、好、比较好、最好。

最好的常态课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标准和目标,最好的常态课仅仅是在常态课当中。

如果我们说观摩课的话,观摩课有观摩课的观点,当然观摩课和常态课并不完全是没有连点的,那么观摩课是什么课呢?是指定时间、地点、事先有约有人观看的非自然状态下的体育课。

观摩课的层次和常态课的层次一样也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差的、一般的、好的、比较好的到最好的观摩课,接下来来看二者之间有没有连点,这个连点是什么?这个图的左侧分了这么几个等级,从差的常态课到一般的、好的、比较好的到最好的常态课,而图的右侧也是如此,从差的、一般的、好的、比较好的到最好的观摩课。

好了,大家可能会看到,这个最高点以致至高点就是好课。

因此当我们将来再评价好课的时候,这个好课必定是最好的常态课,同时也应该是最好的观摩课。

只有这样定位的课我们才能称其为好,对好课我们有一个这样的认识。

好课的达成方略是什么呢?因为常态课和观摩课必定有区别,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倾向于首先让我们的常态课、让我们的观摩课能够返璞归真,大家看常态课怎么完成?它有一个层次性,新课改后出现的常态课,不外乎有这么几类:一、常态的“放羊”,这是绝对杜绝的课,因为它脱离了课程,或者某种意义上说,它不叫课,这样的放羊我们不能称其为是体育课,因此这是坚决杜绝的。

但是在新课改前后,大家会经常看到。

我曾经有一次去看课的时候,看推门课的时候事先没有约,就作为常态课我去观摩的时候,就看到了这样的放羊课,看到一群的孩子在操场上乱跑,看到了几个同学在篮球场上打球,后来我问一个同学说你们这节是什么课?这个同学告诉我是篮球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