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金融概述

农村金融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需求的财政性

2、原因 生产水平低,资金利润率低,需求的目的主要是维持生计

农民更愿意接受财政的无偿救济
3、后果 一种极不真实的信贷需求 由信贷资金注入的资金,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即使转化

也缺乏效益。

(三)农村经济较发达条件下农村信贷资金的需求 1、需求规模扩大 分工分业的发展





存款期限的制约

(2)供应影响来源,但要注意控制规模
供应的规模间接影响来源的规模
供应-生产-利润-存款-来源 供应可以直接创造存款量 即存款创造问题,多贷可以多存,多存可以多贷。



三、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的现实考查

(一)农村信贷资金的供应现状 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 40% ,乡镇企业占其贷款总额的 30%。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占全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80%以上。 中国农业银行: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还承担了扶贫贷款、电网改造、 农村城镇化贷款业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等措施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投入。 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财政补贴、停息挂帐、减免税收等措施,间接提 供增加了农村信贷资金。

简单生产性 扩大再生产
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扶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消费性借贷
主要是农户因为盖房、看病、婚丧嫁娶、子女教育而产生的借款需求。
农户是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的统一体,有多样性的信贷资金需求。

(二)农村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农村信贷资金的需求 1、特点 (1)需求的规模小 (2)需求的效应差 (3)需求结构不合理


3.可能的弊病
过分依赖外部资金、资金回收率低


二、农村金融市场论(农村金融系统论)
1.时间 20 世纪 80 年代末,在对农业融资论批判的基础上产生,强 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2.观点

没有必要由外部向农村注入资金
低息政策妨碍人们向金融机构存款,抑制了金融发展 外部依存度过高是导致贷款回收率降低的重要因素 非正规金融的高利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对资金的依赖性增强 2.资金的来源与运用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3.资金运动的空间范围扩大



4.资金运动的风险性扩大,盈利性增强
5.资金运动的季节性减弱

二、农村信贷资金的供求



(一)农村信贷资金需求的主体与种类
1.农村信贷需求的主体
普通农户、种植和养殖大户 乡镇企业等经济组织。 2.农村信贷需求的种类 (1)生产性借贷
乡镇企业的发展 传统农业的现代化 2、需求重点发生变化


由种植业向其他行业转移;
由集体经济向农户和乡镇企业转移 3、需求的真实性增强 获得信贷资金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发展生产,讲究资金 利用的效率。
(四)农村信贷资金的供应

1.农村信贷资金来源 (1)自有资金 中国农业银行的自有资金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自有资金
一、农村资金运动的特点

(一)非农产业不发达条件下农村资金运动的特点
农业再生产又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过程,由此决定农村资金的运动特点
1、资金循环的季节性 (1)含义 农业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要适应季节性的要求,成批购进,逐步投产,集中售出,资金运动和 占用不均衡 (2)原因 农村(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 (3)问题 造成资金供求的季节性矛盾 (4)对策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3.政策主张 农村金融机构只是金融中介,储蓄动员是关键之关键; 为实现储蓄动员、平衡资金供求,利率必须由市场决定


农村金融成功与否,应根据金融机构的成果(资金中介量) 与经营的自立性和持续性来判断;
没有必要实行专向特定利益集团服务的目标贷款制度; 应当同时利用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市场


2.资金周转的自给性


(1)含义
农业资金的周转,有相当部分不通过销售阶段,在经营单位内 部周转,形成自给性。 (2)成因 有的生产资料就是农产品本身

主要农产品是基本的生活资料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低 (3)问题 农业内部的积累率不高,农业生产的自我扩大功能不强 (4)对策 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提高其社会化生产程度
第二章
农村金融概述
第一节
农村金融的理论流派
第二节
第三节
农村资金运动与信贷资金供求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第一节

农村金融的理论流派
一、农业融资论(农业信贷补贴论) 1.产生时间 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农村金融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学说 2.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农村面临的是资金不足的问题 农业不可能成为以利润为目标的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 有必要从农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资金、并建立非营利性的专门金融机构来 进行资金分配


3、资金周转的缓慢性
(1)含义 指农村资金周转时间长、速度缓慢 (2)成因
农业生产周期长;流通体制不合理;交通不够发达
(3)问题 周转缓慢则资金的利用率低,效益差,影响农业生产,给 财政、金融等方面带来负担 (4)对策 需要发展交通运输,进一步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

(二)非农产业发达条件下农村资金运动的新特 点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1.产生 20世纪90年代 2.观点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完全依靠市
场机制就可能无法培育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金融市场

有必要采用诸如政府适当介入金融市场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 非市场要素。

3.政策建议 抑制存贷款利率的增长


政策性金融是有效的
信用社的自有资金

农户的自有资金 (2)农村存款
包括农村各金融机构吸收的各种存款

(3)其他资金来源 包括从金融系统内部借入资金、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发行 金融债券、引进的外资中间贷款等。

2.农村信贷资金来源与供应的关系
(1)来源可以转化为供应,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存款准备制度的制约 农村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制约
政府应鼓励并利用贷款人联保小组以及组织贷款人互助合 作形式 利用担保融资、互助储金会等办法是有效的,以改善信息 的非对称性 融资与实物买卖(肥料、作物等)相结合的方法是有效的, 以确保贷款的回收 非正规金融市场一般效率较低,可以依靠通过政府的适当



介入来加以改善
第二节

农村资金运动与信贷资金供求
相关主题