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共14课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共14课
2.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高低不等的原因
首先,它们的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则越低。
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
3.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短缺会造成该商品紧俏难买,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当某个商品供过于求时,过剩造成商品的积压,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商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各不相同,生产条件好,经营管理水平高的生产这,生产出来的商品适销对路,因而获利较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反之,生产者就可能被市场淘汰。
让学生看第五页图,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不同的价格,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以及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和作用。请同学们课下做好复习,深刻理解。
作业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二、 价格和价值规律
(一)多变的商品价格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 2.市场上商品价格高低不等的原因
3.供求影响价格 4.价格对供求的反作用
5.价值规律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2.培养学生树立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 商品的概念;2.货币及货币的基本职能;
3.价值规律的作用;4.科学的消费观;5.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6. 劳动者应具备的素质。
难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价值规律的作用;3.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3)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进行理论抽象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 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常见的消费心理
导入新课:
设问导入:我们生活中必需的物品主要从哪里来的?什么是“钱”?钱是货币吗?
提问和设问,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中产生的。
(1)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最初的商品交换---物物交换。
(2)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交换出现难度。
(3)难题解决的办法---出现一般等价物。
什么是一般等价物?
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与其他各种商品相交换,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出现。
2.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啥商品。
3.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
A:价值尺度
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D.你从商店买来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
E.废品是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是不是商品?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社会分工(需要,商品经济存在的基础。);
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交换,不能无偿获得)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
9.劳动者应具备的素质; 10.个人的收入与分配;
1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2.个人收入所得税;确立纳税人意识;
13.认识储蓄、证券、商业保险。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从一般到特殊,从普遍到具体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改革开放意识,是学生树立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难点
商品的基本属性
教 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设疑:以农夫山泉为例分析:农夫山泉源出于千岛湖水面下70米,长年水温12摄氏度,天然清纯,味道甘洌,富含多种矿物质,经过十三道工序加工成可口的农夫山泉天然千岛湖水、采集来的千岛湖水、经过加工后的农夫山泉三种水有何不同?分别以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商品来命名。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结合典型案例,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提问、讨论等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抽象的问题讲好、讲活。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4课时
第2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2课时
第3课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4课时
课时序号:12016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专业部
任教班级
学生讨论、回答
讲授新课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一)多种多样的商品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学生分析
A.自然状态下的阳光,空气?
B.商店里卖的农夫山泉,乐百氏是不是商品?
C.声音不是商品,美国加州某青年游历全世界,录下了各种鸟鸣,松林喧哗,瀑布奔泻,小溪潺潺的声音,经过剪辑,开办了“自然之声”豪华商店,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成为很多失眠者的催眠曲,生意兴隆,这种声音是不是商品?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盖上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其价值来交换,谁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谁的劳动生产率就高,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少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就多,就会刺激其他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消耗,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中的劳动者
第三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一、个人收入与分配二、依法纳税三、投资理财
教学目的
和要求
知识目标: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货币及货币的基本职能;
3.商品的价格及影响价格的因素; 4.价值规律的作用;
5.消费方式及常见的消费心理; 6. 科学的消费观;
7.企业的含义和类型; 8.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016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专业部
3D动漫
任教班级
3D动漫
教材版本
北师大班版
学科单元
第 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第三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教学内容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三、消费和消费观
第二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提问和设问,学生回答。
小结
学生概述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教师点评并进行德育教育。
作业
1.什么是货币?
2.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基本职能?
3.什么是纸币?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货币?
3.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
(2)纸币
(3)货币的其他职能
运用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市场现象
教学重点
难点
价值规律的作用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 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商店里的商品种类繁多,每种商品都有自己的价格,随着时间的不同,各种商品的价格都不相同。那么商品价格的变动时什么原因引起的?商品价格的波动又有什么规律?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谜团。
4.货币的发展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32016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专业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学科单元
第 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周课时数
2
课 题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价格上下波动的原因,掌握价值规律的作用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意识
钱货两清的消费是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消费方式;
信贷消费是用未来的钱实现今天的消费,这种消费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被越来越多的人采用。
请学生思考:我们在消费的时候,是不是想怎样消费就怎样消费呢?
请学生总结: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首要因素。商品价格、消费心理等也是影响消费的因素。
4.价格对供求的反作用
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消费者会相应减少对这种商品的需求,生产者会扩大生产,增加对这种商品的供给;反之,价格下降,消费者的需求会增加,厂商的供给会减少,从而改变供求关系。
5.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被称为价值规律。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3、关系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22016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专业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学科单元
第 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周课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