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或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对比研究
胃癌是指发生于胃粘膜的恶性肿瘤,为消化道常见的癌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胃癌是全世界排名第四个最普遍被诊断的癌症,而且在所有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二,被视为国际间重要的健康危机。
目前对于胃癌的化疗仍没有一种理想的、标准的用药方案。
氟尿嘧啶类药物是胃癌化疗中的主要抗癌药物[1]。
以持续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滴注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疗效高,但由于其输注时间长、治疗周期短和静脉炎发生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
奥沙利铂(OXA)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的第三代铂类药物,由于含有的DACH基团空间位阻作用较强,从而表现出与DDP不同的抗瘤活性,即与DDP无交叉耐药性[3]。
OXA 以DNA为作用靶点,铂原子与DNA链形成交联,阻断肿瘤细胞DNA复制,造成肿瘤细胞凋亡,而且与氟尿嘧啶(5-Fu)具有协同作用[4],即使对氟尿嘧啶耐药的患者也有效。
卡培他滨是一种新的口服肿瘤内激活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具有独特的肿瘤内选择性激活途径,口服后被小肠黏膜以原形吸收,它能提高肿瘤内的药物浓度,同时又降低正常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具有疗效提高、毒性降低的特点。
本研究设计卡培他滨或5-FU联合OXA分别用于治疗胃癌,对其近期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性观察。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进展期胃癌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33~78 岁,中位年龄53.5岁。
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6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组)32例,B组(奥沙利铂联合氟脲嘧啶组)33例,均为初治患者或辅助化疗后复发患者。
65例患者高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18例,印戒细胞癌15例,管状腺癌9例,黏液腺癌5例,小细胞癌2例。
治疗前均经影像学证实有1个以上的可测量转移病灶,其中腹腔淋巴结转移35例,肝转移27例,肺转移13例,肾上腺转移12例,卵巢转移5例,所有转移灶均具有客观测量性。
血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3 h,第1天;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每日2次,第1~14天,每3周复查1次。
B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5-FU 4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遂后1200 mg/m2共2次持续静脉滴注(总量2400 mg/m2滴注46-48 h),每2周重复。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方案至少完成两个周期再进行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分析。
疗效评价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5]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和进展(PD),并且以CR和PR为有效。
不良反应按WHO毒性分级标准评定为0-Ⅳ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学方法,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A组32例患者共完成化疗144个疗程,平均接受4.5个周期的化疗,化疗2个疗程以上的患者可评价疗效,32例均可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
B组33例患者共完成化疗160个疗程,平均接受4.8个周期的化疗,化疗2个疗程以上的患者可评价疗效,33例均可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格 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CR PR NC PD CR+PR 總有效率
A组
B组32
33 0
1 18
19 8
10 6
3 18
16 56.25%
60.61%
2.2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全部患者均可进行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评价。
A、B两组血液毒性轻微,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乏力反应,B组明显好于A组(P<0.05);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脏损害,B组明显好于A 组(P<0.05);神经毒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
表格 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组别分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肝脏损害神经毒性
A组
(32例)
B组
(33例)Ⅰ+Ⅱ
Ⅲ+Ⅳ
百分比%
Ⅰ+Ⅱ
Ⅲ+Ⅳ
百分比%
P值7
2
28.13
8
2
30.30
>0.05 8
2
31.25
9
3
36.36
>0.05 9 2
34.38
9
1
30.30
>0.05 12 4
50.00
11
2
39.39
0.05 4 2
18.75
5
118.18
>0.05 6
1
21.86
2
1
9.09
0.05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5-FU或卡培他滨联合OXA方案治疗胃癌65例,结果显示,A 组总有效率为56.25%,B组总有效率为60.61%,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A组方案相比,B组方案在乏力反应和肝脏损害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毒副作用较轻,发生率较低,患者均可耐受。
综上所述,以卡培他滨或5-FU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结果提示,两组均能有效治疗肿瘤,疗效基本相似。
两组化疗副作用基本相同。
从总有效率上看,B组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少有关。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的个体耐受情况及藥物的毒副作用等选择合适的剂型,从而提高患者的化疗依从性,最终达到延长总生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际昌.实用肿瘤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48.
[2] 秦叔逵,龚新雷. 晚期胃癌化疗的现状和新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 (9):644—652.
[3] Arbuck S G.Overview of clinical trials usiing 5-fluorouracil and leucovorin for the treatment of coloreetal cancer[J].Cancer,1989,63(18):1036-1044.
[4] 秦玉芬.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83):87—88.
[5] 于金明,左文述.现代临床肿瘤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6,1675-1601.
作者简介:赵玉春(1972-),女,辽宁省辽阳市人,辽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