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3203外科护理学(二) 重点资料
的护理:①观察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②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氧气供应;③定期更换引流瓶,注意引流管是否堵塞;④注意伤口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对于张力性气胸,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行紧急胸腔穿刺减压,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同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氧气供应。
护理措施同上,同时注意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排出情况。
胸膜腔闭式引流是为了引流胸腔内积气、积血和积液、重建负压、保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以及促进肺膨胀而采用的方法。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或心胸外科手术后引流。
置管位置根据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如积气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低位积液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
肋间,脓胸则在脓液积聚的最低位置。
在护理上,要保持管道密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情况,并在适当的时候拔管。
血胸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根据血胸的量不同而有所不同。
小量血胸(成人在0.5L以下)症状不明显,可以采用补充血
容量和解除血胸对症状的影响来处理。
对于中量血胸(0.5~1.0L),要注意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如面色苍白、脉搏快弱、血压下降、四肢湿冷、末梢血管充盈不良等,需要及时处理。
对于进行性血胸,则需要进行开胸探查和止血等措施。
方法,可直接观察病变部位、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
⑸治疗原则:手术切除为主,化疗和放疗可辅助治疗。
⑹术后护理:
①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
②术后患者应保持半卧位,避免平卧,以预防吞咽困难、呕吐等并发症;
③术后第1天应禁食,之后逐渐恢复饮食,以流质为主;
④术后胃肠功能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应积极进行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
33.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
其病理生理表现和并发症各不相同。
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但也存在禁忌症。
其中动脉导管未早期形成左向右的分流体征常表现为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高血压(可使用硝普钠)。
闭严重导致Eisenmener综合症,表现为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
喉返神经损伤和器样杂音。
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死于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
对于Eisenmener综合症患者,应注意胸骨左缘第2~3肋间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和急性左心衰。
治疗方法包括加强观察、限制液体入量和速度、应用吗啡、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并吸出血管内分泌物。
对于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可以采用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
严重导致Eisenmener综合症的患者,治疗后症状会减轻,但常有劳累后气促、心悸等表现。
最终可能死于右心衰,表现为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震颤和P2↑。
对于法洛四联症患者,常表现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发绀、喜蹲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
34.膀胱破裂
膀胱破裂可分为腹膜内型和腹膜外型。
腹膜内型膀胱破裂是指在膀胱充盈状态下受到直接暴力撞击,使腹膜覆盖的膀胱顶部破裂,导致尿液进入腹腔,形成尿性腹膜炎。
腹膜外型膀胱破裂则是由于外伤性骨盆骨折刺破膀胱前壁或底部,导致尿液外渗进入盆腔内膀胱周围间隙。
35.泌尿系统损伤
泌尿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肾损伤常表现为休克、血尿、疼痛、腰腹部包块和发热等。
膀胱损伤则常表现为休克、腹痛、血尿和排尿困难,甚至尿瘘。
尿道损伤则常表现为休克、疼痛、尿道出血、排尿困难、血肿及尿外渗等。
36.尿石症
尿石症是指泌尿系统中结石形成的疾病。
尿路结石以草酸钙结石多见,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则以磷酸镁铵结石多见。
磷酸钙及磷酸镁铵结石易在碱性尿中形成。
尿石症临床表现各异,上尿路结石常表现为刀割样阵发性绞痛伴肾区叩击痛和血尿,膀胱结石则常表现为膀胱刺激征和排尿困难,尿道结石则常表现为排尿困难、点滴状排尿及尿痛等。
对于直径小于0.6cm、
表面光滑、无尿路梗阻、无感染、纯尿酸或胱氨酸结石的患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大量饮水、加强运动、调节饮食、口服氯化铵等。
对于直径小于2.5cm、结石以下输尿管通畅、
肾功能良好、未发生感染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可以采用体外冲
击波碎石治疗。
对于尿石症患者,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大于2000ml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
施体外的体位可以采用患侧在下的侧卧位,时间为48~
72小时。
对于肾下盏结石,可以采取头低脚高位,并叩击背
部以促进结石排出。
冲击波和碎石之间的间隔时间应大于7天。
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需要进行膀胱冲洗护理。
冲洗速度应随着冲洗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快,血尿颜色逐渐变浅。
如果尿色深红或逐渐加深,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同时,确保冲洗及引流管道通畅,若有梗阻,应立即给予处理。
准确记录尿量、冲洗量和排出量,尿量等于排出量减去冲洗量。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包括TUR综合征、尿频、
尿失禁和出血等。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等。
而肾癌的临床表现则包括血尿、腰痛、包块等。
膀胱癌的临床表现则主要是血尿和排尿异常。
骨折的处理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并发症包括骨筋膜室综合症和脂肪栓塞综合征等。
上肢骨折的部位包括肱骨干、肱骨髁上和尺桡骨干等。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包括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会导致猿形手等症状。
鉴别诊断需要注意肘关节脱位、尺骨上1/3骨干骨折、桡骨小头脱位和桡骨干下1/3骨折等情况。
1.位—盖氏骨折可以导致桡神经(垂腕手)和肱动正中、桡、尺神经(爪形手)损伤,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此外,脉损伤也可能发生,如肱动脉挫伤、桡动脉减弱或消失。
2.Colles骨折是指桡骨下端3cm段内的伸直型骨折。
它可
能导致手腕侧面呈餐叉样畸形或正面呈枪刺刀畸形。
3.肘后三角的正常状态可能会因为骨折而发生变化,导致
上臂短缩和前臂短缩。
4.股骨颈骨折可以根据骨折线角度进行分类。
老年人跌倒
后可能会出现髋部疼痛、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患肢短缩、45~60度的外旋畸形和大转子明显突出等症状。
治疗原则包
括牵引复位、手法复位和护理措施等。
5.四肢骨折的护理需要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监测生
命体征和输血输液等,还需要进行疼痛护理、体位调整和减轻肿胀等措施,以维持患肢血液灌注和预防并发症。
6.肩关节脱位的特殊表现包括畸形、弹性固定和关节盂空虚。
诊断要点包括肩呈“方肩”畸形,触之三角肌下空虚,可在腋部或肩前方摸到肱骨头,并且搭肩试验阳性。
7.颈椎病好发于C5~6、C4~5、C6~7等部位。
不同类
型的颈椎病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如颈痛、颈部僵硬、手部发麻、活动不灵活、眩晕、头痛、视物障碍、握力减退、耳鸣、耳聋、恶心、呕吐、上肢沉重感、皮肤麻木、下肢无力、步态不稳、猝倒等。
治疗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麻木区测定也是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1.病变在第5、6颈椎之间时,会导致上胸背部、肩部、
前臂桡侧、拇指、食指的麻木。
如果病变在第6、7颈椎和第
1胸椎之间,麻木区则倾向于前臂尺侧、无名指和小指。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部位是L4和L5.退行性变是其基本因素。
临床表现包括腰痛、坐骨神经痛和马尾神经受压综合征。
体征方面,压痛位于棘突旁侧1cm处,可引起下肢放射痛。
术后病人的护理包括3人搬运、术后24小时内平卧以压
迫伤口、术后24小时后纵轴翻身以及观察下肢温度、感觉及
运动状况,引流有无脑脊液漏、伤口敷料等。
3.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的区别在于前者生长缓慢,无
全身症状和压痛表面无改变,与正常组织无骨膜反,不侵袭正常组织,状界限清楚,应常见组织。
而恶性骨肿瘤则先有疼痛,生长迅速,有全身症状和压痛表面皮肤发不清,有骨膜反,侵袭正常组织,状界限不清,应常见组织。
4.骨肿瘤好发的年龄和部位不同。
骨软骨瘤好发于青少年,长骨的干骺端;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20~40岁),股
骨下端和胫骨上端;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10~25岁),长
骨的干骺端;多发性骨髓瘤和转移性肿瘤则好发于50岁以上
的人群。
5.骨肉瘤的临床表现包括早期的间断性疼痛,逐渐转为持
续性剧烈疼痛,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可见肿块,有压痛,局部皮温高,静脉怒张;肺转移发生率较高。
X线检查可见成骨性、溶骨性或混合性破坏,病变多起于骺端,可见Codman三
角或日光射线现象。
有转移的情况下,病情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