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S-MPN类型及其诊断(WHO,2016)解读
MDS-MPN(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为MDS/MPN (myelodysplastic/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的中文译名。
它是一组临床、实验室和形态特征上既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又有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相互重叠或复合的髓系肿瘤。
根据积累的分子学异常证据,在MDS-MPN不能分类组中的一种临时病种——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增多(RARS-T),被认可为一个正式病种(类型),称为MDS-MPN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MDS-MPNwithringsideroblastsandthrombocytosis,MDS-MPN-RS-T)。
表1 MDS - MPN类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ML)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1阴性(aCML)
幼年型粒单细胞白血病(JMML)
MDS-MPN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即2008年版的临时病种“RARS-T”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不能分类型(MDS-MPN,U)
*为转正的“新”病种(类型)
在髓系肿瘤中,靶向测序突变基因,发现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及其他MDS-MPN患者中有高的阳性率。
CMML最常突变的基因是SRSF2,TET2和(或)ASXL1(> 80%病例)。
频率较低的其他突变有SETBP1,NRAS / KRA S,RUNX1,CBL和EZH2。
在疑难病例中,这些指标可以成为有用的辅助诊断,尤其在常为正常核型的CMML中。
但是,这一些突变也见于健康老年人,即所谓不确定潜在影响的
克隆性造血(clonalhematopoiesisofindeterminate potential,CHIP),故不宜单独用作肿瘤诊断的证据。
ASXL1是侵袭性疾病行为的预测指标,同核型及临床病理参数被一起纳入CMML预后评分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NPM1突变少见于CMML(3%~5%),似乎也预示着较为侵袭的临床经过。
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
诊断CMML要求外周血(PB)单核细胞持续增多≥1×109/ L,且占白细胞分类≥10%。
由于所谓CMML 的“增殖型”(白细胞计数> 13×109/ L)和“增生异常型”(WBC <13×109/ L)之间的分子和临床,存在差异,特别是与RAS / MAPK信号传导途径异常有关的差异,故有必要加以区分。
CMML的诊断标准见表2。
表2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诊断标准
①外周血单核细胞持续增多(≥1×109/L),单核细胞比例≥10%
②不符合WHO关于BCR-ABL1阳性CML、PMF、PV或ET的诊断标准*
③无PDGFRA,PDGFRB或FGFR1基因重排,或PCM1-JAK2融合证据(在嗜酸粒细胞增多病例中应予以排除)
④外周血和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20%**
⑤髓系细胞≥1系病态造血
无或极少病态造血时,如果符合以下标准仍可以作出CMML的诊断
⑥造血细胞存在获得性克隆性细胞遗传或分子异常***,或者
⑦单核细胞增多(定义如前)持续3个月以上,并排除导致单核细胞增多的其他原因
* MPN可以伴有单核细胞增多,或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而类似CMML。
在这些少数病例中,先前的MPN史排除CMML,而骨髓中存在MPN特征和(或)MPN相关的突变(JAK2,CALR或MPL)支持MPN伴单核细胞增多的诊断,而不是CMML
**幼单核细胞属于单核细胞前体,在CMML中是计入原始细胞等同意义的细胞。
幼单核细胞有丰富的浅灰色或稍嗜碱性胞质伴有少许零星、纤细的淡紫色颗粒,细致分布的点状核染色质,核仁不定,轻微的核折叠或折皱。
外周血和骨髓可以出现的异常单核细胞,则不能计数为原始细胞的等同意义细胞
***在疑难病例中,检出常与CMML相关的基因突变(例如TET2,SRSF2,ASXL1,SETBP1),可以支持CMML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突变可以是与年龄相关或存在亚克隆,在解释这些遗传学结果时需要慎重
在第3版中提出CMML中,原始细胞比例高低有明确的预后价值并在第4版得到了肯定。
最近证据表明,基于原始细胞的3个亚型可以获得更好的预后评判。
这三个亚型的诊断标准见表3。
表3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3个亚型诊断标准
亚型外周血骨髓
CMML-0 原始细胞<2%原始细胞<5%
CMML-1 原始细胞2%~4%原始细胞5%~9%
CMML-2 原始细胞5%~19%和
(或)有Auer小体原始细胞10%~19%和(或)有Auer小体
CMML-0外周血和骨髓中的原始细胞比例都要符合;CMML-1外周血和(或)骨髓中的原始细胞比例符合;CMML-2外周血和(或)骨髓中的原始细胞比例符合,和(或)有Auer小体
在2016年修订中,将CMML-0(新类型)纳入分类方案。
区分幼单核细胞(原始细胞等同意义细胞)与单核细胞很重要,形态学检查是评估的重要方法,并适当整合流式细胞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检查的信息。
其他要求见本微信公众号本次感想谈中的第一篇——2016年WHO髓系肿瘤分类修订概要解读。
在作出CMML诊断之前,必须排除其他疾病。
所有病例应排除
BCR-ABL1,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者还需要排除PDGFRA,PDGFRB,FGFR1重排或PCM1-JAK2融合基因。
通常还需要排除MPN中的一些类型(见本微信公众号本次感想谈中的第四篇——MPN类型与诊断,WHO,2016)。
二、不典型CML,BCR-ABL1阴性(aCML)
MDS-MPN的罕见亚型,aCML的分子特征被基本阐明。
现在,可以较容易地与一种类似中性粒细胞增多特征的罕见MPN类型——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作出区别。
CNL与CSF3R突变显著相关,而在aCML中这一突变少见(<10%)。
相反,1/3的aCML患者与SETBP1和(或)ETNK1突变有关。
在aCML中,还通常缺乏所谓MPN相关驱动型基因(JAK2,CALR,MPL)的突变。
aCML诊断标准见表4。
表4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诊断标准
外周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及其前体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占白细胞比例≥10%)增多
粒细胞生成异常,包括染色质凝集异常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数不(明显)增多,嗜碱性粒细胞比例<2%
单核细胞绝对数不(明显)增多,单核细胞比例<10%
骨髓有核细胞增多,粒细胞增殖和粒系病态造血,伴或不伴有核红细胞和巨核细胞病态造血
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20%
无PDGFRA,PDGFRB,或FGFR1重排,或PCM1-JAK2融合的证据
不符合WHO规定的CML,PMF,PV或ET诊断标准*
* MPN病例中,尤其是加速期和(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期,如中性粒细胞增多可与aCML类似。
MPN既往史,骨髓有MPN特征和(或)MPN相关基因(JAK2,CALR或MPL)突变者可以排除aCML的诊断;相反,存在SETBP1和(或)ETNK1突变者则支持aCML的诊断。
aCML少见CSF3R突
变,若存在时应及时认真复核形态学,以排除CNL 或其他髓系肿瘤
三、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 )
JMML 是以粒单2系细胞增殖为特征的婴幼儿侵袭性克隆性造血肿瘤。
大约90%患者携带PTPN11,KRAS ,NRAS ,CBL 或NF1基因的体细胞或胚系突变。
这些遗传学异常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排斥的,并激活RAS /MAPK 途径。
与WHO 第4版(2008年)相比,JMML 的临床和病理所见基本上无变化。
不过,分子诊断参数更加细化。
更新后的诊断参数见表5。
表5 幼年型粒单细胞白血病(JMML )诊断标准
1. 临床和血液学特征(需要满足全
部4项)
●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1×109/L
●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20% ●脾肿大
●Ph 染色体(BCR-ABL1)阴性
2. 遗传学特征(满足其中1项即
可)
●PTPN11*,或 KRAS *,或NRAS *体细胞突变
●临床诊断为I 型神经纤维瘤或NF1基因突变● CBL 基因胚系突变和CBL 基因杂合性缺失
**
3. 无遗传学特征患者,除了需要符
合第1部分的临床和血液学特征外,
还需要满足右侧所列的标准 ●染色体7或任何其他染色体异常
或者至少符合以下2条标准:
●血红蛋白F 随年龄增长
●外周血涂片发现髓系或红系前体细胞
●克隆分析发现GM-CSF 超敏性
●STAT5高度磷酸化
*需要排除胚系突变(指努南综合征);**偶有杂合子剪接位点突变病例
四、MDS-MPN 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
MDS-MPN-RS-T,以前称为RARS-T,也为保留名。
诊断标准包括:血小板增多(≥450×109/ L)伴难治性贫血,骨髓红系病态造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占红系前体(幼红细胞)的15%以上,骨髓活检有类似于PMF或ET的巨核细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