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物的变异知识点专题汇总,务必掌握!
本文综合自高考生物及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由小明老师编辑整理。
如有图片/文字/音视频等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为了感谢大家对小明老师的支持,弥补之前与各种好资料错过的遗憾,小明老师特地建立了【第一个打卡学习群】,赶紧扫码进群获取资料吧!
· 正· 文· 来· 啦·
一、基础知识
1.基因突变
(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原因:外因:某些环境条件,如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改变遗传信息。
(3)时期:DNA复制时,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4)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和可逆性。
(5)结果:产生该基因的等位基因,即新的基因。
(6)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7)类型: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2.基因重组
(1)概念:从狭义上讲,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从广义上讲,任何造成基因型变化的基因交流过程,都叫做基因重组。
(2)类型(原因)
①自由组合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从而导致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③人工重组型:通过基因工程,使目的基因与受体细胞DNA重组,如体外重组质粒。
(3)结果:原有基因重新组合,只产生新基因型,不会产生新的性状。
(4)意义: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通过杂交而导致新性状重组,培育出新的优良性状。
3.染色体变异
(1)概念: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使排列在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2)类型
①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中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增加或减少。
②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3)单倍体与多倍体
比较项目单倍体多倍体
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
色体数目的个体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
上染色体组数目的个体
成因自然形成单性生殖的结果
外界环境条件剧变,如温度
骤变
人工诱导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
幼苗
植株特点植株弱小,生长发育快,表
现高度不育
植株粗大,营养物质含量
高,生长发育迟缓
应用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二、难点突破
1.比较不遗传的变异与可遗传的变异
比较项目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
变异条件环境因素影响,遗传物质没有改
变
遗传物质改变,基因型改变
变异特点一般只在当代表现出来;不能遗
传给后代;一般是定向的
既可以在当代表现,也可以在后
代;可能遗传给后代;变异是不
定向的
2.人工诱变
(1)原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处理生物,使之发生基因突变。
(2)过程:
(3)意义:提高变异频率,创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新品种。
3.染色体组
(1)理解染色体组概念:
一个染色体组中,从本质上看,只是非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
从形式上看,所有染色体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
从功能上看,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从物种类型上看,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都是一定的,而不同种生物染色体组的数目、大小和形态是不相同的。
(2)判断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
①根据染色体图判定,其依据: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根据基因型判定,其依据: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4.单倍体与多倍体的判断
(1)如果生物体是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形成的,其细胞内含有几
个染色体组就叫做几倍体。
但是,二倍体既可以由合子发育而来,也可以通过母体无性繁殖而来。
(2)如果生物体是由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发育来的,不论细胞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不能叫做几倍体,而只能叫单倍体。
注明:设a、b为正整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x表示一个染色体组。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