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渗漏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建筑渗漏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建筑渗漏建设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现象:近几年因为卫生间渗漏、屋面防水渗漏因建设单位认真建设、建设和监理单位认真把关,用户质量投诉现象不多。

但是住户一旦出现渗漏,尤其是地下室出现渗漏,其建设回访难度特别大,造成经济损失也很多,因此,建设单位必须高度重视。

(一)楼地面(卫生间)渗漏防治技术措施1设计1.1有防水要求的厕所和建筑物(地)面应进行防水设计,防水设计应明确细部的防水构造、防水措施、选择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或明确的选择标准、通用图集的索引号。

1.2下沉式厕所应在结构的下沉部分以及填充和回填后设置防水层。

1.3有防水要求的厕所和建筑物(地)面及层间退台屋面、顶层露台、平台等周边墙体除门洞外,应向上设计一道同墙宽、高度不小于200㎜(且应符合墙体砌块的模数)的钢筋混凝土防水翻边。

1.4有防水要求的厕所和建筑物(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他房间楼(地)面低30㎜,高低交界处楼板负筋应单独设计,以保证浇筑混凝土时楼(地)面标高差。

1.5卫生间及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防水层沿墙体上翻高度不小于300㎜;有水喷溅到的墙面,防水层沿墙体上翻高度不小于1800㎜。

2材料2.1卫生间及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的防水材料,宜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合成聚合物防水涂料或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聚乙烯聚丙烯卷材,基层处理剂应选用与涂料、卷材相配套的材料。

2.2防水涂料、卷材及配套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试验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

2.3下沉式卫生间填充层宜采用轻质材料,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3.建设3.1钢筋混凝土(同墙宽、高度不小于200㎜)防水翻边应与楼板混凝土同时浇筑。

3.2建设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孔洞洞口成型尺寸和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

预留洞口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安装前,预留洞口周边应凿毛,然后小心地把它凿成大大小小的角嘴形状。

2)预留洞口封堵应采取可靠的支模措施,底模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封堵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并涂上胶水水泥浆作为粘结层。

4)穿过楼板的管道、地漏四周堵洞应密实,封堵应分两次进行,首次将掺有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隧道高度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二次填塞密实,并在管道四周形成10mm×10mm的凹槽,用防水油膏嵌实。

3.3管道穿过楼板,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

套管应高出地面80~100mm,套管和立管之间的间隙应用防水油膏密封。

一般单面临墙的管道,离墙应不小于50mm,双面临墙的管道,一边离墙不小于50mm,另一边离墙不小于80mm。

3.4防水层建设前应先将基层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圆弧应符合选用的防水材料的要求。

防水层应铺涂至套管的上口。

在突出楼(地)面的管根、阴阳角等部位,应做防水附加层增强。

1)烟道、设备管井根部向上300㎜涂料应在以下范围内使用聚合物防水砂浆:,或采用柔性防水层。

2)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不小于2次的刮糙。

3.5穿过楼板的管道、地漏留洞封堵密实后,以及防水隔离层建设完成后必须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深度为20㎜~30㎜。

3.6找平层、隔离层、面层建设前,基层应清扫、冲洗干净,并与下一层牢固结合,无空鼓、裂纹;面层表面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

1)整体面层建设时,墙壁和地面之间的连接半径应为20mm的小圆角。

2)整个面层的抹平应在水泥初凝之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并应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

3.7卫生间地面四周应坡向地漏,坡度为2%,地漏低于相邻建筑物的地面5mm。

3.8毛坯房卫生间的大便器、小便器、浴盆、洗脸盆和拖把盆排水管的喷嘴应高于粗糙地面80~100㎜。

3.9为避免后建设的天然气管道安装套管不规范造成厨房间渗漏,建设单位应向天然气管道建设方提出要求,监理、建设应派专人跟踪监督。

3.10为了避免用户在装饰和安装管道后损坏卫生间的防水性能,建设单位应向用户告知提出要求,建设回访人员应跟踪监督。

(二)屋面渗漏防治技术措施1.设计1.1住宅屋面防水等级不低于二级。

设计单位应根据规范防水的不同构造,设置隔离层。

1.2高层屋面应设计二道防水设防,并应有一道卷材防水,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其厚度不应小于1.2mm。

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不小于3mm。

1.3保温层厚度应经热工计算确定,水泥膨胀珍珠岩不适用于保温材料、水泥膨胀蛭石等水溶性保温材料,其他块状、散状屋面保温层应设置排气系统。

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其间距根据保温层厚度确定,最大不宜超过3m,排气口应设置在不易损坏且不适合水的位置。

1.4铺设屋面防水卷材的找平层应设分格缝,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大于3m,缝宽为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

找平层当采用水泥砂桨时,其强度不得小于M10,当采用细石砼防水时,其强度不得小于C20。

防水层的分隔缝应设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

钢筋网片在分格缝处应断开,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

间距不宜大于1m,缝宽不应大于20mm,且不小于12mm。

上人屋面混凝土保护层的坡度宜为3%。

1.5对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节点应设计防渗构造图;变形缝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做法;伸出屋面井(烟)应在道路周围与屋顶结构一起浇筑钢筋混凝土防水圈。

天沟或女儿墙应留设溢水孔。

1.6膨胀珍珠岩类及其它块状、散状屋面保温层必须设置隔气层和排气系统。

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其间距应根据保温层厚度确定,最大不宜超过36㎡;排气口应设置在不易损坏和不易进水的位置,管伸出屋面表面高度不得小于700mm,并且应有防雨雪措施。

1.7保温层排汽孔宜每36m2设置一个。

排汽管应设置在结构层上,并在穿过保温层的管壁上穿孔;同时还应满足具有足够的刚度和耐久性要求,不应采用PVC管;并应采取防水措施。

1.8屋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得小于5%,材料找坡不得小于3%。

天沟、沿沟纵向找坡不得小于1%。

1.9采用柔性与刚性防水层复合使用时,柔性防水层应置于刚性防水层下方,并应在两防水层间设置隔离层。

1.10屋面女儿墙、压顶等过长的纵向构件,应沿纵向每3米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女儿墙、压顶粉刷层每隔3在仪表和易变形、开裂部位应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宽为10mm,缝内嵌填密封材料。

2.材料2.1屋面工程中使用的防水和支撑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试验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

2.2作为防水层基层的水泥砂浆找平层的体积配合比为1:2.5~1:3,并且宜掺抗裂纤维;细石混凝土找平层的强度不低于C20。

2.3水泥膨胀珍珠岩不适用于保温材料、水泥膨胀蛭石等水溶性保温材料。

2.4卷材、漆膜厚度应符合表的规定5.3.2的规定。

表5.3.2 卷材、膜厚选择表屋面防水等级设防通道号合成聚合物防水卷材高分子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合成聚合物防水涂料Ⅰ3级及以上设防不低于1.5mm不应小于3mm-不应小于1.5mmⅡ二次设防不低于1.2mm不应小于3mm不应小于3mm不应小于1.5mmⅢ一级设防不应低于1.2mm不应小于4mm不应小于3mm不应小于2mmⅣ一级防御--不应小于2mm-2.5防水层应根据防水等级和不同部位的要求进行选择,防水层与基层粘结力强、耐紫外线、耐腐蚀、耐霉烂、耐穿刺性能好的材料。

防水材料与配套材料、复合使用的两种防水材料之间应具有相容性。

2.6密封材料应为弹塑性材料、粘结性、建设性、耐候性、密封性、水密性、气密性和位移性。

3.建设(主要原因:1、隔气层建设不符合要求,产生的渗漏;2、在屋面建设中泛水的高度、排水坡度不符合要求,局部有积水现象,细部处理未严格按建设规范执行,建设粗糙。

3、屋面保温材料及制品含水率大,铺压不实,厚度不够。

)3.1屋面工程建设应符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的规定,屋面工程建设前,必须编制专项建设方案或技术措施,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建设。

3.2屋面保温材料和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进场必须有黑龙江省建设委员会的准入证书、质量证明书,建设前对材料的密度、含水率进行抽样复试。

松散保温材料应分层铺设,适当压实,板状保温材料应铺平垫稳,板之间的间隙应用类似材料填充。

3.3预埋在屋面现浇板内的穿线管和接线盒应固定在模板上,以保证现浇板内预埋物保持在现浇板的下部,使板内线盒、线管上有足够高度的砼层,并在接线盒上面配置钢筋网片,确保盒、管上面的砼不开裂。

3.4穿过屋面现浇板的预埋件必须配备止水圈。

屋面现浇板内的吊灯、吊顶等器具的安装固定应采取预埋,不得事后打凿或安装膨胀螺丝。

3.5隔气层建设应符合要求,并应进行蓄水试验。

屋面隔气层、防水层建设前,基层必须干净、干燥。

保温层、防水层不得在雨、雪及五级大风天建设。

3.6屋面找平层建设应满足下列要求:1)找平层建设前应按照设计及本措施的要求确定分格缝的宽度、位置和间距,以及分格缝的成型方式。

2)水泥砂浆、严格控制细石混凝土找平层的水灰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

摊铺前基层应清扫干净,用水充分湿润。

摊铺后应用靠尺刮平,木抹子搓压,并用铁抹子分两次压实和收光,并及时进行养护。

3)防水层基层找平层与突出屋面结构连接处,以及找平层的转角处,均应做成圆弧形,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膜圆的弧半径不小于50㎜,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弧半径不小于20㎜。

内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围,找平层应做成略低的凹坑。

4)建设后,用塑料薄膜或草帘覆盖,及时浇水养护,使其表面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5)找平层的分格缝应用密封材料填充。

3.7保温层建设应满足下列要求:1)保温层建设前的基层应平整、干燥、干净。

2)板状材料保温层应铺平垫稳,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板之间的间隙应用类似材料填充;整体材料保温层应平整、压实。

3)保温层排汽道应纵横贯通,排汽出口应埋设排汽管,排汽管宜设置在结构层上,应在穿过保温层和排汽管道的管壁周围钻排气孔,排气管应做防水处理。

3.8防水层建设应满足下列要求:1)出屋面洞口、管道、井(烟)道等在防水层建设前必须按设计要求预留、预埋准确,不得在防水层上打孔、开洞。

2)防水层建设前,基层必须干净、干燥,并首先处理细节节点的构造、排汽道的空铺条处理等。

3)整体屋面建设时防水基层与保护层应设6M*6M的分隔缝,基层与保护层之间的分离缝位置应上下一致。

保护层表面应设1M*1M的分仓缝。

4)在防水层建设时,基层分隔缝两侧各50MM的宽度内应进行空铺,防止水泥砂浆基层处理不当引起的温度应力,消除温度应力防止破坏防水卷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