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下期期末历史在线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2022-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初二下期期末历史在线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2022-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选择题下图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面作。

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A. 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B. 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C.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D. 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答案】C【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选C。

选择题如下图拍摄于1951年,结合图片内容给它起一个符合实际的名称()A. 人民解放军攻占布达拉宫B. 西藏和平解放办法签订仪式C. 人民解放军和平进驻拉萨D. 西藏僧、民欢迎解放军进驻【答案】C【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有关知识。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和平进驻拉萨。

ABD不能正确解读图片信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选择题“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A. 促进朝鲜统一B.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C. 为了保家卫国D. 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侵略者打到鸭绿江边,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所以,中国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

AD项表述错误;B项是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对我国产生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故选C。

选择题1949年,中国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产值的17%,几乎没有重工业;1952年,现代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35.5%;1957年,重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8%。

对这几个数据的说明,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中国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中国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C.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到合理调整【答案】C【解析】据题干“1949年,中国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产值的17%,几乎没有重工业:1952年,现代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35.5%。

1957年,重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8%。

对这几个数据的说明”可知,对这几个数据的说明叙述准确的是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择C。

选择题下列关于“一五计划”的结论中,不能根据下表得出的是A.计划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B.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C.拖拉机生产技术大幅提高D.发展农业是计划组成部分【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和表格可知,拖拉机生产数量比计划超额完成,这说明工业化成就很大,但不能体现拖拉机生产技术的提高,故C符合题意;ABD 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选择题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服装是职业和身份的象征,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外,还有穿着各类的人都有,反映了这次会议有社会各阶层参与,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代表具有广泛性。

D项符合题意;排除C项;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排除A项;第一次政协会议从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排除B项;故选择D项。

选择题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A.土地改革时期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C.三大改造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C【解析】阅读题文,获取信息“豆腐社” 是因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对手工业改造时期出现的。

据题意要求,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选择题如图为1960年版1元人民币的正面图案,描绘的是劳动妇女开拖拉机的场景。

该设计反映当时A.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B.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C.倡导平等建设国家的新风D.国民经济调整已初见成效【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劳动妇女开拖拉机,体现了妇女在劳动中和男性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是在倡导平等建设国家的新风尚,故C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960年城乡差还没有根本性改变,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完成,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选择题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作为中国共产党“勤政为民”好干部的榜样人物是A.焦裕禄B.王进喜C.雷锋D.袁隆平【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焦裕禄同志在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期间,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带领人民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努力改变兰考的面貌,最后因病去世,被称为党的好干部,A正确;王进喜是著名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B排除;雷锋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C排除;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D排除。

故选A。

选择题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答案】C【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因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选择题1984年刚上任青岛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实行的是平均分配的原则,企业实行“大锅饭”,企业职工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导致职工没有劳动的积极性,出现了上述材料中的现象。

①③④符合题意,②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政策是在对国有企业改革后实行的。

故选D。

选择题“福建、广东两省是我国著名侨乡,在两省内设立经济特区,对华侨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地区,靠近港澳台,交通运输便利,方便对外交流与开放……”。

材料说明的是A.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B.开放首选广东、福建的原因C.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D.我国经济特区的特点【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广东、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毗邻港澳,与台湾隔海相望,交通便利,海外华侨众多,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选择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A.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 成立环渤海经济区C.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D.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答案】A【解析】根据“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里很快就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之一,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1986年5月成立;选项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2000年10月开始;选项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因此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上A.中共十五大B.中共十七大C.中共十八大D.中共十九大【答案】D【解析】选择题对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A. 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B.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十一届三中全会、小岗农民、邓小平为深圳题词”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我国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推广安徽小岗村农民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1980年,政府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采取特殊政策,发展迅速,为我国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

因此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是改革开放,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C符合题意;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选择题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一过程反映出()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这一过程反映出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C符合题意;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B排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排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