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第1篇】《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瓶、拥挤、指挥”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不同的绿色,再说说大自然的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瓶、拥挤、指挥”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不同的绿色,再说说大自然的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自然有哪些颜色吗?(预设:赤橙黄绿青蓝紫······)嗯,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知道每一种颜色又可以细分为多少种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艾青笔下的《绿》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绿”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挤、叉”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瓶”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写了绿到处都是,各种绿色充斥着整个世界,整齐、有节奏的飘动,很美。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描写了那么多绿色,你最喜欢哪句?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到哪儿······绿得出奇。

*出示不同绿色的,让学生感受绿的不同、绿的奇妙。

*你觉得除了这些,还会有哪些绿色?(预设:黄绿、深绿、红绿······)*为什么“绿的发黑,绿得出奇”?(预设:绿色太多,颜色就显得比较深,颜色特别多,也非常奇特)*指导朗读,抓住“发黑、出奇”等词语,读出绿得多、奇。

预设二:刮的风是绿的······也是绿的。

*理解为何说风、雨、水、阳光都是绿色的?这些东西真的都是绿色的吗?(预设:这些东西本身不是绿色,但是风中的枝条是绿色的,就好像风也是绿色的了;雨中的草地是绿色的,水中也倒映着绿色,阳光下的草地同样是绿色的,所以说风雨水阳光都是绿色的)*指导朗读,“也”重读,读慢些。

预设三:所有的绿色······突然······在一起······*边读边想象画面,你觉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播放绿相关视频,再次说说“所有绿就整齐的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给你的感受。

5. 采用范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拓展。

1.艾青笔下的绿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那宗璞笔下的绿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读阅读链接,同桌讨论。

2.请同学们模仿《绿》,进行改写。

写一写其他你喜欢的颜色。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这篇课文,知道了绿的色彩变化之多,让人充满遐想。

这绿像是大自然的馈赠,丰富又美丽。

希望同学们也学会观察,把你喜爱的事物也写下来。

六.作业1.熟读课文后背诵。

2.搜集其他你喜欢的现代诗,课后交流。

七.板书绿色彩繁多宁静美丽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地: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

时:现代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过度:那充满活力、绿意盎然的秋水之美,美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听课文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两个任务二、披文入境,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任务(1)划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

(2)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2、投影出示字词xiāngjùbóliǔqióngshūxiézǐ镶踞薄阴几绺穹倏皱缬尘滓yìjūshíchàyùnléngmóulài挹掬什刹蕴蓄棱角明眸善睐三、合作学习,问题探究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明确:第一个观察点:山边观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第二个观察点:亭边观察角度:平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第三个观察点:潭边观察角度:俯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的绿教师: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2、问题探究一: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3、问题探究二: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明确: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

作者以梅雨潭周围的亭、山、云、岩、草的美来衬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

(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描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追问:这种衬托手法我们以前还在不少课文中学过,比较典型的是《爱莲说》中,用菊、牡丹从正反两方面来衬托莲,还有我们将要在九年级下学期学习的鲁迅的《雪》。

过度:作者又是如何写出梅雨潭的绿令人惊诧的。

(教师可以穿插对“招引”改为“吸引”的词语妙用的赏析)4、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提示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明确:醉人、奇异5、作者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明确:多方设喻精雕细刻运用对比突出表现大胆联想升华意境比喻: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状、深度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静态)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微波荡漾(动态)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亮度、质地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色彩(纯净)5、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比喻句,假如让我们来赏析这些比喻句,你如何回答?试举例说明。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波光的明亮和质地的柔软的特征,也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醉人的美,寄寓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6、作者把梅雨潭的绿与哪些景物进行对比来突出表现梅雨潭的绿的招人喜爱的?对比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对比,把梅雨潭的绿与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

7、作者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了什么,找出相关语句。

我若能裁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教师:作者由“绿”的轻盈、妩媚联想到轻盈、妩媚的舞女,如果轻盈的舞女再配上“绿”裁制的带子,便会“临风飘举”了。

由“绿”的明澈,更想象出这明彻回使盲妹的眼睛复明,“明眸善睐”了。

这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又使“绿”展现出新的意境。

8、请以“我若能……”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

我若能取你为料,我将赠给那失意的画家,她必能妙手丹青了我若能编你为曲,我将赠给那美丽的哑女,她必能高歌欢唱了教师追问: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想象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舞女翩翩起舞,绿带随风飘动;盲妹双目复明,顾盼神采飞扬。

这绿真是太神奇了。

9、文中作者还联想到了什么?明确:作者还想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追问: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活泼可爱)10、作者满怀深情地为潭水起了一个名字—‘女儿绿’,是仿造玉石‘祖母绿’而成的一个名字,将‘女儿绿’换成‘祖母绿’,如何?明确:“祖母绿”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如同一个历经沧桑、面目枯槁的老夫人;而“女儿绿”清纯、鲜活、灵动,美貌可人,神韵悠长,充分的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

11、同学们再看看课文这里和前面在人称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因为一开始作者的感情还是比较收敛的,是站在旁观的角度,用相对冷静的笔调在描绘梅雨潭的“绿”,随着感情的迸发和投入,作者已失去了原有的冷静,而把自己完全融进了文章之中,完全融进了梅雨潭的“绿”之中。

强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觉的改变了人称(因为这样更能表达自己对“绿”的爱恋)。

1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师补问:“绿”一般是什么的颜色,绿是生命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色彩。

由此可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师: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四、结语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宝石。

”五、初当评论家1、学习示范批注,课后给本文补充作批注。

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批注,对别人的批注提出不同的看法。

3、在受到启发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批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第3篇】《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2、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反复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

3、积累一些词语和诗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反复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同学们心目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它?能说几带“绿”的成语来吗?(灯红酒绿绿草如茵绿林好汉桃红柳绿青山绿水青枝绿叶绿肥红瘦花花绿绿绿叶成荫粉白黛绿橙黄橘绿穿红着绿绿林大盗花红柳绿红情绿意……)2、绿色是大家喜欢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象征,但大家听说过“女儿绿”,观赏过它吗?如果没有,就请随我一同走进朱自清的《绿》,从中去寻找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