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教材为根本,勤翻书,多动笔。
2、看书→做习题→记笔记循环记忆。
教材上的例题一定要会。
3、要订一个学习计划:每天学习多少内容。
第一章概述
(一)会计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基本特征】
1.货币计量:主要计量单位,不是唯一计量单位。
还有实物计量、劳动计量等。
2.准确完整性、连续系统性。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是一个整体。
【常见题型】
【判断题】货币计量是会计唯一计量单位。
()
【答案】错误
【解析】货币计量是会计主要计量单位。
(二)会计职能
1.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监督职能: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1)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2)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常见题型】
【多选题】下列关于会计职能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B.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职能的基础
C.会计拓展职能只包括预测经济前景
D.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
【答案】AD
【解析】选项B,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选项C,会计拓展职能包括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
三、会计目标: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
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第一章概述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
会计分期:目的是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货币计量: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二、会计基础
【例题·单选题】某企业2022年12月份发生下列支出:年初支付本年度保险费2400元,本月摊销200元;支付下年第一季度房屋租金3000元;支付本月办公开支800元。
则在权责发生制下确认本月费用为()元。
A.1000
B.800
C.3200
D.3000
【答案】A
【解析】本月费用=200+800=1000(元)。
第一章概述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不做假账)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有用)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说人话)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1.纵向可比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举例: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
【提示】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并非表明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
也就是说,“会计政策变更”不违背可比性要求,恰恰体现了可靠性和可比性要求。
2.横向可比
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在实务中,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两个方面加以判断
(七)谨慎性(不吹牛)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举例:
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2.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
3.因或有事项确认预计负债:如企业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对可能承担的环保责任确认预计负债等。
【例题·多选题】下列会计核算,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的有()。
A.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B.设置秘密准备
C.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D.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
【答案】ACD
【解析】谨慎性的运用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一、会计职业及其风险
(一)会计职业
(二)会计职业风险
会计职业的风险有会计职业行为产生差错或不良后果应由会计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可能性。
会计职业风险的产生原因:
1.多种计量属性及币值变动的影响:采用不同计量属性,导致会计面临不同会计技术处理、职业判断和选择不当甚至会计差错的职业风险。
2.公司治理的影响:公司治理的权责结构和代理冲突导致的舞弊等。
3.会计政策变化的影响: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合法性、准确性的偏差甚至错误的风险等。
[判断题]会计职业风险,是指会计职业行为产生差错或不良后果应由会计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可能性。
( )
正确答案: 对
二、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章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概述
概念: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
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
①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②资产安全完整;
③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④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⑤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内部控制的实施主体的有()。
A.董事会
B.经理层
C.全体员工
D.合作单位
二、内部控制要素
(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考虑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项基本要素。
(2)内部控制要素间的关系。
内部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和环境条件;
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实施控制的对象内容;
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方法和手段;
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贯穿于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各要素之间;
内部监督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分为持续性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